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术后护理

2011-02-10 02:55周丽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7期
关键词:胃肠呼吸机冲洗

周丽

重症急性胰腺炎又称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病情发展迅猛,往往导致肺、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早期出现难以纠正的低氧血症,病死率高[1]。我院2011年3月成功救治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护理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男,34岁,于2011年3月6日10时以重症急性胰腺炎为诊断入住我院胃肠外科。急诊在全麻下行胰腺被膜切开减压,胰腺周围坏死组织清除,胰周引流术,术毕于13时转入SICU监护。患者术后合并ARDS、Ⅱ型呼吸衰竭、代谢性酸中毒、休克、急性肾损伤,病情危重,即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持续胃肠减压、抗炎、抑酶、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保肝等对症治疗。术后第一天开始持续用甲硝唑和生理盐水行腹腔冲洗各三天,术后第四天开始给予清胰汤保留灌肠加胃管注入,持续一周。术后十一天患者呼吸平稳停用呼吸机,改为鼻导管吸氧3 L/min,术后十三天拔除胃管,给予安素少量多餐口服后无腹痛、腹胀,术后十四天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转入胃肠外科继续治疗,三周后康复出院。

2 护理

2.1 基础护理 ①病情观察:患者术后生命体征极不平稳,因ARDS、休克、肾损伤等,随时有生命危险,需严密观察T、P、R、BP、SpO2和 CVP,仔细观察伤口敷料,引流液的色、质、量,如有异常立即报告医生。②疼痛护理: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按医嘱给予抑制胰腺分泌及胰酶激活的药物,减轻胰液对胰腺及胰周组织的腐蚀刺激。必要时给予解痉止疼药,帮助患者变换体位、按摩背部,增加舒适感。③皮肤护理:该患者置胃管期间,我们每日用温水清洗置胃管侧鼻腔并涂抹石蜡油,以减少胃管与鼻腔的摩擦,防止鼻黏膜损伤[2];每日行口腔护理两次,温水擦浴一次,为患者应用气垫床,保持床铺平整、干燥,定时翻身按摩受压处皮肤;大便后及时行肛周护理。④心理护理:患者起病急骤,进展迅速,术后在ICU观察治疗,无家属陪伴,管道多,加之使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产生严重消极、悲观、恐惧心理。我们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让患者以手势和书写形式表达诉求,及时给与解答。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治疗和康复的知识,还让家属把患者孩子的日常生活拍成DV,带入ICU让其适时观看,使患者逐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2.2 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观察和护理 患者呼吸衰竭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需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形态,监测血气分析,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准确调节呼吸机模式及参数,做好气道湿化,定时翻身、叩背、吸痰,维持呼吸功能;认真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及24 h出入水量,遵医嘱给予利尿剂和碱性药物,必要时行血液透析,维持肾功能。

2.3 引流管护理 患者转入我科时,共有8根管道,胃管、尿管各1根,胰周引流管4根,腹腔引流管2根。根据管道的重要程度,分为高、中、低危三种,分别用红、绿、黄三种颜色的标签表示。在标签上注明引流管的名称贴在引流管上,严格班班交接,妥善固定,谨防引流管扭曲、受压、堵塞和滑脱。严密观察引流液的色、质、量,并做好记录,如有异常立即报告。

2.4 腹腔冲洗护理 正确的腹腔冲洗对改善预后至关重要,腹腔冲洗液采取重力滴注,20~30滴/min,引流管不接负压,以免损伤内脏组织及血管[4]。我们在各个操作环节都严格无菌操作,伤口局部渗湿及时给予换药。在持续腹腔冲洗过程中,加强巡视和观察,如引流不畅可采取加快冲洗速度进行冲击式冲洗。

2.5 预防感染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局部和全身免疫功能减弱,极易感染。严格无菌操作,患者呼吸机及管道专人专用,配备2套管道,每周更换2次,湿化灌内注射用水每日更换。深静脉置管处每3天更换贴膜一次,必要时做细菌培养。加强导尿管护理,定时夹闭、开放导尿管,及早拔管。

3 小结

我们对该患者进行全方位的动态监测和护理,并针对患者具体情况不断改进和总结,在患者住院期间,无任何护理并发症发生。

[1] 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577-578.

[2] 王丽晓,尹虹.食道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体会.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10):52.

[3] 钟小锋.1例严重多发伤术后并发肠漏患者的护理.护理学杂志,2011,26(10):40-41.

[4] 曹伟新,李乐之.外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34.

猜你喜欢
胃肠呼吸机冲洗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核电站核岛管路冲洗方式分析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鼻腔需要冲洗吗?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一种阴道冲洗装置的设计与应用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肠镜术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