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疗法治疗腰源性腹痛的临床研究

2011-02-10 23:27李孝林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7期
关键词:压痛熏蒸筋膜

李孝林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三联疗法治疗腰源性腹痛的临床研究

李孝林

(长江大学医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

腰源性腹痛为腰椎疾患所引起的以不同类型的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特殊腰部疾病,临床上虽不多见,但多造成误诊误治。作者采用针刀、神经阻滞、中药熏蒸三联疗法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参照《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1]中有关腰源性腹痛的诊断:因从事体育及体力劳动,或伴有外伤史,以腹痛或腰腹部疼痛为主诉入院,腹部无明显的固定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肠鸣音正常。腰部软组织有明显压痛或有软组织肿胀、增厚、结节、团块。L3横突有明显压痛。CT或MRI提示无腰椎间盘突出。白细胞可稍增高,血沉可稍增快。排除胃溃疡、胃肠道痉挛、胃肠功能紊乱、胆管蛔虫症、痉挛、急慢性阑尾炎、盆腔炎以及其他胃、肠、肝、胆、胰等内外科病变。

40例腰源性腹痛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各20例,其中治疗组男8例,女12例;年龄19~52岁,平均38.5岁;病程2个月~4年。20例均行腰椎X线片检查,提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椎体轻度骨质增生14例,椎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10例,无明显异常3例。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年龄17~53岁,平均39.8岁,病程3个月~4.5年;20例均行腰椎X线片检查,提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椎体轻度骨质增生13例,椎间隙狭窄、小关节增生11例,无明显异常4例。所有病例均行腰部CT检查未见腰椎间盘突出。两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以及影像检查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

治疗组:①针刀治疗:患者俯卧位,在L1~4腰椎旁腰肌外侧缘横突尖找到压痛点,龙胆紫标记,消毒进针点皮肤,取2%利多卡因3 m l,生理盐水6m l,作皮下以及松解部位局麻。采用朱氏Ⅰ型3号针刀,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垂直皮肤刺入,到达横突尖端时沿横突尖端作弧形铲剥,待横突尖与周围粘连的肌肉筋膜之间有松动感时即出针;对肌肉筋膜有结节或条索状者,将针刀以刀口线平行于结节或条索状物刺入,先纵行疏通、横行剥离数次,再掉转刀口90°横行切割数刀至刀下有松解感[2]。②神经阻滞:针刀松解完毕后立即应用强的松龙25m g,生理盐水5m l,维生素B1 2m l,维生素B12 1 m l的混合液于针刀松解点给予阻滞,出针后无菌敷料覆盖创口。③中药熏蒸:针刀、神经阻滞治疗后的第三天开始进行腰背部中药熏蒸治疗。每日中药熏蒸床熏蒸治疗1次,每次治疗 30m in。方药组成:制川乌头10 g,制草乌头10 g,麻黄10 g,红花10 g,川椒10 g,海桐皮30 g,五加皮30 g,牛膝15 g,伸筋草15 g,木瓜15 g,枳壳12 g。治疗1周。

对照组:仅用治疗组的神经阻滞治疗,即在腰背部寻找到压痛点后直接应用2%利多卡因5 m l、强的松龙25 mg,生理盐水5 m l、维生素B1 2 m l、维生素B12 1m l的混合液于压痛点给予阻滞。

治疗结果

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及局部压痛消失,腰部活动正常。显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局部压痛明显减轻。好转:临床症状有改善,局部压痛有减轻。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治疗前后无改善。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20例,治愈14例,显效4例,好转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20例,治愈8例,显效5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显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分别有1例无效,可能是因为 L3横突过长,保守治疗无效,后手术治疗痊愈。

两组随访结果比较:治疗后9个月治疗组随访18例,复发1例,复发率5.6%;对照组随访17例,复发3例,复发率17.6%;治疗后12个月治疗组随访16例,复发2例,复发率12.5%;对照组随访16例,复发6例,复发率37.5%;治疗后9个月随访时,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的远期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讨论

腰源性腹痛是指脊柱及其周围软组织病变所引起的腹部疼痛,又称“骨科感应性腹痛”,“骨科神经节段性腹痛”等。其发病机制为:腰交感神经节前纤维主要来自最上2~3对腰神经根,而节后纤维大多由上两对神经前支发出,经灰交通支进入脊神经伴随血管分布于下肢,并经脏支分布于腹主动脉、骼动脉、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道及盆腔脏器[3]。腰椎横突是胸腰筋膜附着区,腹横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借助胸腰筋膜起于L1~4横突,在腰部活动中腰椎横突受到的剪力最大,此处的肌筋膜等软组织易因外伤、劳损以后残留的病灶引起局部无菌性炎症改变,累及脊神经后支引起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进而产生腹痛,实为牵涉性痛。由于腹痛的原因不在腹部而在腰,临床多误诊而使病情迁延,使腰部病变部位长时间受无菌性炎症刺激而发生组织粘连、纤维化、瘢痕化而产生硬结或条索状改变。

针对以上发病机制,我们采用三联疗法,即针刀松解横突周围粘连、挛缩的肌筋膜等软组织,对产生硬结或条索状改变进行切割松解,达到了对脊神经后支松解的目的,解除了对腰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刺激;神经阻滞药物能很好地促进病变部位无菌性炎症的消退,同时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能更进一步促进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加快病变部位受损组织的修复。这样应用三联疗法既能解除压迫又能修复病变周围受损的软组织,使其不但疗效满意且复发率低。

[1]宣蛰人.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4:291-293.

[2]朱汉章.小针刀疗法.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2: 93-98.

[3]叶陈前.神经阻滞疗法.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1:136.

2011-01-27)

猜你喜欢
压痛熏蒸筋膜
硫酰氟熏蒸风险评估与应用(上)
——硫酰氟熏蒸应用技术
筋膜枪的作用原理是什么
筋膜枪,真的那么神奇吗
筋膜枪成“网红”消费品
“网红”筋膜枪有用吗?
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究
内热针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观察
艾叶熏蒸治疗肌紧张性偏头痛
中药硫黄熏蒸历史研究
压痛点推拿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35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