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外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2011-02-10 02:55余海涛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7期
关键词:外科护士情绪

余海涛

心理护理是通过语言、人际交往以行动来影响、改变患者心理状态和行为,促进其康复的方法和手段。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患者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患者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使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引起血压升高及心率加快,有的患者在手术台时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现将外科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心理状态

1.1 恐惧与疑虑 外科患者绝大多数需经手术治疗,患者及家属都很担心手术的效果、麻醉意外,更担心疼痛、并发症和后遗症等,所以产生种种疑虑和不安。

1.2 悲观失望 外科患者有的由于创伤、意外事故而发病或久治不愈,造成身体某部位功能障碍,往往产生绝望的心理。

1.3 情绪对应 绝大多数患者通过耐心细致的解释工作,打消怀疑心理,都能积极配合治疗。

2 心理护理

2.1 术前心理护理 术前的恐惧和焦虑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恶劣的情绪还可引起并发症,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护理人员应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交待病情,阐明手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还要依据不同的患者,用恰当的语言交待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对于危险性大、手术复杂、心理负担重的患者,还要介绍有关专家是怎样反复研究其病情并确定最佳手术方案的;强调患者在手术中的有利条件等,使患者深感医护人员对其病情十分了解,对手术是极为负责的;可有针对性地使患者和做过同类手术的患者进行交流;术前让患者看一下术后观察室,使其做好心理上的准备,使患者正视现实,稳定情绪,顺利完成手术治疗[1]。

2.2 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这个年龄层的患者,不论男性或女性,依赖性很强,甚至有的爱闹脾气、固执。对待这些老年患者,护士要象女儿对待父母一样,在生活起居方面多关心他们,能和他们谈心、拉家常,在他们发脾气时,能容忍他们,甚至当他们的发气筒。了解他们的喜好,给他们支持。老年患者常伴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要多安慰他们,避免情绪紧张,保持乐观,保证充足睡眠,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自己的病情,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愉悦心情,并能相互影响。态度要亲切和蔼、语言礼貌、语调轻柔、语气诚恳,同时注意术前术后心理护理的区别和连贯性,让患者始终信任护士,使护理工作顺利进行[2]。

2.3 小儿的心理护理 对待患儿,护士应关心爱护他们。针对患儿患者易哭、易闹,不讲理,不合作,缺乏疾病的特点,要有耐心,要会哄,可让家长配合护士。要擅于观察患儿的心理变化,可利用利诱的方法,使他们听话,或让年长的患儿作好榜样,相互学习;不可使用恐吓的语句,引起患儿害怕和家长的不满;对于较溺爱孩子的家长,在治疗时可请家长暂时离开,一定要和家长说明情况;在作静脉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见血,以减轻患儿的恐惧感;作完治疗后,可夸奖他们两句,使他们有优秀感,有利于以后的工作;面对患儿时,要面带微笑,语气温柔,对他们无意识的打人或骂人的行为,不能斤斤计较,不可生气,防止他们的逆反心理而影响到工作[2]。

2.4 女性患者的心理护理 女性患者因生理特点的不同,心理变化不同于男性患者及患儿;更年期的女性患者生理上的改变,如经期不规则、延长、失调等,易多疑、失眼、忧郁、激动、易怒,对于此类患者,护士应象朋友一样,体贴、理解她们,了解她们细微的心理变化,做她们忠实的听众,并懂得替她们保密;对她们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简明扼要。向她们宣传更年期女妇的自我保健和自我调节方法,帮助她们正确面对,或顺利度过这个时期。

2.5 术后心理护理 手术后,患者会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但由于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会产生焦躁不安的心情;过2~3 d疼痛缓解之后,就又担心预后了。因此,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患者手术很顺利,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护士应教会患者术前训练的咳嗽方法,鼓励其咳嗽诽痰,并告诉其适当的活动,伤口是不会裂开的;给予其鼓励和支持,以免患者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的心理状态。

2.6 帮助患者缓解疼痛 患者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以及镇静剂的应用有关,而且与个体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有关。患者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会加剧疼痛。护理人员要关心并理解患者,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比如:与患者交谈,让患者听他喜欢的音乐。或者在术后6 h内给予药物止痛,也可以大大减轻术后疼痛。

2.7 抑郁情绪 术后患者平静下来之后,大都出现抑郁情绪,表现为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惹、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将影响患者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患者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护理人员要努力帮助患者摆脱抑郁情绪,使其争取早日恢复健康[1]。

[1] 李飞.谈外科患者的心理护理.中国实用医药,2010,5(10):213-214.

[2]王忆萍.泌尿外科病人的心理护理特点.海南医学,2004,15(2):88.

猜你喜欢
外科护士情绪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