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牛坏死杆菌病的诊治

2011-02-13 15:53左秀峰
中国兽医杂志 2011年10期
关键词:乳鼠病料家兔

左秀峰

(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临沂综合试验站,山东 临沂276600)

2011年2月25日笔者在山东省莒南县薛兰沟发现1例以蹄冠、蹄缘、蹄踵部皮肤严重溃烂为特征的牛病,经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坏死杆菌病。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临床症状

薛兰沟村存养黄牛520余头,以农户家庭散养为主。畜主高某饲养了3头19月龄母牛和2头育肥牛,蹄部先后全部发病。体温升高为38.9℃~39.7℃,行走不稳,喜卧,不愿站立,患肢不敢用力负重。蹄部病变通常开始于趾间、蹄冠与蹄叉,以后向深部蔓延。初期病灶局部破溃,外观呈化脓坏死性炎症现象,接着形成溃疡。蹄冠、蹄缘、蹄踵部皮肤坏死,结成黑色痂块,剥落后可见溃疡。溃疡面有淡黄色渗出液,并伴有血液流出;溃疡面大小不一,大的手掌大,小的只有黄豆样大,边缘不规则。创伤的表层通常呈现化脓性炎,在其深部能看到典型的坏死杆菌性病变-凝固性坏死,患部瘙痒。2头母牛的溃疡病灶由蹄冠上延,炎症的蔓延使系部或管部皮肤发炎,皮肤和皮下组织充血、水肿、热痛,患肢明显地由下向上发生肿胀,表现为轻度跛行。

2 实验室诊断

从溃疡灶坏死组织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用消毒锐匙取病料2g,以备镜检和细菌培养。

2.1 涂片镜检 用病料直接涂片,利用石碳酸复红染色后镜检,发现一些着色不均匀、多数呈串珠状的长丝形细菌;少数为长杆形或小球杆状。未见荚膜或芽孢。

2.2 动物接种 研磨病料,加入10倍生理盐水稀释成混悬液,取出一半备用作为试验液甲。余下一半按每毫升2mg加入氟苯尼考注射液,作用30 min后备用,称为乙液。

选取4只健康家兔和7~10日龄乳鼠4只,分成四组。两只家兔耳静脉注射甲液各0.5mL,另两只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两只乳鼠皮下注射乙液各0.5mL,另两只乳鼠注射生理盐水作对照。

注射甲液的2只家兔2d后日渐消瘦,其中1只兔在第5天死亡。另1只在第6天死亡。病理剖检见肝脏质变,表面有20~30处黄豆粒大的灰白色坏死灶。取其与健康组织交界处组织涂片染色镜检,见到的细菌与牛体病料镜检时所见一样。其余家兔和乳鼠全部存活,宰后剖检没有发现任何病变。

2.3 细菌培养 将牛病料和兔病料分别接种于普通肉汤和1%葡萄糖琼脂平板培养,放入厌氧罐内于37℃培养24~72h,发现肉汤混浊。葡萄糖琼脂平板上长出较疏松的菌落。分别涂片,革兰染色镜检,都呈革兰阳性、长丝状、着色不均的串珠状细菌。

2.4 生化反应 能产生靛基质和凝固牛乳并成胨化,能分解葡萄糖、麦芽糖、蔗糖、伯胶糖,除蔗糖、伯胶糖外,都能产酸产气。

根据以上实验室检验结果和临床表现,综合判断为坏死杆菌。

3 治疗

病牛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每千克体重20 mg,每天2次,连用5d后,3头病牛基本痊愈,其余2头病牛也显著好转;继续肌肉注射10%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每头每天75mL,连用3d。如需巩固再改用青霉素,每头每次肌肉注射800万IU,每天2次,连用2~3d后痊愈。在注射药物同时,患部用0.1%高锰酸钾液冲洗或用1%福尔马林浸泡15min,彻底清除坏死组织,然后在蹄底孔或洞内填塞硫酸铜、水杨酸粉或高锰酸钾粉,对软组织可用碘甘油、磺胺碘仿或青链霉素等抗生素药物,以绷带包扎,再用融化的柏油涂布以防污水渗入创内,每3d 1次。

4 预防

预防本病关键是避免皮肤、黏膜损伤,同时保持畜舍、环境、用具的清洁与干燥,施行完善的饲料配合与科学饲养。牛群避免过于拥挤,防止咬斗,发现外伤及时处理,一旦出现本病应隔离治疗。污染场地应铲土消毒。患畜腐败组织、创液和污染用具,应及时销毁和消毒。牛可用10%硫酸铜浴蹄,每天1~2次,连续3日。病愈后21d方可混群饲养。

猜你喜欢
乳鼠病料家兔
春季家兔管理四要点
汉防己甲素对先天性巨结肠乳鼠炎症的改善作用及对JAK2/STAT3通路的影响
秋养家兔 配种要点需牢记
家兔“三催”增效饲养法
家兔疾病 如何检查
改良无血清法培养新生SD乳鼠原代海马神经元细胞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检验材料采集、保存和运送
苦参素对缺氧/复氧损伤乳鼠心肌细胞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