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针治疗风湿痹证 50例

2011-03-17 09:06孟凡军
中医研究 2011年6期
关键词:施术痹证华佗

黄 丽,孟凡军

(克拉玛依中心医院针灸科,新疆克拉玛依 834000)

风湿痹证是针灸科临床常见病,尤以气候潮湿阴冷地区多发。新疆裕民县位于新疆西部边境,主要以畜牧业为经济支柱,山区农牧民风湿痹证者较多。2010年 9月—2011年 3月,笔者在裕民县援医工作期间,采用火针治疗风湿痹证 50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裕民县人民医院内科风湿痹证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 50例,男27例,女23例;年龄 21~65岁,平均(52.20±5.30)岁;病程15 d~5年,平均(3.78±0.72)年。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 19例;年龄20~60岁,平均(49.60±5.21)岁;病程10 d~5年,平均(3.80±0.80)年。2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标准执行,结合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X线片检查结果。具体如下:①受累关节、肌肉、筋骨表现为红、肿、热、痛,有的具有皮下风湿结节,关节肿胀疼痛、酸麻沉重,晨僵现象>30min,屈伸功能障碍常见。②血清学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ESR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阳性,蛋白电泳部分增加。③X线片检查关节无明显变化,重症关节变窄,关节软骨呈磨沙玻璃样,关节外型呈疏松样改变。并排除有造血系统、心脑血管疾患、糖尿病以及其他严重系统疾病者。

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嘱避风寒,注意保暖。

治疗组采用火针治疗,取穴:①肩三针、曲池、血海;②足三里、三阴交、解溪;③华佗夹脊穴(以上均取双侧)。操作方法:患者摆好体位,针柄或指甲按压标明穴位,医者在施术部位采用2.5%碘伏消毒,再用 75%酒精脱碘,左手端酒精灯,右手手持中粗火针(师式新九针),将火针烧至针尖发红至白,对准穴位迅速刺入,后快速拔出火针,从接触到离开皮肤的时间控制在0.3 s左右。每次施术1对夹脊穴和 2~3个腧穴,施术部位尽量不沾水,每次选用一组穴位,循环使用。每周 2次。

对照组选取同样穴位,采用 1.5寸毫针(华佗牌)针刺以上穴位,快速进针,施平补平泻手法, 15 min行针 1次,加神灯局部照射半小时,每周2次。

2组均以 10次为 1个疗程,每疗程间休息 2 d, 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

4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拟订。显效:关节红、肿、热、痛等全身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功能正常,生活完全自理,各监测指标转阴。有效:关节屈伸活动稍受限,疼痛缓解,肿胀尚未全消,关节晨僵感缩短,可进行日常生活与工作。无效:经过治疗,病情进展缓慢,治疗前后疼痛无变化,关节活动无改善。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BZ_139_2138_999_2156_1045)±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 χ2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以P<0.05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6 结 果

6.1 2组疗效对比

见表1。2组对比,经Ridit分析,u=2.56,P<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表1 2组疗效对比

6.2 2组治疗费用对比

见表2。

表2 2组治疗费用对比 元,±s

表2 2组治疗费用对比 元,±s

注:与对照组对比,**P<0.01。

组 别 例数 治疗费用治疗组 50 81.28±18.42**对照组 50 140.80±51.20

7 讨 论

中医学认为痹证是由风、寒、湿、热等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现代多指肢体的痹证,包括西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2]。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该病证在农村山区中老年人中较为常见。

本文采用 3组穴位交替使用,一是针对患者不同部位施术,二是使针刺后的穴位有一定的恢复期。华佗夹脊穴(亦称华佗穴、佗脊、脊旁)最早载于《肘后备急方》,其治疗范围广泛,疗效卓著,临床实践证明,华佗夹脊穴具有膀胱经上脏腑背俞穴类似的作用,主要是调整内脏机能的紊乱和治疗脊背部的局部症状。华佗夹脊穴与督脉之经别联系密切,因而有疏通经络、调节气血的作用,同时也具有镇痛及免疫调节作用,而且针刺更加安全。血海穴可以调配人体的血液,其功效相当于足三里穴,差别仅为一个补气、一个调血,但均为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治本大穴。与足三里、解溪同用还可起到舒筋活络、利关节的作用,三阴交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会之处,因此应用广泛,除可健脾益血外,也可调肝补肾。本疗法具有取穴准确性高、安全系数大、痛苦小、患者宜接受等优点。

火针疗法古称“焠刺”、“燔刺”,是将特制的粗针,用火烧红后刺入一定的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针刺和灸疗(温热作用)的双重作用。通过火针刺激腧穴,增强人体阳气,激发经气,调节脏腑机能,使经络通、气血行。此外,火针疗法具有很强的祛寒除湿作用,因而,对关节痹证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火针治疗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施术时间短,快入快出是本法的特点,具有省时间、痛苦短暂的优点。山区农牧民因工作时间的不同,放牧区域的分散,采用此疗法时间跨度短,治疗连续性强,经济支出少,还可避免患者来回奔波。本疗法安全可靠,且疗效显著,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感染及神经损伤等不良反应,患者宜接受,适宜基层医院应用与推广。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娄玉钤.中国风湿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71-73.

猜你喜欢
施术痹证华佗
以石养腧
华佗学医
针刺施术时长对脑出血大鼠急性期脑炎症反应的影响
华佗治病
华佗学医
小华佗拜师
校园妖怪录,你能逃出手掌心吗
祛邪蠲痹汤治疗风寒湿痹证92例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舒筋立安汤内服并外敷治疗痹证1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