盐酸异丙嗪针致过敏性休克1例

2011-02-10 02:55杨松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7期
关键词:异丙嗪休克过敏性

杨松秀

1 临床案例

患者,男,53岁,因“恶心、呕吐咖啡渣样物2次”于2011年4月19日入院。患者自诉平素饮食不规律,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解黑便,在我院行胃镜检查确诊为: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2 d前患者饮酒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食少,未治疗,随后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恶心呕吐咖啡渣样物,总量约150 ml,大便未解。由门诊以“上消化道出血”收住。既往史:否认特殊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6.0℃、P 86次/min、R 20次/min、BP120/80 mm Hg,一般情况尚可,精神稍差,面色无华,自行步入病房,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HR:86次/min,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触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不肿,入院血常规及急诊血生化回报正常。患者输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 ml时再次出现恶心、呕吐少量咖啡渣样物,为镇静止吐,予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针25 mg。约10 min后,患者出现头昏眼花,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全身汗出,胸闷、呼吸困难、四肢厥冷,口唇轻度发绀。查体:BP:70/50 mm Hg,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120~140次/min,立即吸氧,加快补液,静推肾上腺素针1 mg,地塞米松针10 mg,另开一管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加多巴胺针40 mg,20 gtt/min静脉滴注,20 min后,患者症状消失,四肢温暖。BP 110/70 mm Hg,心电监护示:窦性心律;心率80~84次/min。

2 讨论

异丙嗪为吩噻嗪类抗组胺药物,具H1受体阻滞作用,也具有明显的中枢镇静作用,异丙嗪可减慢心率,降低毛细血管通渗性,增强外周阻力,减少渗出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适用于各种过敏症,一些麻醉和手术后恶心呕吐的治疗,过敏性休克的抢救,预防车船引起的眩晕等。异丙嗪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反应迟钝、眩晕、低血压等,较少见的有尿潴留、视物模糊、轻度色盲、头晕、口鼻干燥、痰液黏稠等;少见的不良反应有心率加快或减慢,白细胞减少等,因其作用广,副作用小,故临床上广泛应用,该患者肌内注射盐酸异丙嗪后出现上述症状,应用地塞米松及肾上腺素治疗时有效,症状消失快,进一步证明此为过敏反应。由于抢救及时,故未继续使病情加重。因此医务人员要有药物矛盾效应的知识与观念,异丙嗪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属于典型的药物矛盾效应,由于异丙嗪注射液是临床上常用的抢救过敏性休克的药物,医务人员很少有其可以致过敏性休克的概念,因此临床出现此类情况很少会考虑到过敏性休克是由异丙嗪注射液所引起,容易造成误诊。盐酸异丙嗪发生过敏休克者则属罕见。因此在临床应用中应引起警惕,并按过敏性休克及时救治以防意外。

猜你喜欢
异丙嗪休克过敏性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倍他司汀加异丙秦注射液治疗中老年眩晕症临床分析
马来酸桂哌齐特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急诊眩晕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过敏性肺炎患者的CT诊断表现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H1受体拮抗剂异丙嗪降低紫杉醇对卵巢癌的化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