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心理护理在围产期的应用

2011-02-10 23:27陈立侠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7期
关键词:产程医务人员婴儿

陈 芳 陈立侠

(安徽省怀远县中医院,233400)

谈心理护理在围产期的应用

陈 芳 陈立侠

(安徽省怀远县中医院,233400)

围生医学近年来已经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目的是保障母婴健康,降低围生儿的死亡率、病残的发生率、孕产妇的死亡率以及并发症率。我国围生期的划分时间为孕28周到产后7天。必须做好围生期孕产妇的咨询工作及心理护理,才能进一步提高产科质量,有效地保障妇女和儿童的健康。

妊娠期

已婚的孕龄妇女在得知怀孕的消息后,普遍存在两种心理反应。一种是初为母亲的喜悦,一种是对分娩过程的恐惧。这两种心理反应随着妊娠各期的生理变化而发生发展,也受孕妇本人性格、年龄、健康状况、知识水平、经济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孕妇在妊娠28周以后,产检次数增加,产科的医生和护士是孕产妇接触最多和接触最早的医务人员,初诊检查时产科的医务人员的态度尤为重要。在整个产前检查过程中,医务人员应持和蔼关切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使孕妇建立起对医务人员和医院的信任。乐于接受孕期的指导和宣教,消除对妊娠和分娩的恐惧焦虑,为以后的交往奠定基础。

在产前检查的过程中,护士应对孕妇在妊娠各阶段的心理需要进行评估,协助孕妇建立孕妇管理手册,以取得第一手资料。在获得信赖的基础上,通过细致的工作方法了解孕妇的心理问题,给予解决。检查前应解释检查的目的,以取得合作,不是默默无语的机械操作,可同时进行交流,以了解孕妇的家庭工作及生活等情况。消除孕妇的紧张戒备心理,并给予相应必要的帮助。每次检查时应告知血压、胎心等主要检查的结果,解决孕妇对其健康和胎儿安危的关心。对于孕期发生的如色素沉着、生理性贫血等生理性变化应作必要的解释以消除其顾虑。对有病理情况的孕妇尤需给予关注和安慰,告知其疾病产生的原因、发展及治疗经过和预后,指导其配合治疗,使其相信医生的治疗决策是从其根本利益出发而作出的全面考虑,帮助她们走出疾病的忧虑,更快地恢复健康。

为解除孕妇的恐惧心理,应进行必要的妊娠生理知识宣教,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开设孕妇学习班,集中讲解和经常性指导相结合,辅以宣传图片并结合孕妇本地的风俗习惯及生活方式,须做到切实可行,通俗易懂。使孕妇更好地学习到妊娠分娩的正确观念。掌握孕期基本卫生知识。还可以组织孕妇参观医院环境,介绍科室情况,以消除孕产妇的顾虑。使其了解分娩是大多数孕妇能够胜任的自然过程,帮助孕妇树立信心,增强勇气。

分娩期

在分娩期,产妇的情绪对产程的进展有着极大的影响。保持安静状态的产妇其产程一般能够较短,进展也较顺利。反之,情绪紧张可带来很严重的后果,增加难产率。据临床观察,产妇情绪变化极大程度影响产妇宫颈口开大的进展。疲劳和过分的焦虑都会影响到产程的进展。容易出现宫颈水肿和宫颈扩张缓慢,从而导致难产。在出现临产征兆时,产妇一般对期待已久的婴儿将要来临感到兴奋,直至进入规律阵缩阶段才领会到所面临的是一个具体而艰巨的历程。因此易出现恐惧不安及焦虑。其程度可因产妇对分娩的原有的认识不同而各异。受传统观念影响较多的产妇其恐惧情绪更加严重。因此,医务人员应热情接待入院产妇,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向孕妇介绍医院环境,询问病史和进行入院检查。在检查前应做好细致的解释工作,以取得合作。入院后进入待产室的产妇由于与家属暂时分离,失去家人的抚慰而感到无所依靠。家属则对产妇的分娩进展情况及生活照料担忧,医务人员应起到孕妇与家属之间的桥梁作用,传递两者间的信息和言语交往,耐心明确答复产妇和家属的询问,告知产妇情况及产程进展情况。关系产妇的临产前的饮食及个人清洁卫生,给予亲如家人的温暖。医务人员需要平静、乐观、和蔼可亲,可大大减少产妇的恐惧。对于在临产过程中表现极度烦躁或耐受力极差的产妇,因其体力消耗过多,医务人员应保持耐心平静的态度,来劝慰鼓励她坚持和振作,并指导其尽量做好分娩动作,并注意其营养的摄入,以增加能量,防止疲劳过度而导致的虚脱。时刻注意产妇的情绪变化,阵缩加强阶段医务人员可用按摩腹部、背部的方法给予帮助,这种直接接触的抚摸更能够加强与产妇之间的配合,协助产妇平稳渡过第一产程,为第二产程的合作奠定基础。

待产室和产房的环境对产妇的情绪也可产生影响。待产室的环境应保持清洁舒适,温度湿度适宜,避免噪声刺激。应有固定的医护人员守护,减少产妇的恐惧,给予安全感。产房内应避免刺激产妇情绪紧张的气氛,避免紧急或抢救场面中出现的混乱。医务人员的高声交流,来回穿梭都是增加产妇惶恐不安的因素。因此,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医务人员都应做到态度平静自若,工作有条不紊,保证产妇身边有人守护。这一点是在抢救新生儿的过程中极易疏忽的情况。胎儿娩出后,产妇最急切的就是能够听到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若遇到新生儿窒息需要抢救时应及时给产妇做好解释工作,减少其焦虑,并给予安慰。复苏后的婴儿应及时抱予产妇给予早接触、早吸吮。如有特殊情况酌情或暂缓告知,防止过分刺激产妇的情绪。

近年来,在许多大中城市医院的产科出现了导乐助娩。由产妇自己挑选出她信任的医务人员来担任她的整个产程的接待工作。专业医务人员的全程陪伴,使产妇找到了归属感。这很大程度减少了产妇对医院和分娩的恐惧感。为自己能够顺利渡过产程增强了信心。

产褥期

产妇的产后恢复是一种与疾病康复截然不同的生理过程。在分娩48 h后,除了有并发症和特殊情况外的产妇,都不需要特殊的照料。因此,产褥期的心理支持是产后护理中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医务人员应及时掌握产妇产后48 h内的心理需要,鼓励产妇产后早期适当活动,在其活动过程中应根据产妇的具体情况给予扶助,鼓励其自理生活。但需杜绝片面强调活动,缺乏对产妇产后48 h难以适应体力需要的认识。要保持休养室的安静舒适,家属探望的人数应适当限制,防止产妇的情绪过度兴奋,影响体力的恢复。

做好产后宣教,指导母乳喂养,按需喂哺。产妇产后的焦虑大都始于第一次喂哺与婴儿接触之时,当产妇面临纤小的婴儿,因自己毫无照料婴儿的经验感到无能为力时才开始领会到今后即将做母亲责任的重大与艰难,产妇便会产生一定程度的恐慌和失望。医务人员应及时识别和觉察产妇此时期的心理需要,给予指导和关心,教导怀抱婴儿的姿势和喂哺的方法。启发产妇提问,给予解答。消除其思想负担,给予产妇学习护理婴儿的机会,培养早期母婴感情。对于难产和新生儿异常的产妇其焦虑心情更为严重。有着对婴儿安危的担忧和与婴儿见面的期待,应根据产妇本身的性格和精神状态酌情或暂缓告知,在产妇身体情况允许时协助产妇探视,以消除其焦虑心情。

产褥期的另一种焦虑是产妇对其身体恢复的顾虑和审美的心理需求。做好产妇产后运动和活动的解释和指导。产妇在住院期间出于对医务人员的信任,要求获得有关产后许多方面的科学的指导来抵御来自家庭或周围环境的压力,如夏季过度保暖、禁忌洗头、门窗紧闭等陋习。还应体察产妇家庭关系上出现的问题,关心产妇家属来访后的情绪变化,及时给予帮助。

产妇出院回到社区后,医院与社区应做好产妇产后访视工作的交接。认真了解产妇的心理需要,适时进行访视。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可以很大程度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使产妇在产褥期身体和心理得到良好的恢复。

2011-02-12)

猜你喜欢
产程医务人员婴儿
艺术家婴儿推车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医院、病床和医务人员情况
让基层医务人员重拾改革信心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自由体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产程中的应用体会
间苯三酚联合SRL998A型分娩监护镇痛仪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
婴儿为何会发笑?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