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高效低毒农药应用

2011-03-24 09:23卢文洁徐宏李文凤罗志明王晓燕黄应昆
中国糖料 2011年3期
关键词:蔗区宿根甘蔗

卢文洁,徐宏,李文凤,罗志明,王晓燕,黄应昆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00;2.广西凯米克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南宁500007)

甘蔗病虫害防治技术及高效低毒农药应用

卢文洁1,徐宏2,李文凤1,罗志明1,王晓燕1,黄应昆1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开远661600;2.广西凯米克农业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南宁500007)

对严重影响甘蔗生产的8种甘蔗主要害虫和5种甘蔗常见流行性病害的发生危害特点进行了探讨和综述。依据甘蔗病虫害的危害特点,提出以农业防治方法为基础,物理防治灯光诱杀、生物防治为辅,减少虫源病源,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从而达到高效、快速、持续、有效控制甘蔗病虫害的发生危害,确保甘蔗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高效低毒农药;应用

近年来,由于蔗区生态的多样化和复杂化、立体气候及种植制度等原因,尤其频繁大量从境外引种、蔗区间相互调种,使得一些危险性病虫害随种苗在蔗区间相互传播蔓延,加之甘蔗生长周期长、长期连作、宿根栽培、无性繁殖、连片种植、植期多样化及化学农药滥用,还有近来大多蔗区,冬暖持续干旱,十分有利甘蔗病虫害的繁殖生存,为病虫害的扩展蔓延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蔗螟、蛀茎象虫、蔗龟、蔗头象虫、白蚁、绵蚜、蓟马、粘虫、梢腐病、黑穗病、褐条病、锈病等多种病虫害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并呈日趋加重之态势,致使甘蔗单产低,宿根年限短,产量下降快,种植成本增高,严重地影响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尤其蔗螟、蔗龟、黑穗病等发生更普遍,为害更严重,严重影响甘蔗产量、品质和宿根年限,已成为制约我国蔗糖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和蔗糖优势产业发挥的重大问题。现就当前甘蔗生产上的几类重要病虫害的发生危害及防控作简要分析探讨,供蔗区参考。

1 甘蔗主要害虫的发生与危害

甘蔗害虫达上百种,但近年发生普遍、严重影响甘蔗生长并经常造成灾害的主要有:钻蛀性害虫(蔗螟、蛀茎象虫等);地下害虫(蔗龟、蔗头象虫、白蚁等);大生长期叶部害虫(绵蚜、蓟马、粘虫等)。

1.1 甘蔗钻蛀性害虫

1.1.1 蔗螟—引种传播蔗螟俗称钻心虫,是危害甘蔗较为普遍而严重的一类钻蛀性害虫,易随引种传播。各蔗区常见的主要有大螟、二点螟、条螟、白螟、黄螟、台湾稻螟。苗期危害生长点造成枯心苗,枯心率一般在10%~20%,严重的达40%~60%以上;生长中后期钻蛀危害蔗茎(螟害株率严重的高达80%以上),降低产量和糖分。以3—6月甘蔗苗期发生的第1、2代危害最重。近年来,发生普遍,为害严重,并呈日趋加重之态势。尤其高产蔗区广西来宾、云南德宏螟害株率严重的高达80%以上,造成大幅减产。

1.1.2 甘蔗赭色鸟喙象—最具威胁性甘蔗害虫云南蔗区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严重蛀食蔗茎的新害虫,是最具威胁性甘蔗害虫。我国其他省区尚无报道,是中国甘蔗害虫新记录。分布于勐海、孟连、弥勒、景东等地区,其中尤以勐海受害最重,目前德宏、临沧也有发生。以成虫咬食嫩茎或未展开的心叶,幼虫向下蛀食蔗茎,被害蔗株心叶发黄,茎节缩短变细,最后整株枯死。1头幼虫危害1株甘蔗,有的可连续转株危害2~3株。受害株率一般为26.2%~48.2%,重的达61.5%,个别田块高达90%左右。越冬成虫于翌年5月底6月初出土活动,6月下旬至10月上旬幼虫取食危害。

1.2 甘蔗地下害虫

1.2.1 蔗龟蔗龟是危害甘蔗生产的一种主要地下害虫,各蔗区常年发生并严重危害的主要有大等鳃金龟、突背蔗龟、光背蔗龟。大等鳃金龟多分布在肥沃的砂壤土地带,主要以幼虫危害根部。虫体大、食量大,危害期从6月上旬至11月中旬长达6个月之久,能把须根全部吃光,只剩一根蔗桩插在土内,手提就起,风吹就倒,造成整丘、整片死亡,完全无收,是一个具有毁灭性的虫种;突背、光背蔗龟多分布在缓坡地带或河谷冲积沙壤土。4—5月主要以成虫咬食蔗苗基部,造成枯心死亡,严重时受害率可达40%以上,造成缺塘断垄。9—3月主要以幼虫取食蔗茎的地下部,将蔗头蛀食成洞穴状,严重影响宿根发苗。

1.2.2 蔗头象虫蔗头象虫是云南蔗区发展起来的一类严重蛀食地下蔗头的危险性害虫,主要有细平象和斑点象,多分布于沿江河坝地及一些低湿蔗田。细平象以幼虫及成虫在蔗头内危害,4月中旬初孵幼虫蛀入蔗苗嫩根,向上蛀食,进入蔗头危害,危害期达8~10个月。斑点象以幼虫危害蔗头,危害期从当年6月到翌年2—4月,整个幼虫期均在蔗头内危害。被害蔗株于7月间始见下部叶片枯黄,蔗头内出现小隧道,10—12月蔗头严重受损,有的蛀成粉碎状,1个蔗头内有虫5~6头,多的20~30头。受害后损失甘蔗产量7.5~45t/hm2,严重的无收;甘蔗田间锤度降低4%~6%,一般只能留养宿根1年。此外,受害蔗头易感染赤腐病,加速了腐烂,易倒伏,损失更重。

1.2.3 甘蔗白蚁甘蔗白蚁是云南湿热旱坡地甘蔗的重要害虫,主要有黑翅土白蚁、黄翅大白蚁。甘蔗整个生长期均可遭白蚁危害,以播种后萌芽期受害最重,危害蔗种多从两端切口侵入,蛀食茎内组织,使种苗不能萌发。新垦地比熟垦地受害重。严重蔗区危害率高达30%~60%,造成大面积缺苗断垄,甚至全部失收;中后期由地下蔗茎蛀入,使茎内中空,叶片枯黄或干梢,全株枯死。

1.3 大生长期叶部害虫

1.3.1 甘蔗绵蚜甘蔗绵蚜是甘蔗生产上的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蚜、若蚜在蔗叶背面中脉两侧群集吸食叶液。被害蔗一般减产13.7%~24.6%,重的减产达50%以上,蔗糖分降低10%~40%。6—7月形成中心虫株;7—8月迅速扩散到全田,9—10月猖獗危害,11月中下旬以后越冬。

1.3.2 甘蔗蓟马各蔗区均有分布,局部田块常严重发生,近年尤为突出,扩展迅速,虫口密度高,为害严重。幼虫及成虫群集于未展开的新叶内吸食汁液,使蔗叶卷缩萎黄,缠绕打结,甚至干枯死亡,妨碍甘蔗生长并造成减产。3月中下旬开始活动繁殖,5月中旬后,数量迅速增加,6月下旬后种群数量达到高峰,猖獗危害。

1.3.3 甘蔗粘虫粘虫分布广,发生较普遍,是甘蔗上的重要食叶害虫之一。近年来,该虫大发生频率增加,为害加重,常爆发危害甘蔗、玉米、水稻等作物。粘虫以幼虫咬食蔗叶,大发生时可将大量蔗叶吃光,仅剩叶脉,严重影响蔗株生长,给甘蔗生产带来很大损失。严重猖獗时,幼虫成群结队迁移,一夜之间可将成片庄稼吃光,造成大面积减产或绝收。一年可发生多代,以6—8月间发生的第二代粘虫为害较重。夏秋多雨,湿度大,气候凉爽,有利粘虫发生,常爆发为害。

2 甘蔗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

2.1 控制对策

鉴于目前甘蔗害虫发生种类繁多、虫口密度高、混合发生、发生期不一、虫期重叠;发生早、危害期长、钻蛀蔗株、危害严重、防治难度大、技术性强。因此必须坚持“防重于治和综合防治”的原则。

防治上注重早期预警监测,关键抓好发生初期(第1、2代)防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根据甘蔗害虫发生危害特点,因地、因虫制宜,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物理防治灯光诱杀、生物防治为辅,减少虫源;统一化防为重点和抓好关键时期科学用药的综合防治措施协调运用,新植、宿根连防统治,可达到高效、快速、持续、有效控制甘蔗害虫发生危害。

2.2 防治技术措施

2.2.1 农业防治①低斩收获。低斩降低宿根蔗篼,可除去大量越冬虫源,减轻病虫侵染危害,有利宿根发苗;②消灭越冬病虫。甘蔗收砍后及时清洁田园,对秋冬植蔗应在3—4月喷药防治,减少越冬虫源;③深耕晒垡。虫害严重、不留宿根的蔗地,甘蔗收获后应及时深耕勤耙。由于机械作用和人工捡拾,可有效地除去越冬老熟幼虫及部分蛹;④选用无病虫健壮种苗做种。选择无病虫健壮的甘蔗,最好是新植蔗梢头苗做种,可有效地避免病虫随蔗种传播危害;⑤及时施肥培土、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适当多施磷、钾肥,避免重施氮肥,促使蔗苗生长健壮,早生快发、增强蔗株抗病虫能力;⑥人工捕杀害虫,降低田间虫口,减轻危害;⑦重病区减少宿根年限,加强与水稻、玉米、甘薯、花生等非感病作物轮作,减少病虫的数量,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利于甘蔗正常生长,从而增强其抗病虫能力。

2.2.2 物理防治—灯诱技术利用蔗螟、蔗龟、甘蔗白蚁等成虫的强趋光性,采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诱杀成虫(成本低、环保安全,种类多:近光、远波,高压电网),可降低虫口基数,保护蔗苗,减轻危害。具体方法:在成虫盛发期(3—7月),每2~4hm2安装1盏灯(单灯辐射半径100~120m),安装高度一般以1~1.5m为宜(接虫口到地距离),每天开灯时间以晚上20—22时成虫活动高峰期为佳。

2.2.3 生物防治—性诱技术利用性外激素技术。诱杀法,即在各代蛹开始羽化前,在蔗地内设直径20cm左右的诱捕盆,把诱芯横架于盆水面1cm左右,每公顷设30~45个诱捕盆,把雄蛾直接诱到水中杀死;迷向法,即将内含性诱剂的塑料管诱芯3000支均匀地插于蔗叶中脉处,15~20d更换1次诱芯,诱芯不断释放出性外激素干扰成虫交配,以减少其发生量。释放赤眼蜂。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人工繁殖,选择蔗螟产卵高峰期补充释放到蔗田,每公顷每次放蜂15万头左右,每公顷设75~120个释放点,全年共放蜂5~7次,对蔗螟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2.2.4 化学防治要夺取农业丰收,把害虫降到最低限度,非常重要一条:科学合理使用农药。农药有药效高、见效快、使用方便,适用范围广、适宜机械化等优点,起着其他防治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有独特优越性和不可替代性。但化学防治要取得好效果,必须根据害虫发生规律,掌握科学施药技术。一是采用化学药剂对蔗种消毒处理可有效杀灭蔗种所带害虫,防止其传播危害;二是加强田间巡查,在害虫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降低虫口密度,控制其大发生为害,可取到事半功倍效果。①蔗螟、蛀茎象虫、蔗龟、蔗头象虫、白蚁等严重为害蔗地,可在新植蔗下种,宿根蔗3—4月松蔸或5—6月大培土时每公顷选用3.6%加强型及普通型杀虫双、5%毒·辛、5%丁硫克百威、5%杀虫单·毒死蜱、5%新型甲拌磷、4.5%敌百·毒死蜱等颗粒剂60~75kg或15%乐斯本颗粒剂15~18kg或2%白僵菌、绿僵菌粉粒剂45~60kg,与化肥或600kg干细土混合均匀后撒施于植蔗沟内或蔗桩、蔗株基部覆土进行防治;②6—7月,甘蔗绵蚜、蓟马发生初期,可选用48%乐斯本乳油、20%丁硫克百威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等广谱性农药1000~1500倍液加90%杀虫单原粉500倍液进行全田均匀喷雾,及时消灭发虫中心,可以有效地防治甘蔗绵蚜、蓟马为害;③7—8月粘虫常暴发为害甘蔗、玉米、水稻和谷子等作物。应切实掌握防治适期,抓住幼虫低龄阶段(3龄以前),在甘蔗、玉米百株有幼虫20~50头,及时施药防治。可选用90%敌百虫晶体、80%敌敌畏乳油800~1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48%乐斯本乳油1000~1500倍液;5%来福灵乳油、20%杀灭菊酯乳油或其它菊酯类农药1500~2000倍液均匀喷雾。

3 甘蔗常见流行性病害及防治

3.1 甘蔗凤梨病

3.1.1 发生与危害各蔗区均有发生,是甘蔗萌芽期重要病害。从蔗种切口、蔗桩断面侵入,感病初期常发出凤梨(波萝)香味,病菌沿病部蔓延到蔗芽,使蔗种不到萌发就死亡。本病由一种真菌引起,寄主范围很广,除甘蔗外还有凤梨、香蕉、玉米、芒果等。初次侵染来源主要是带病菌的蔗种和土壤。长期低温和高湿是本病发病严重的主导诱因。土壤粘重的蔗田,灌溉后立即犁翻,整地种植,造成土壤板结,蔗种萌发缓慢,病害常常严重发生;春植蔗下种后遇低温阴雨,土壤排水不良时,发病严重;连作病重;蔗种运输、堆积时间长也易感病。

3.1.2 防治选种抗病良种;选用无病健壮蔗苗作种;选用梢头苗做种;掌握下种适期;冬植、早春植蔗采用地膜覆盖;种苗消毒、浸种处理:2%~3%石灰水浸种12~24h或50%多菌灵、70%甲托800~1000倍液浸种3~5min;秋植采种及早春收砍宿根易发生凤梨病引起败蔸,用2%~3%石灰水或50%多菌灵、70%甲托600~800倍液喷淋蔗桩。

3.2 甘蔗黑穗病

3.2.1 发生与危害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近年来,在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等主产蔗区普遍发生,并呈日趋加重态势,特别在旱地蔗及宿根蔗地上更为严重。抗病性较强品种发病率低于10%,感病品种发病率可高达50%以上,严重的甚至高达80%~9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被害蔗梢头长出一条黑色鞭状物称黑穗。患病蔗株在未产生鞭状物时,可从蔗叶变小而狭长、淡绿、顶叶尖挺,茎细、节疏,分蘖增多成丛簇状等特征来鉴别,发病严重时大量蔗株不能正常生长,使有效茎数减少,造成减产。由甘蔗鞭黑粉菌引起,有小种分化,大陆2个小种,台湾3个小种;夏威夷、巴西、巴基斯坦等报道多个小种。带病蔗种是远距离传播的来源;在病区初次侵染的来源也是带菌蔗种。冬春长期干旱而夏季雨水偏多,常暴发流行;宿根蔗比新植蔗发病重,宿根年限越长发病越重;川糖61-408、桂糖12号、新台糖22号、闽糖69-421等感病,选3、闽糖70-611、云蔗71-388、云蔗81-173等极抗病。

3.2.2 防治选种抗病品种;种苗处理:2%~3%石灰水浸种24h;50℃热水浸种2h;选择无病或少病种苗:在热水处理的基础上建立无病苗圃;清除田间侵染源,及时拔除病株;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

3.3 甘蔗梢腐病

3.3.1 发生与危害各蔗区均有危害,感病品种发病严重,常使大量蔗茎枯死。受害蔗降低糖分达3%~5%,降低重力纯度7%。初期嫩叶基部处呈现黄白色大斑,幼叶变形、扭曲,有时形成皱纹状,病菌从嫩叶侵染至生长点使梢头腐烂而死。属真菌性病害,中间寄主甚多。初次侵染主要是病株和腐生在土表病株残余部分的分生孢子。高温高湿、通风不良、偏施氮肥等因素有利此病发生流行;在久旱后遇雨或干旱后灌水过多,都易诱发此病,云南蔗区7—10月极易发生。

3.3.2 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加强田间水肥管理,合理施肥;及时清除病株;甘蔗收获后,认真清除病叶及病株残体;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50%苯来特600~1000倍液或1%波尔多液喷雾,每周1次,连喷2~3次,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3.4 甘蔗褐条病

3.4.1 发生与危害是危害甘蔗叶部的重要病害之一,各蔗区均有分布。发病严重田块,一般减产18%~35%,重的可达40%以上,蔗糖分降低15%~30%。病斑最先发生于嫩叶,初期透明水渍状小点,后变为黄色,病斑中央出现红色小点,后期病斑变成红褐色,周围有黄晕,与眼斑病不同,没有坏死病条。发病严重时,条斑合并成大斑块,使叶片提早干枯,甘蔗生长受抑制,叶片减少,植株矮小,造成减产减糖。属真菌性病害。田间病株残叶为初次侵染菌源,病部中病斑大量产生分生孢子后,借气流传播蔓延。瘦瘠或缺磷的土壤上发生严重;宿根蔗较新植蔗发病重;低温多雨、长期的阴雨天易暴发流行;台糖134、选3、桂11号等易感病;川糖61-408、云蔗89-151、云蔗89-7、桂糖17号及新台糖系列等较抗病。

3.4.2 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培肥土壤,增施有机肥,适当多施磷钾肥;去除发病严重病叶;剥除老脚叶,间去无效、病弱株;发病中心用50%多菌灵、75%百菌清500~600倍液,7d喷1次,连续喷施2~3次。

3.5 甘蔗锈病

3.5.1 发生与危害为滇西南蔗区逐年扩展、加重危害的重要病害。一般减产15%~30%,重的可达40%以上,蔗糖分降低10%~36%。初期长形黄色小斑点,色泽变褐色至橙褐色,周围有黄色晕环。后期病斑因夏孢子堆呈脓疱状,最后病斑变黑色,叶组织坏死。真菌性病害,由屈恩柄锈菌和蔗茅柄锈菌引起。田间病株残叶和其他中间寄主是主要侵染来源。雨多、露水重、湿度大易流行;管理不善、土壤贫瘠、生长差田块发生较重;垄垦80-27、选3、桂糖12号、桂糖15号、桂引9号等易感病,闽糖70-611、云蔗81-173、云蔗89-151及新台糖系列等较抗病。

3.5.2 防治选种抗病品种;加强水肥管理;剥除老叶、间去无效病弱株;割除发病严重病叶;收砍后及时清除残叶;发病初期可用0.5%~1%波尔多液、97%敌锈钠、65%代森锌、12.5%烯唑醇或75%百菌清等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喷雾,7~10d喷1次,连喷2~3次。

表1 高效低毒生态农药

4 推荐防治甘蔗害虫的高效低毒生态农药

国家明令禁止特丁硫磷在甘蔗上使用。因此,为了农业可持续发展,在甘蔗害虫防治上建议使用高效低毒生态农药。表1中药剂按公顷用量与600kg干细土或化肥混合均匀,春植蔗在下种时、宿根蔗在3—4月松蔸或5—6月大培土时均匀撒施于蔗株基部并及时覆土。

Control Technology of Sugarcane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and Application of Efficient and Low Toxicity Pesticides

LU Wen-jie1,XU Hong2,LI Wen-feng1,LUO Zhi-ming1,WANG Xiao-yan1,HUANG Ying-kun1
(1.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Provinc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aiyuan 661600,China;2.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Service Co.,Ltd.of Guangxi Kaimike,Nanning 500007,China)

The occurrence and damage of 8 main sugarcane insect-pests and 5 diseases were discussed and summarized.The integrated control was put forward that the agriculture control was as the foundation for reducing insect pests source,united physical control of lighting trapping,biocontrol and chemical control of using insecticide scientifically according to occurrence and damage of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Therefore,there was efficiently,quickly,constantly the pest control for persistent,st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sugarcane production.

sugarcane;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integrated control;application of effeicient and low toxicity pesticides

S435.661

A

1007-2624(2011)03-0064-04

2010-12-21

云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资金资助;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nyhyzx07-019);云南省“人才培养”项目(2008PY087)。

卢文洁(1976-),女,硕士,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甘蔗病虫害防治研究。E-mail:luwenjie1976@163.com。

黄应昆,研究员,主要从事甘蔗病虫害防治研究。Tel:0873-7227017,E-mail:huangyk64@163.com。

猜你喜欢
蔗区宿根甘蔗
宿根花卉在城市道路上的营造与维护
甘蔗的问题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耿马县宿根甘蔗管理技术研究
甘蔗宿根性研究I.甘蔗宿根蔗蔸形态特征与其宿根性的关系
广西蔗区农药废包装回收处理的现状、成效及展望
甘蔗新品种桂糖31号在河池蔗区种植密度试验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黑熊吃甘蔗
2016年崇左、百色蔗区糖料蔗生产情况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