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应用与观察

2011-02-10 02:55王蕾贾玉营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7期
关键词:心肌梗死家属病情

王蕾 贾玉营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的严重类型,是冠状动脉硬化、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聚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续性胸骨后疼痛,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并发心率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是心脏猝死的主要原因。在患者入院后,要首先确定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经济条件等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护理评估,制定因人而异的个体化护理干预计划,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存质量,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6月,我科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8例,其中男31例,女17例,年龄36~75岁。

2 急性期护理

2.1 生命体征监测 将患者安置在症状监护室,行心电图、血压、呼吸监测3~5 d,使心率失常及血压变化能得到及时发现和治疗。

2.2 吸氧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无论有无并发症,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低氧血症是梗死面积扩大的主要因素,因此,吸氧越早越好。通常在发病早期24~48 h,采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吸氧流量3~4 L/min,病情稳定后给予间断吸氧2 L/min。

2.3 缓解疼痛 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常伴有胸骨后疼或心前区剧烈的疼痛,可能伴存梗死面积扩大及导致心律失常,遵医嘱给予吗啡、硝酸甘油等药物,及时解除疼痛。在使用镇痛药的过程中,护士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胸痛的性质、程度、部位、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及对镇痛药物的反应情况,同时还应注意观察是否有呼吸抑制剂血压下降等。

2.4 活动量安排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第一周应绝对卧床休息,谢绝探视人员,保持安静、舒适的环境,患者的梳洗、进食、翻身、大小便等一切均有护士完成,以减少患者体能消耗和心脏负荷,第二周可在床上活动,如洗漱、吃饭等;第三周,若病情稳定可离床活动,二便自理,室内行走,可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活动耐力,住院期间的活动是以“不过量”为基本原则,因此活动强度不要很高,时间持续也不要太久。

2.5 饮食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素、高优质蛋白、清淡及少食多餐为原则,最初几日以半流质饮食为主,待病情好转后改为膳食,同时告诫患者戒烟、酒、浓茶,每次饮水量不超过1000 ml。

2.6 排便护理 保持大小便通畅。由于患者卧床,进食减少,易引起便秘,护士应指导和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每日早晚顺时针按摩腹部,给予粗纤维食物,遵医嘱应用缓泻剂。

2.7 心理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常伴有频死感,加上环境陌生,在床上大小便,改变了原有的生活习惯,容易长生紧张、焦虑、疑虑抑郁等反应。责任护士应主动了解患者的心理反应,为其提供相应护理措施。首先,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病房清洁舒适,减少不必要的监护设施及各种机器噪音等刺激性因素;其次建立良好的护患、医患关系,患者进入症状监护室时应给予安慰,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应根据病情有计划的进行健康教育,使之了解相关疾病知识,认清自身当前状态,振作精神与疾病作斗争;再者护士应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娴熟的护理技术,准确无误的执行各项治疗和护理对症,促进患者身心功能的改善和疾病的恢复,增加患者的安全感;最后要做好患者家属的工作,交代病情争取得到充分的理解和合作,通过家属帮助患者消除孤独感,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8 溶栓护理 溶栓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出血,应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倾向及呕血、便血现象,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3 恢复期处理

恢复期患者的顾虑是担心心梗复发,担心出院后再发病时得不到医护人员及时的治疗和护理,因此,我们要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摸清每位隔患者的心理特点,向患者及家属讲解该病发病机制、治疗及诱发因素,自我救护等知识,增强患者的自我照顾能力和信心,嘱患者避免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就会减少复发。在做好患者护理的同时,要做好家属的疏导工作,使患者和家属之间建立一种有利于疾病康复的心理环境。

猜你喜欢
心肌梗死家属病情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