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展机采血小板应用的体会

2011-02-10 21:58王宝君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4期
关键词:机采性疾病血小板

王宝君

(吉林省白城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吉林 白城 137000)

对开展机采血小板应用的体会

王宝君

(吉林省白城市红十字中心血站,吉林 白城 137000)

机采血小板;临床应用

血小板制品分为手工采集和机采两种方式,前者已经不主张使用,其缺点是提取率低,多人份血小板输注效果差等。机采血小板是近几年来,我国采供血机构提取人血血小板应用的一项新技术。与人工采集血液分离血小板比较,具有相对的安全性和先进的科学性,浓度高,治疗效果好。在临床成分输血中,尤为对血小板减少性疾病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的治疗效果。通过几年的工作实践,现对机采血小板的临床应用有如下体会,愿与同仁共同探讨。

1 机采血小板采集

血小板是经CS-300plus血细胞分离的。是一完整的连续式血液成分分离系统。所有的血液成分,在分离过程均是在无菌一次性分离系统管路中完成。采集血小板的全过程,是由微机输入程序控制进行,所采集的血小板纯度高,质量优,外观半透明,呈橙黄色,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胞极少量。

2 机采血小板优点

2.1 保护血源、合理用血

临床应用血小板治疗血小板板减少性疾病,是一种必要的治疗方法,也是常用的临床成分输血手段之一。机采血小板,只提取血小板,是通过闭路内循环,将其血液的其他有形成分及血浆还输供血者。

2.2 机采血小板靶向是单一供血者

目前已知的各种血细胞及血浆蛋白抗原系统繁多复杂,除同卵双胎外,几乎没有完全同型者,可见全血输注同种免疫概率很高,易形成各种免疫性输血反应。对受血者而言,机采血小板不易产生自身抗体,不易产生血小板输注无效的同种免疫和非同种免疫的发生,减少输注反应,减少经血液传播性疾病的传播。特别是对老年人、儿童和心功能不全者,可以减少输血容量,降低心血管负担,避免心力衰竭。

2.3 对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疗效明显

血小板是治疗因血小板减少而引起出血性疾病的一种治疗措施,而机采血小板具有其安全、可靠、血小板纯度高、无污染等特点,临床治疗效果显著,输注传播疾病的概率极低,是一种直接高效的治疗方法,也是一门以血液免疫学为基础的现代成分输血新学科。所以,机采血小板应用越来越被临床医师关注。

3 案 例

3.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40岁,因皮肤瘀血4年,近3日因病情加重而入院。查体:体温36.5℃,P86次/min,T20次/min,BP 12/9kPa。患者一般状态较差,呈贫血貌。皮肤、口腔黏膜有散在出血点,压之不退,以下肢为著,伸侧多处瘀斑,呈青紫色。口唇苍白,齿龈溢血,上下眼睑、结膜有瘀血。既往时有鼻衄,血量不多,月经量较多。血常规检测结果是:血色素7.4g/L,红细胞2.7×1012/L,白细胞0.6×109/L,血小板55×109/L。临床诊断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3.2 治疗过程

入院后,以输全血为主,连续输全血1200mL;辅助用药,口服强地松、肌内注射安洛血等止血药物,出血症状缓解不明显。复检血常规:血色素6.0g/L,血小板48×109/L。通过输一个治疗量的机采血小板(一个治疗量相当于10个单位浓缩血小板);病情明显好转。复查血常规结果是:血色素10g/L,血小板92×109/L,血象明显提高,未发生鼻衄,出血点明显吸收,瘀血斑逐渐变浅,无肉眼血示和出血倾向,病情稳定。

4 讨 论

机采血小板是成分输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成分输血,是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将全血分离成为各种高浓度的血液成分制品,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什么成分就输注什么成分的输血方法。成分输血的比率是衡量某国家或地区输血技术是否先进的标志,临床输用适宜成分也是衡量医师水平的标准之一。

机采血小板应用于临床治疗除外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输血后紫癜的所有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已被临床医师所认同。对临床上需需输血的患者,并非都需要输入全血。多数患者仅需要1~2种成分血液,其他成分血输入患者体内,造成血液的无效浪费。血小板生成障碍是引起血小板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血小板数量多少与临床上出现症状存在一定关系,也是判定需要输注血小板与否和输注血小板数量的重要指标,对急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有出血倾向,可紧急输注机采血小板1~2个治疗量,可起到明显的治疗效果。

血小板保存期一般为1~5d,因而输注时间间隔不宜太长。在输注机采血小板,应定期及时进行血液常规检测,并经常观察患者临床症状,以便随时调整血小板的输入量及间隔时间。以前,由于受输血技术和采血设备的限制,临床输注的血小板都是多份同型血小板混合液,有些患者只能输入一次血小板,就产生了抗体。当再次输注会发生输血小板无效的同种免疫反应。为了减少和避免输入血小板无效同种免疫反应的发生,及提高血小板治疗效果,我们应采用机采血小板。

机采血小板是由CS-3000plus血细胞分离机采集的,分每袋血小板的计数≥25×109/L。要求供血者符合献血者健康标准,检测血小板计数应达到≥180×109/L,无家庭及个人出血史。如果临床需要一个治疗量的血小板,我们就可以快捷、简便地提供。不仅为患者争取时间,而且还收到很好地治疗效果,大大的减少血员,避免因输注多人份血小板而产生的不良反应,限制和减少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应用机采血小板采集技术,对血小板供给者,是无任何不良影响的。对受血者,尤其是对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目前,仍是一种科学的采集血小板技术。

目前,制备各种血液成分的分离技术和质量水平控制已经标准化,临床应用剂量与适应症均已成熟,并在此基础上向纵深发展,临床成分输血势在必行。

R457.1

B

1671-8194(2011)04-0166-01

10.15912/j.cnki.gocm.2011.04.032

猜你喜欢
机采性疾病血小板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活血化瘀类中药抗血小板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一例机采频繁报警献血者的护理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手摘棉和机采棉加工的质量与成本分析
组合式籽棉清理机在机采棉清理工艺中的应用
新型组合式机采棉清理机简介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PARthanatos在神经损伤性疾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