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护理对直肠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2011-02-21 20:29周银军徐玉红徐伟琴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肛门直肠癌人工

周银军,徐玉红,徐伟琴

(河南省漯河市第二人民医院,河南漯河 462000)

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很多患者需要永久性人工肛门,而人工肛门改变了排便途径,且不能随意控制,对患者生理和心理以及社会活动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对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提高生活质量。2008年3月~2010年2月,我院对89例直肠癌术后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护理,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3月~2010年2月在我院实施直肠癌根治术的89例患者,其中,男73例,女16例;年龄39~78岁。其中行人工肛门者79例。

1.2 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特点

直肠癌术后受病情、性格、生活习惯、文化程度、家庭、年龄及对人工肛门认识程度等的影响,在术后到出院的一段时间内,患者会出现多种心理变化。

1.2.1 抑郁:外表正常,内心痛苦,情绪低落、唉声叹气、自卑等,有些患者还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减退、失眠多梦等现象,主要与人工肛门的使用和排便方式的改变有关。

1.2.2 焦虑、恐惧:患者充满了过度的、长久的、模糊的焦虑和担心,对于人工肛门感到害怕、不安,甚至厌恶自己,情绪波动较大,从而出现恐惧和焦虑。

1.2.3 依赖心理:这是患者缺少自信的一种表现。

1.2.4 对人工肛门造口的厌恶心理:多数直肠癌患者必须行人工肛门造口术,人工肛门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患者会认为从此成为残疾人,充满极度的恐惧和绝望,担心影响正常生活,担心被人厌恶或看不起,担心自己不会处理人工肛门,不能很好地适应排便方式的改变而拒绝接受治疗。

1.3 方法

结合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特点,根据每一位患者的文化程度不同、气质性格不同,选取有效、合理的交流方式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交流,实施心理干预,减轻了患者的恐惧、抑郁情绪,使患者及家属保持了良好的心态,增强了与疾病斗争的信心。针对以上直肠癌术后患者的心理特点,分别用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取得了理想效果。

1.3.1 对于抑郁心理的患者,其特点为:由于大便的正常出口被改变,且不能随意控制,所以患者担心生理能力下降而影响日后的生活质量,产生抑郁和自卑的心理。因此,护士实施主动的交流、启发、诱导等方法,使患者主动表达内心的感受和情绪,勇敢面对现实。工作中,还要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了解其心理状态,介绍疾病知识,讲解情感支持与治疗的关系,告知良好的家庭环境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2 对于恐惧心理的患者,其特点为:由于术后患者首次见到腹壁上自己的肠黏膜,会有恐惧、害怕、甚至厌恶自己的心理变化,情绪不稳定。同时,化疗是术后患者常用的治疗手段,在不同程度上延长患者的生命。化疗药物在消灭肿瘤细胞的同时,也使机体的正常组织和细胞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因此,患者化疗时常伴有较严重的不良反应,如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乏力和脱发等,所以患者恐惧化疗。为帮助患者度过这一困难时期,克服心理障碍,一方面,细心、耐心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和情绪,用真心和诚心安慰、支持和鼓励患者;另一方面,联合家属一起做好患者的思想工作;鼓励患者尽早动手学习人工肛门的护理方法,促进其心理康复,增强其重返社会的信心。

1.3.3 对于依赖心理的患者,其特点为:由于直肠癌患者住院时间长,每天都是在医生、护士和家人的治疗、护理和照顾下生活,容易产生依赖心理,害怕出院后身体出现异常,不知怎样处理。应以Roy的适应模式和Orem的自我照顾学说作为理论基础,术后积极主动告知患者人工肛门的重要性和相关知识,介绍术后适应过程,帮助患者适应疾病和人工肛门带来的变化,使其面对现实,克服各种障碍,达到最大程度的自理,使其认识到人工肛门对消化功能影响不大,只要学会正确护理及正确选用粪袋,保持乐观心情,术后完全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工作。克服人工肛门患者的心理依赖,增加他们重返社会的信心,提高其生活质量。

1.3.4 对于困惑心理的患者,其措施是在日常护理中加强对患者的卫生指导和健康宣教,帮助患者学习有关治疗、护理直肠癌的相关知识和正确的造口护理方法,让患者了解当发生病情变化时应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和方法,发放科室联系卡,当患者有问题时能够及时提供相应的电话咨询和必要的帮助,以解除患者的后顾之忧。同时,还向患者家属讲解怎样护理患者,怎样避免患者的不良情绪,让家属在精神上给予患者以乐观向上的鼓励,给患者创造一个利于恢复的家庭环境,增加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减轻患者的依赖感和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使患者实现早日康复的愿望。

2 结果

施行直肠癌根治术的89例患者,实施术后心理干预护理后,78例出院时生活能够自理,9例出院后半个月左右能自理,2例因年龄大需要家人帮助,达到了术后心理干预护理的理想效果。

3 讨论

通过对89例直肠癌术后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护理,表明术后心理干预护理能够积极地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或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使患者快速适应术后生理变化,减轻患者的痛苦,增加患者战胜病魔的勇气和信心,减轻患者的依赖感和不必要的精神负担,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增强其重返社会的信心。同时也为患者家庭减轻了经济负担和思想负担,解除了家属的后顾之忧。

[1]於爱宝.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及其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1(7):77,99.

[2]李春玉,郑美春.直肠癌病人行肠造口术前心理特点及对策[J].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18(9):1.

[3]徐萍,饶芸.肠造口病人的心理分析与护理对策[J].局解手术杂志,2006,(11):962.

[4]高明英,吴胜其.癌症病人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调查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杂志,2006,7(17):542.

[5]马存根.医学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6]王一雪.直肠癌术后结肠造口患者护理探讨[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3):123-124.

[7]李怀慧,崔荣军,关会林.直肠癌造口病人围手术期护理对策[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99,109.

猜你喜欢
肛门直肠癌人工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从“风盛则痒”思想论治肛门瘙痒症
人工,天然,合成
人工“美颜”
肛门瘙痒不能挠
卫生纸也能治疗肛肠病
腹腔镜下直肠癌前侧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观察
新型多孔钽人工种植牙
直肠癌术前放疗的研究进展
哈乐治疗肛门病术后排尿障碍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