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含量的影响

2011-02-10 17:50黄其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29期
关键词:性反应脑组织炎性

黄其军

(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四川 德阳 618000)

脑出血是高血压较为常见的并发症,该病起病急,预后较差,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脑出血对高血压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治疗该病关键在于及时有效的清除因出血造成的颅内血肿,以降低颅内压,保护血肿周边的脑组织。而血清炎性因子是判断颅内血肿程度的重要指标。我们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血肿清除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来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脑出血患者86例,其中男57例,女31例。年龄45~77岁,平均年龄63.8岁。所有患者均按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关于高血压出血诊断制定的标准进行确诊。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进行颅内降压、控制血压、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及其他对症治疗。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进行颅内血肿清除治疗。先经头颅CT明确诊断出血点并标记头皮钻颅点。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对穿刺点头皮进行消毒局麻后,用电钻沿着头皮垂直方向刺入颅骨,钻透颅骨,拔去钻芯,插入网钝头针芯置入血肿中央,帽盖密封顶口,从侧引流管中用注射器抽吸血肿,将液态部分抽出,抽出的液体量为出血量的1/3~2/3,对难以抽吸的凝血块,从顶口插入血肿粉碎器,用一定压力注入0.9%的生理盐水3~5mL,利用射流作用击碎胶冻状血凝块,由引流管流出,反复多次直至冲洗出的液体颜色为淡红色。

1.2.3 炎性因子检测

两组患者均在入院确诊后及治疗2d后,于清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6mL,作为检测样品,测定血清中的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IL-6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定,TNF-α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过2d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含量均有下降,观察组患者的TNF-α从入院时的平均(15.33±1.16)ng/L,下降至(10.42±1.24)ng/L,对照组患者从入院时的平均(14.58±1.09)ng/L,下降至(12.01±1.04)ng/L,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IL-6从入院时的平均(14.00±6.31)ng/L,下降至(8.67±1.33)ng/L,对照组患者从入院时的平均(14.23±5.21)ng/L,下降至(11.24±1.19)ng/L,观察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脑出血后局部脑组织损伤,处于缺血缺氧状态,该状态诱发了全身性应急反应,使得各种炎性因子大量出现以对抗脑组织的病理状况[2]。TNF-α与IL-6是众多炎性因子中较为重要的两种,它们对免疫反应、炎性反应、机体代谢等具有调节和介导作用[3]。多种免疫细胞均可产生TNF-α因子,它是一种多向性的前炎性因子,发挥着多种重要的生物学效应[4]。血管内皮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细胞等均可分泌IL-6促炎因子,它是一种多效应多基因细胞因子,具有促使B、T淋巴细胞分化、催化及放大炎性反应与毒性的作用,导致组织细胞的损害,因此,IL-6的浓度能反映病理严重程度[5]。脑出血患者出血后,血液、血红蛋白及其分解产物等进人到脑组织中,刺激产生了炎性反应,脑部血肿周围组织中分泌出多种炎性因子以对抗这种病理现象,脑部出血量越大,血液、血红蛋白及其分解产物进入到脑组织中就越多,对血肿周围脑组织所造成的压迫就越大,对脑组织的损害也越大,刺激血肿周围组织分泌更多的炎性因子。因此,尽快清除血肿,可以防止脑出血患者发生严重的炎性反应,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及康复效果。微创血肿清除术能快速减轻血肿对脑组织的压迫,清除血肿所产生的毒性物质,减轻继发性炎性反应过程,减少了炎性因子的生成与释放,降低了对神经细胞的进一步损害,免疫功能紊乱得以纠正,从而减轻脑水肿和脑损伤的程度[6]。本组研究资料显示,采用微创血肿清除术对脑出血患者的脑血肿进行清除后,其TNF-α与IL-6两种炎性因子的含量显著下降,和常规的药物保守治疗相比较,具有明显的优势。这对患者的后续治疗、预后及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吴传平,郭会平.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临床疗效及血清TGF-β1,NSE动态变化[J].潍坊医学院学报,2008,5(30):464-466.

[2]清美,谭兰,韩钟岩.脑血管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2-213.

[3]胡长林.颅内血肿微刨穿刺清除技术的现状及展望[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07,13(1):6-8.

[4]程生赋,程生林,徐创贵.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用中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1,11(18):46-47.

[5]钟长明,金红阳,刘庆芳,等.微创血肿清除术救治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2,14(3):z177-z178.

[6]玉石,陈文斗,李春森,等.I L-6、TN F-α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0):118-119.

猜你喜欢
性反应脑组织炎性
肠道菌群失调通过促进炎性反应影响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促酰化蛋白对3T3-L1脂肪细胞炎性反应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益气活血、舒筋通络法联合西药干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炎性反应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