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2011-02-21 16:56张建萍
职教论坛 2011年2期
关键词:双师师资队伍艺术设计

□张建萍

关于高职“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以艺术设计专业为例

□张建萍

“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有其专业的特殊性,故要求“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能适应专业学科建设的需要。针对目前高职院校存在着一些问题,联系实际,提出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若干思考。

高职艺术设计;双师结构;队伍建设

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他们不但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层次的技术操作应用人才,而且还是既具有动手实践能力、又能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这对高职教师有了更高的要求。即要求教师具备双师素质: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一线工作领域的实践经验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能力。

《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提出“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要求,其中,优秀学校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合格学校应达到50%[1]。我院位于浙江绍兴地区,经济发达,生活水平高,人们对教育十分重视。因而,教育的硬件设施条件优良。然而,“双师素质”教师的数量尚达不到教育部对优秀学校的要求,特别是艺术设计专业。据笔者调查,在我省同类学校中,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不一,多的学校达到了50%,少的学校还不到10%。这显然与教育部要求的比例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先进的经济与落后的教育形成了明显的反差,因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目前各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本文结合实际就我院艺术设计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的构建和师资培养所思考的若干问题提出讨论。

一、高职院校“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众所周知,我国高职院校的体制建立时间不长,各高职院校的师资整体水平正在不断提高中,某些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已经成为广大高职院校的一个共识,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师资队伍结构尚待完善

1.年龄结构不合理。近年来学校发展太快,在职教师跟不上招生人数的要求,故新招聘的年轻教师多,造成年龄结构不合理。如杭州某省属高职院校艺术系专业教师年龄在35周岁以下的占了75%左右,专业教师中青年教师占教学工作的主体力量。

2.职称结构不合理。师资职称不高是高职院校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高职院校的艺术类师资,副高及以上的职称不到总数的15%左右,大量的专业教师只有中级和初级职称,如我院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位副高及以上职称的教师。

3.“双师素质型”教师不多。在现有广大同类院校的师资结构中,教师普遍缺乏双师素质,即专任教师很少有相关的岗位实践经验,兼职教师不具备教师基本素质和任教经验。这样的师资队伍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从整个师资队伍来说,我们希望组成一支既有来自高校的专职教师,又有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师资;从个体来说,我们希望双师队伍的每一位教师是双师素质型教师,既要有全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较强的岗位实践经验。

(二)教师职业教育能力较低

高等职业院校有别于普通高校的一个显著特点是职业性,即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人才与市场是无缝对接,学生一毕业就能胜任工作岗位,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但长期以来受职业技术教育是“低端教育”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以及培养既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很强实践操作能力教师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在我国尚在起步阶段。[2]就我国现状,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来源渠道单一。如我院艺术设计专业绝大多数专业教师都是本科生,大学毕业后从普通高校直接进入工作岗位,虽然基础理论知识扎实,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培训和教学实践,对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不了解,缺乏来自工作领域第一线的实践与动手能力、现场教学与指导实训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更缺乏职业辅导、就业指导和实践操作等职业工作教学能力;不清楚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特殊性,在教学中受普通高校教学模式的影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追求系统性、完整性,教学方法上以单向灌输为主,忽视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聘请的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实践经验相对丰富,但是缺乏教学经验,在教学工作上往往难以胜任。[3]我院曾聘请二位校外艺术设计总监任教,一位是宁波某装饰工程公司的设计总监,一位是本地某大酒店的设计总监。这两位兼职教师自身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娴熟的设计能力,对企业生产和市场较熟悉,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但在教学计划系统性、教学方法灵活性等诸多地方他们不能适应,缺乏必要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经验,教学上不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优势,无法通过有效的传授让学生接受知识技能。

还有个别兼职教师到学校任教的目的性不明确,把兼职看成是一个赚钱的渠道,上课比

较随意,不认真备课、写教案,不愿意将其公司中的设计案例教给学生。因此,在教学测评中,学生对兼职教师的教学效果整体评价不高。

(三)缺乏一个有效的促进双师成长的机制

综上所述,虽然不少高职院校通过各种渠道,基本上形成了专兼职教师为1:1的双师结构,但师资的整体职业教育能力比较低,缺乏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双师结构”。究其原因与学校没有一个促进双师职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的长效机制有很大的关系。笔者在调研中发现,虽然不少高职院校都认识到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重要性,但很少有学校出台关于“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以及相关的政策和制度,特别是附属于本科院校的二级分院,包括我院,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与专业相关的地方企业建立起一种真正的合作关系,致使专任教师外出培训和下企业(如广告公司)锻炼比较困难,很难获得丰富的设计工作领域一线的实践经验,无法了解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同样院方对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没有进行严格的、系统的教学能力培训,缺乏建立一整套相关的管理机制,故导致一般的兼职专业人员难以胜任高职院校教师角色。

二、构建高素质“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的设想

能否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设计人才,体现出高职高专类院校的专业特色,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笔者认为,高素质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高职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探索,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观

受传统教育观念影响,职业教育往往被看成是“洼地”、“短板”、“软肋”,进高职院校就学似乎低人一等,这其实是一种偏见。许多发达国家经济腾飞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经济要飞速发展,需要大批掌握了现代科学技术、熟练操作技能、将科技转变为现实生产力的高素质的劳动大军,而为社会提供源源不断的高素质劳动力资源的是高等职业院校。为此,高职院校需要加强有关高职教育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探索,正确认识高职教育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高职教育观。

一方面,学校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如集体学习、分组讨论、网上学习等,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有关高职教育的文件精神,使高职教师深刻认识到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中一个类型,自身的责任重大,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另一方面,学校可以聘请国内有关高职教育理论研究专家、高职院校的学科带头人等,举办相关的学术讲座和研讨会,如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发展为题材的系列学术讲座,进一步明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涵,以及如何实施培养目标的策略、步骤、内容和措施,使广大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学有方向,教有方法。

(二)完善师资培训计划,促进双师健康成长

为了确实提高“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制定一系列完善的师资培训计划,有利于促进双师健康成长。

1.加强职业教学能力培训及测评,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能力。根据教师教学水平的差异及工作年限分期分批让教师(包括兼职教师)参加全国高职高专师资培训。通过培训,使教师及时了解国内外高职教育发展现状、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掌握高职教育特点,学会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素质为基础、能力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一体化教学的职业教育教学设计方法,增强教师的职业意识,提升教学教育能力,推进教师专业发展。我院采用了有计划地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到全国或省级示范性高职院校“单课”进修,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教学能力。对教师的培训成果通过测评进行检验。测评可以采用学生评价、督导和教师听课等方式,做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只有测评合格,该教师才能承担本课程的教学任务。

2.加强校企合作,建立交流平台,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建设一支由校内具有企业工作能力的专任教师和来自企业的具有教学能力的专业人才、担任兼职教师,组成高素质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这是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我院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要求专任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将艺术设计的专业知识、制作技能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并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创新的设计能力。而校企合作是培养教师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的一条重要渠道。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交流,建立起平等互利、深度融合的合作关系。[4]

建立学校与企业长期交流的平台。一方面,企业成为教师实践技能培训基地,学校安排专业教师特别是缺乏专业实践经验的新教师,以脱产或半脱产形式,直接到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挂职锻炼。企业通过有计划地分期分批接纳、指导专业教师进行专业实习、考察和挂职锻炼,以增强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有效把握设计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和劳动力市场实时需求信息,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上及时进行“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在指导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时与企业需要接轨,培养出企业真正需求的人才。另一方面,学校对聘请的企业专业设计人才,进行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知识的岗前培训,然后在学校担任助教,感受和体会教学的过程和经验。

部分高职教师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理念,这是企业产品开发、技术攻关等所祈求的智力支持。基于这一契机,学校和企业,可以以企业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作为主要科研对象,成立产学研创新开发中心,由企业提供研究所需的设备、资源、资金等,教师进行相应的科学研究,设计出企业所需要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又给企业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使学校和企业双赢。

3.加强继续教育,完善教师的智育结构。我院的艺术设计专业是一个宽口径、多方向的专业,专业方向有环境艺术设计、广告设计、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服装设计等,其所需的专业知识是创造性、多元性、交叉性的。这就需要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不断更新、完善教师的智育结构,提高专业教师对信息、创新、学科知识运用的驾驭能力,这样才会使教师在教学中游刃有余。[5]

继续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如继续去大学深造,参加在职研究生学习,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提升师资的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选派骨干教师到国内优秀的高职院校做访问学者,全方位的学习高职教育先进的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等;参加高职高专教师短期培训班、骨干教师进修班等;参加有关部门组织的中级工和高级工培训,考取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艺术设计类的广告设计师(中级)、装饰美工(中级)、室内设计装饰员等,提升教师的职业教学能力。我院已选派10人次左右骨干教师以访问学者形式到国内著名的大学进修、合作科研。艺术设计专业已有3名优秀青年教师参加了在职研究生班的学习。我院还建立了“2+1”导师制度,即1名外聘专家指导2名青年教师,充分利用外聘的高职称教师、专家指导青年教师。青年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设计创作和撰写研究论文,创作水平和科研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这样有利地改善了青年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激发了青年教师自学、自我提高的积极性。

三、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稳定“双师结构”兼职教师队伍

根据专业的发展前景、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组建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直接从社会招聘或引进具有中级职称及以上、责任心强的专业人才;二是依托总院的师资,聘任他们的“双师型”专业教师担任二级分院高职教育的兼职教师。通过兼职教师对分院的专任教师进行“传、帮、带”,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这样既弥补现有教师队伍实践经验不足、职业教育能力低的缺陷,又可以节省学校的师资培养成本。

同时,在引进兼职教师后,学校应该制定出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加强对兼职教师的管理,包括教学常规的管理、教学业绩考核、教学业务能力的培训、学历教育等,以不断增强兼职教师的教师职业道德意识、责任感和对教师这个职业的钟爱度,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质量。兼职教师虽大都具有中级以上的技术职称,但不是教师系列职称。通过加强教师技能的培训,帮助其考取教师资格证书,获得教师系列的中级及以上职称,使其真正成为“双师型”教师,长期担任兼职教师。

在组织形式上,实行招聘与引进相结合,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相融合的多途径引聘与任用制度,建立和完善“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制定科学的师资培训计划,不断提高“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教学业务水平、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学校的教育水平高低说到底是由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水平所决定的,而两者之中,尤以师资水平更为重要。因此,“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学生的人才培养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保证。

[1]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EB/OL].http://pinggu.yctei.cn/pinggu/News_View.asp?New sID=35.

[2]段泽民.社会对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双师型”教师期待值研究[J].太原大学学报,2009(9).

[3]翁惠根,曲士英.美、德、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9).

[4]邓志辉等.高等职业教育建立“深度融合互利共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研究与探索[EB/OL].http://www.tech.net.cn/page/N007/2010011500012.html.

[5]刘永福.高职艺术设计类师资队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07(4).

责任编辑 时红兵

张建萍(1967-),浙江嵊州人,绍兴文理学院上虞分院讲师,研究方向为高职艺术教育。

G715

A

1001-7518(2011)02-0086-03

猜你喜欢
双师师资队伍艺术设计
2022冬奥会背景下黑龙江省冰雪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
《星.云.海》
《花月夜》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
河南省本科高校体育师资队伍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