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已病防变思想对无症状疾病的中医治疗

2011-02-10 02:55赵庆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1年17期
关键词:药理学病机体质

赵庆文

已病防变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基本内容之一,源于《内经》:“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当传之与脾,故先实其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焉”。着重指出疾病的早期治疗,防止病变恶化的重要性。笔者在20多年的临床过程中,经常遇到无症状疾病,即经化验、B超、CT等相关检查,可以确诊为某种疾病及病变的部位,但本人无任何不适的症状表现一类疾病。如果囿于传统的辩证论治,那就可因证据不足而已无病当论,就会延误病情的治疗,使病情加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借鉴已有成熟经验,从发病学、病因学、病机学、体质学、药理学及现代病理学等方面着手,把宏观辩证与微观辩证有机的结合起来,这样有些问题就解决了,概述如下:

1 从发病学治疗

当人的正气虚弱不足以抵御病邪或病邪侵袭人体的强度超越了人体抗病力及调整度时,就会发病,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笔者在临床内科门诊长期工作中经常遇到无症状疾病的患者(包括健康体检),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论是单纯表面抗原阳性,还是乙肝大、小三阳患者,除个别有家族史、输血史外,绝大多患者很难找到发病原因,但也无肝病的任何症状。发病学表明,这类患者的发病多缘于正气不足、温热疫毒侵入。故在治疗上需扶正祛邪并施。扶正多从肝、脾肾入手,药选人参、黄芪、白术、枸杞子、桑寄生等。祛邪多以清热解毒为主,药选土茯苓、败酱草、板蓝根、白花蛇舌草等,如此经过系统长疗程的治疗,可显示出痊愈、好转等不同程度的疗效。

2 从病因学的治疗

病因,简单的说就是破坏机体相对平衡,导致疾病发生的原因,诸如六淫外袭、疫疠感染、内生五邪、瘀血、痰饮等。这些因素可单独致人于病,也可联合为患侵入机体,导致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脏腑功能失常而发病。如某些恶性肿瘤,病因上多系热毒、痰浊、瘀血凝聚而发病,常出现疼痛、肿块等特征。但早期患者多是在健康体检时意外发现。患者确有病而无临床症状,此时可根据本病的发病原因选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活血化瘀药品治疗,如有人以夏枯草、石见穿、白花蛇舌草、三棱、莪术、鳖甲、八月札等药取得疗效的例证,可作为从病因治疗的借鉴。

3 从病机学治疗

病机是疾病发生、发展及变化和转归的机理,它揭示了疾病发展与变化、转归的全过程中的本质特点及基本规律,是认识疾病的本质,进行正确诊断和治疗的前提。再如慢性肾小球肾炎出现蛋白尿,很多患者无症状,仅有蛋白尿的患者,病机上多为脾肾两虚,统固失常,精微下注或湿热蕴结、瘀阻肾络,根据脾主升清、肾主封藏及湿热宜清利、瘀阻当化瘀之论,治疗多以健脾益肾或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法,药用黄芪、炒白术、山药、山茱萸、、金樱子,薏苡仁、黄川芎、丹参、当归等,常可取得满意的效果。

4 从体质学治疗

体质是禀受于先天,调善于后天。前人关于“肥人多痰湿,善病中风”、“瘦人多火,易得劳嗽”之论,说明体质上的偏颇是造成机体易于感染某些疾病临床上肥胖、高血脂、脂肪肝等现代文明病越来越多,这些患者大多面色红润、精神饱满,工作学习均不受影响,很多人常疏于就医。对就医者如何治疗,遵前人之训,多从祛痰除湿、清火、补虚益肾治疗,祛痰除湿选陈皮、半夏、苍术、茯苓、薏苡仁、橘红;清火可根据虚火、实火分别选玄参、麦冬、石斛、黄柏、栀子等。如此系统规范治疗,大多数患者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5 从现代病理学治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基本特点是动脉发生非炎症性退行性和增生性改变,导致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缩小,在此基础上可出现局部脂质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和血栓形成,是导致冠心病的病理基础。现代研究表明:这种病理改变与中医学中的活血化瘀、祛痰化浊颇类似,故以病理改变为依据,采用中药活血化瘀、祛痰化浊类药,如丹参制剂、通心络等改善血液循环、调解脂质代谢紊乱,进而改善冠心病患者的异常心电图,达到治愈冠心病的目的,此已是国内众多心血管病专家的共识。

6 从中药药理学治疗

对无症状可辨的患者,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从中药药理学角度去选药。如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可选具有降压作用的杜仲、钩藤、天麻、益母草;对无症状的低血压可选具有升压作用的麻黄、枳壳、人参、黄芪、补骨脂等;对无症状男性不育症可选对性腺功能有作用的淫羊藿、仙茅、巴戟天、肉苁蓉、补骨脂等。如此从药理学的角度选药,拓宽了治疗思路,对解决无症状疾病的治疗,肯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猜你喜欢
药理学病机体质
基于药理学分析的护理创新实践探索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的作用机制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艺术药理学
老年痴呆病中医病因病机及治疗
高血压病中医病机探讨
气虚发热病机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