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研究的新进展——评《李大钊年谱长编》

2011-02-18 23:10崔鲁威
中共党史研究 2011年5期
关键词:长编社会党体例

崔鲁威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如历史上沉淀下来的交汇节点,是当时社会历史的一个横截面,却缺少了历史整体的纵向联系。对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是将这一个个孤立节点串联起来。年谱则是研究历史人物的重要载体。朱文通主编《李大钊年谱长编》(以下简称《长编》)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共44万字。该书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客观真实地记述了李大钊的生平、经历、思想和实践活动,全方位展示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著名学者所体现的共产党人高尚的道德情操、革命气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长编》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一、体例完备,探索创新。以往年谱通常只是通过以年记事的方式,对谱主活动进行简单的罗列,缺少必要的历史背景阐述和相关的注释说明,内容单一。《长编》在继承以往李大钊年谱优点的基础上,保证体例的完备,同时注重在体例方面进行创新。《长编》包括:“谱前”、“正谱”、 “谱后”、“附录”四个部分。“谱前”交代了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简明扼要地记述了李大钊家乡自然环境、家族身世、社会时代背景、并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撰写了李大钊传略,从而使读者能够对李大钊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及重要事迹有大致的了解,有助于读者更好地利用后面的内容。《长编》以“正谱”为核心内容,严格按照年谱的写作模式,以事系年,方便读者查阅。并以按语的形式解释年谱内容,起到了释疑的作用,方便了读者对存疑问题的查对与考辨,更显学术性。按语的添加不失为年谱体例内容的一个有益补充。 “谱后”部分收录了李大钊去世后社会各界的反映及悼念纪念活动,是对人物研究的一个必要补充。“附录”部分包含了李大钊著译目录、遗著出版、学术界曾经出版的李大钊传记和年谱三个部分,从而使得本年谱更加完整、全面。四个部分的有机结合使得《长编》内容更为充实、体例更加完备,同时也是对党史人物年谱写作模式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

二、资料详实,并力求占有更多新资料。

《长编》特别注重资料的搜集和运用,把原有的李大钊的著述和有关李大钊的生平史料,都纳入到其中,从而大大扩展了资料的辐射面,保证了资料来源的充分性,为其写作创造了条件。同时《长编》更加注重新资料的搜集、整理,特别是近年来新发现的资料,并使其成为本书的重要内容。如《长编》收录了1916年8月10日李大钊与白坚武等13人联合署名在《顺天时报》上发表的《直隶学界公电》,这是一篇新近发现的佚文。这篇电文在1999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全集》和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全集 (最新注释本)》两部研究李大钊的重要资料集中均未收录。又如,收录了2008年,河北师范大学教授宁大明,向李大钊纪念馆捐献的一封李大钊致宁绍先的信。再有欧阳哲生于2009年发现了一组关于《新青年》的同人来往书信,《长编》中都予以收录。类似的新资料还有很多,包括近几年从俄罗斯带回来的资料等等。《长编》是在大量翔实可靠资料与新资料汇集的支撑下完成的,自然取得更大成绩。正如张静如先生在《长编》序言里说的那样“这部长编是目前为止最完整的李大钊年谱,以往出版的李大钊年谱是不好与之相比的”。

三、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更加注重观点创新。《长编》在吸收最新研究成果的同时,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对学术界存在争议的问题注意存疑,并予以记载,保证了年谱的客观性;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倾向性意见,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见解,大大加强了《长编》本身的学术性。如针对李大钊是不是在《通俗》杂志第1期发表的《欧洲战事谈》的作者 (即冥冥)时,编者采取了存疑的严谨态度。因为1984年出版的《李大钊文集》和《李大钊年谱》编写组的《李大钊年谱》《李大钊生平史料编年》等都把该文收录其中,1999年版的《李大钊全集》也收录了此篇;而1999年版的《李大钊文集》和2006年版的《李大钊全集》均未收录此篇。作者道出其中原委,是因为1998年朱成甲在《近代史研究》第1期发表了《〈李大钊文集〉中几篇的辨考》一文。该文通过对《欧洲战事谈》语言风格和思想特点的研究,认为“似难以确认为李大钊所作”。仅以此为据不免有失慎重,朱文通曾在《党史博采》2005年第10期发表《关于李大钊研究中几个问题的辨析》一文,已经针对朱成甲观点提出了不同看法。又如关于李大钊加入中国社会党的问题。李大钊加入中国社会党,主要见于曹百善等人的回忆录。有的学者认为,单以回忆录不足为证,所以李大钊是否加入过中国社会党,尚有待学术界作进一步考证和研究。《长编》在存疑的情况下,以李大钊曾在中国社会党北京总部机关刊物《公论》第4期发表《吊圆明园故址》 (两首)为李大钊与中国社会党总部确有联系的重要证据,以陈夔龙在有关信件中提到郭须静为重要旁证,并罗列曹绥之、顾颉刚、张次溪等文章及台湾国民党官方编辑出版的《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等五则资料证明了李大钊的确参加过中国社会党。作者进一步指出“李大钊参加中国社会党,是他接受社会主义思想启蒙的途径和标志之一”。①朱文通:《李大钊社会主义思想发展历程新探》,《河北学刊》2007年第1期。类似存疑待定,并表达作者见解的地方还有很多,充分体现了编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坚持求实创新的学术作风。

通读全书,也不难发现《长编》的不足之处。比如;“谱前”和“正谱”早年部分在内容上有一些地方略有重复。看的出来,作者虽然力求避免,但是仍然存在这方面的问题。又如:本书名为“年谱长编”,大量已经公开出版的资料没有再详细罗列,这是值得称道的,但是已出版过的与谱主活动有关的资料还是应该尽量收入,而《白坚武日记》中涉及李大钊活动的一些资料,在该书出版前被删除了一部分,不管是什么原因,这都是令人遗憾的。此外,个别史实有误也是难免的,如1923年出版的《中国大学学术讲演集》收入了李大钊的《马克斯经济学说》等文,但是,经查并无《长编》所说的李大钊致章士钊的书信。最近,关于李大钊的新资料不断被发现,比如李大钊致孙中山函、李大钊致吴弱男函等。希望将来作者能够对《长编》进行修订,补充陆续新发现的资料,并改正不足。

纵观全书,以客观、规范、全面与创新为其追求的综合目标,力求精益求精。《长编》是在占有大量、充分的资料基础上完成的,给人以知识的厚重感;严格的学术规范推进了严谨的学风发扬;求实、求新的努力更起到了表率作用。尤其是编者在求新方面所做的多方努力更为使人敬佩,既包括年谱形式的创新,新资料的大量搜集与应用,更不乏新观点的屡屡提出。这些都大大增强了本书的学术性与创新性。《长编》是目前为止最完整的李大钊年谱,为学术界对李大钊的研究提供了一部重要的检索工具书,必将有力地推进李大钊研究工作的开展。同时也为年谱这一体例的写作提供了有益参照。

猜你喜欢
长编社会党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注释体例
赵振铎先生学术年表长编
读《郭沫若年谱长编》的几点思考
略谈《郭沫若年谱长编》的价值及有待完善的地方
法国社会党四分五裂境遇凄凉
西班牙工人社会党因应社会治理需要加强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
地方军事资料长编如何向军事志稿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