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的护理与健康教育

2011-02-10 21:58唐文平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4期
关键词:腰背腰围卧床

唐文平

(山东省昌邑市人民医院,山东 昌邑 261300)

椎间盘是介于椎体之间的一种弹性结构,包括椎间纤维环和髓核。髓核被包围在纤维环当中,当脊柱活动时,髓核也随之有小范围活动,所以椎间盘能抵抗压缩,吸收震荡。破裂后,髓核便突入椎管,压迫神经,造成神经症状。髓核突出后,经卧床休息可以再回纳,于是症状消失。从2008年至2010年昌邑市人民医院共收治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护士从入院到出院,系统的进行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了有关腰椎间盘突出的卫生知识,指导患者及家属如何减少影响健康的因素及预防复发的有关知识等,收效很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进行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患者80例,男54例,女26例,年龄25~72岁,住院时间14~22d。

1.2 方法

从入院到出院全程进行健康教育。

2 护 理

2.1 术前护理

平卧木板床,护士应主动帮助患者做好一切生活护理,并解决因卧床而带来的许多不便,尤其要帮助患者练习在床上用便器大小便,以免术后因平卧的体位不习惯而影响自解大小便。

2.2 术后护理

术后患者平卧3h不要翻身以压迫伤口,帮助止血,根据手术情况继续卧床休息1~3周。凡手术简单,只做髓核摘除术者,卧床时间可减少,如手术较复杂,探查的间隙多,或做椎板减压者,术后卧床时间要适当延长。术后2周,开始帮助患者锻炼背肌,做背伸活动。并指导患者做直腿抬高活动,避免术后神经根粘连。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预防

人体腰椎间盘的压力在站立、坐位、卧位时各有变化。

3.1.1 正确的站立、坐、卧和劳动时的姿势

站立:两眼平视,下颌内收,胸部挺起,腰背平直,小腿内收,两腿直立,两足距离与双肩宽度相等。“脚踏实地”、“稍息”、原地活动。正常站立时,躯干、双上肢和头部的重量可经椎间盘均匀传到椎体各部,姿势不正时,腰椎前凸增加,则重力后移到关节突关节,可引起关节退变。而胸椎后凸增加时,则易引起韧带慢性劳损。坐位:上身挺直,下颌微收,双下肢并拢,选择合适的坐具,腰部松弛,减少劳损。坐位时腰椎的负荷比站立时大,此时骨盆后倾,腰椎前凸消失,身体重力中心移向脊柱前方,椎间盘受压大。直立时骨盆前倾,腰椎前凸,腰椎负荷较小,当坐有腰托的坐椅时,腰前凸接近直立位置,负荷较小。卧位:仰卧时,脊柱减少了上身的重量,因而负荷较小;侧卧时,部分肌肉松弛,部分紧张,因此翻身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方式;伸髋仰卧时,腰背肌紧张,增加了对脊柱的压力;屈髋仰卧时,腰部肌肉放松,椎间盘负荷减少;俯卧时,腰椎前凸增加,因肌肉牵引而增加了腰椎间盘的负荷。

劳动姿势:弯腰拾重物时,先将身体向重物尽量靠近,然后屈膝、屈髋,再用双手持物,伸膝伸髋,重物可被拾起。搬移重物时,使双膝处于非屈曲状态,使物体尽量接近身体,则可减轻腰背肌的负荷,减少损伤机会。扛、抬、搬、推、提重物等活动时,腰椎所承受的外力则更大,腰椎下腰部受力更大。不正确的劳动姿势,是造成腰痛的常见原因。

3.1.2 工间操

是预防职业性、急慢性损伤的良好方法。如长期伏案工作者、汽车司机、农民等固定劳动姿势者,应定时做工间操、广播操或活动颈腰部等,以减轻局部慢性损伤。

3.2 注意事项

3.2.1 术前

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3~4周,以减轻身体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使症状减轻、椎旁肌肉松弛,有利于轻度突出的髓核复位。严格卧床休息是指穿衣、洗漱、进餐、大小便等所有活动均在床上进行,禁止坐起和下床活动,此期应做好床上的生活指导和护理。

慢性期急性发作:严格卧床休息1~2周,以减轻身体重量对椎间盘的压力,促进神经根周围炎性水肿吸收、症状缓解,利于手术操作,防止椎间隙感染和神经根粘连。此期应做好床上的生活指导和护理,并做好术前心理护理。

卧床缓解疼痛的方法:严格卧床休息,平卧时,腰部垫10cm厚的薄垫,双膝下执行枕垫,保持躯干的生理曲度。侧卧,后背靠枕垫,两腿之间夹枕垫,保持腰部肌肉松弛,体位舒适。

3.2.2 术后

卧位:严格卧床休息,翻身时躯干保持一致,有利于切口愈合,功能恢复。

翻身法:教会患者配合翻身的方法,以减轻切口牵拉,避免疼痛。方法:患者前臂交叉置于胸前,双膝并拢微屈曲偏向翻身侧,护理人员配合翻身。

患肢直腿抬高的方法:术日在护理人员协助下直腿抬高1~2下,逐日增加,术后第3天鼓励患者主动锻炼。腰背肌功能锻炼的目的、时间、方式。目的:加强腰背肌收缩,防止肌肉萎缩,韧带松弛,增加脊柱的稳定性。术后2周拆线。锻炼方式:挺胸收腹。飞燕式:俯卧位进行,即头、双臂、双腿后伸。五点式:平卧位进行,即头、双肘、双足跟支撑,挺起胸腹。三点式:平卧位进行,即头、双足跟支撑挺起。注意事项:选择适宜的方式。根据年龄、体质、手术方式及术后时间,选择锻炼方式和次数。注意动作准确,锻炼时,必须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协助下进行。严格掌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次数由少到多,幅度由小到大,时间由短到长,以锻炼时不加剧疼痛或稍有轻微感觉能忍受为准。持之以恒,坚持锻炼,即锻炼定时加定量,逐渐增量。禁忌:腰椎有破坏、有内固定物植入及手术后早期不宜进行。锻炼后症状加重者应终止进行。

3.3 出院指导

3.3.1 继续坚持功能锻炼,直到半年以上。

3.3.2 养成良好的站立、坐、卧姿和劳动姿势。

3.3.3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凡已下地活动的患者应坐便椅排大便2~3个月,以防早期过度屈曲,牵拉腰背肌及韧带致椎间盘再突出或加重椎体关节面的损伤。

3.3.4 根据手术方式或医嘱决定下床活动的时间

3.3.4.1 单纯开窗手术:术后l~2周戴腰围下地活动。

3.3.4.2 半椎板切除术:术后3~4周戴腰围下地活动。

3.3.4.3 全椎板切除并植骨术:术后3个月后戴腰围下地活动。

3.3.5 佩戴腰围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3.3.5.1 目的:腰部制动,限制腰椎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使腰肌充分休息,减少椎间盘、腰肌韧带的负荷。

3.3.5.2 注意事项:选择合适的腰围,正确固定,以保证腰椎的生理曲度为宜。术后初次下床者,应先卧位将腰围固定好,轻轻扶助患者床边坐起,活动双下肢,适应后下地,或者患者俯卧将下肢慢慢移至床下。当病情稳定、症状消失,随诊时征得医师同意,方可取下腰围。在应用腰围期间,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腰背肌废用性萎缩。

3.3.6 出院复诊时间:术后2~3个月复诊。

4 结 论

高质量的健康教育,具有提高患者依从性,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增强各种治疗效果的作用。做好健康教育,可以密切护患关系,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猜你喜欢
腰背腰围卧床
家有卧床老人,如何预防压疮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牛繁殖、饲养、卧床精细管理七法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腰背酸痛抖小腹
痛痹定痛胶囊联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保胎之纠结——绝对卧床还是适当运动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
腰痛病人如何使用腰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