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舞的系统化认识和发展启示

2011-03-31 14:24饶开芹王海涛
关键词:古典舞舞蹈艺术

饶开芹,王海涛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 400044)

中国古典舞的系统化认识和发展启示

饶开芹,王海涛

(重庆大学艺术学院,重庆 400044)

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文化形态,无论在古代还是在今天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舞蹈以它特有的方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成熟而且自信,这种独特的文化样式不同于世界任何国家,历久弥新。时至今日,在中国舞蹈的近代发展中受到全球的经济、文化强烈冲击,又加以历史断流的关系,体系建设难以定位,以至于名存实亡、迷失自我,在自我的现代构建中融入戏曲、掺杂芭蕾,还吸取了很多现代舞因素,已达到所谓的“自由”和“现代化”,创作更是一塌糊涂、茫然混沌。文章旨在运用系统工程这一科学方法论,阐述古典舞的流变和发展,通过系统思维给予科学的整理,解析创作中的方法和定位问题,最终成为构建中国古典舞体系的理论指导,得到价值的最大体现。

中国古典舞;系统工程;系统思维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是《毛诗序》的一段文字引述,足以将舞蹈的本意清晰表达,当人们在一种不能用言语来表达内心那种独特的情感时,手舞而足蹈,借之以‘舞蹈’的力量来表达,宣泄情感。中国古典舞在自身的发展演进中经历了狞厉无知的原始时代,古拙粗放的秦汉时代,圆熟富丽的盛唐时代,还有高度程式的宋代以及萧条萎靡的明清时代,其间有吸收有排斥,使之成为万国神仰的东方大国。由于历史传承的断流原因,中国古典舞在近代的学科定位上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没有清晰的脉络可以姻承,对于今天从事古典舞的人们来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中国古典舞在哪里?中国古典舞的创作因何而起?体系的建设从何入手?所以我们要鞠身、察蔓、从头跃。

一、中国古典舞的概念与源流

此问远非一言以蔽之,要想说清楚中国古典舞的概念,首先要概念定性,弄清楚古典舞是什么。

“古典舞,大体上有两个构成条件:一个是‘古’,一个是‘典’,就是古典一词的内容和含义。‘古’,则必然是历史,也就是古代,古典舞只能是形成于古代的舞蹈。我们常说传统是历史的积累,是经过一代一代古人长期的传承创造,才凝定为若干艺术形式,并从那些艺术形式当中体现出艺术规范和美学传统。除了古还要看他是不是具有典范性,典范性和代表性又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看它在反应古代社会意识形态方面有没有典范性和代表性;另一方面是看它的艺术成就,其艺术水平在历史上有没有典型性、代表性,是否影响着或领带了当时舞蹈文化的动向和潮流。”很清楚,古典舞就是要产生于古,还要具有古代审美追求和文化特质的舞蹈,这是古典舞的概念考,其次就是要察蔓,古典舞既然几千年都传承不断,为什么到了今天又要重新定位和构建呢,所以我们要摸藤察蔓,运用系统思维这一方法论来解析。

(一)中国古典舞从主流到支流的转变

中国古代舞蹈从原始的孕育到汉唐的成熟一直在做着吸收与自我吸收,它吸收姊妹艺术,比如在汉代对武术、杂技的吸收,综合进汉代舞蹈中,以至出现《盘鼓舞》这样的名作,还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比如在唐代对西域文化的吸收,出现了妖娆胡气的《胡旋舞》;在这样汲取营养的情况下,中国古代舞蹈越发的成熟。同时还有自身的吸收,比如,汉代建立之初就对楚汉一带的南方文化进行大量的自我消化,“以荆楚为代表的南方文化也潮水般涌入河朔大地,同原本在格调、情趣、风尚、形式诸方面皆有差异的北方文化直接碰撞、交织、混融、调和在一起”。达到了南北文化的大交融,奠定了汉代舞蹈的历史地位。

中国古代舞蹈发展至宋明时期,出现了巨大的转变,原本处于艺术主流地位的舞蹈及处于歌乐舞主导地位的舞蹈受到了市井文化的冲击,那就是戏曲的兴起。随着商品经济的出现,勾栏瓦肆的繁华,人们的审美追求也逐渐过度到“以歌舞演故事”(王国维)的戏曲时代,戏曲带着它的平民化,带着它的丰富表演占有了表演艺术的主流舞台,原本独立的舞蹈也被吸收进了戏曲表演中,以一种辅助修饰的作用存在于世,另外舞蹈散落于民间地头,从此,便完成了古代舞蹈从主流到支流的演变过程。到了近代,我们可以看到的只有戏曲,原来的汉唐盛世,原来那鼎盛时期的《盘鼓舞》、《剑气舞》、《胡旋舞》等名作也早已无处可寻。

(二)舞蹈者的地位所属

中国自夏代开始就有‘女乐’的记载,女乐的出现除了标志着舞蹈本身的发展以外,还标志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渐渐成型,也划开了中国舞蹈的新篇章。

“随着奴隶制的建立,舞蹈告别了它的原始时代,不自觉地从原始时期神秘崇高的生命形态中走了出来,并且从全民性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一部分人的艺术活动,宗教活动以及统治者施政治国的手段,从而形成了舞蹈在功能特征上的分流状态”。歌舞者原本是敬天娱神,也就慢慢地成为了统治阶级的娱乐玩偶,丧失了舞蹈的自然表演性,沦落至此,以娱人带娱神,也标志舞者的地位跌入谷底。纵观历史,歌舞者大多有两个结果,一则因为歌舞出众飞上枝头变凤凰,成为妃嫔乃至皇后,如汉代的赵飞燕、卫子夫、李皇后;二则终身摆脱不了政治利益、终老病死、生殉活葬的命运,比如说孔子斩首“宫中之乐”的歌舞伶人,曹操兴建的‘铜雀台’让舞技为地下的亡灵终日而舞,还有那没名没姓的芸芸舞者。

由此想到了印度古典舞,印度的古典舞在成型至今已有几千年历史,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印度古典舞自始至终保持着恒久不变的文化血液,虽在不同时期有着各式各样的借鉴发展,但它的内在精神、审美追求却一直未变,其中,我们在建设自身古典舞体系时就会发问,为什么印度可以做到,我们却没有,除了以上原因,我们看到印度是一个信教国家,而支撑印度的大神就是舞神——‘湿婆’,由此可以看出,印度舞蹈者受到神的庇佑和保护,而非中国古代的女乐艺伎,从印度的舞蹈功能上看,印度的舞蹈除了娱乐以外还承担着一部分敬神、传意作用,舞者在舞蹈前也要完成舞前的仪式,是对神灵的敬重,是一种宗教仪式的变演,是一种生命信仰的外化,而非简单的快感刺激和娱乐戏耍。

除了印度还有韩国和日本,他们没有神灵的福佑,但是在传承传统文明时选择了‘人’,就是自身,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建设来保护历史遗存,守住了那片看似不那么丰富的精神家园。日本和韩国在古代一直处于我们的宗属国,或者说主要的历史文明是由中华文明延续而来的,和东南亚许多国家同属中国文化圈,他们对于流入本国的中国文化保护有加,至今还存留于世,现当代保护传统的艺人也被称为“无形文化家”,是直接享受政府福利待遇的艺术家,责任和使命就是保护和传承历史的遗留,这样既对得起古人,也对得起后代。

当然,断流的原因还有很多,文明在不同时期所呈现出来的样貌都是有它变化的理由,能够以另一种方式传承也是一种文化生存的规律和特点。在检索完中国古典舞的概念和发展历程后,就可以清楚地利用历史资源建设当今的中国古典舞体系,运用系统工程的内在规律和方法认识激活资源,重塑文明。

二、系统工程概说

今天,是一个知识爆炸、科学成果辈出的社会,人类在认识宇宙万物,了解社会自然方面有着伟大的成绩。从宇宙的产生、生物的进化到文明的探源、基因的解码都有着不小的发现,有西方科学家统计人类在 20世纪 100年的发明比之前的 2 500年的总和还要多,当然,这是站在现代的科学精神之下而言。人类也正是在认识外界的基础上成长和进步,系统而又科学。系统作为宇宙事物中无处不在、无所不包的内在规律存在着,从古至今如此,从东到西也一样,我们生活在一个大系统的背景下,系统也处在我们所有的生活当中,是一种潜在的规律,那么基于系统这一概念之上,衍生发展出了当代最为重要的科学分支之一——系统工程。它可以分析和处理任何一个系统环境,是一种很抽象的概念,也是可以具象描绘的客观实物,总之系统工程是一门学科,更是一门科学。

系统工程作为一门学科出现在今天有它极大的意义和价值,以研究系统的内部机构及其运动规律为任务,通过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和各要素的有机统一来验证每个存在的事物和现象,当然也包括文化,前提之一就是我们必须承认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既独立又联系的系统,这个系统自身有细微的子系统,又和其他事物系统带来联系,在解释系统的时候,往往通过具象的描述或者定量的分析来剖析,使抽象变得具象,让模糊变得清晰。

简言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系统,包括文化,那么舞蹈作为文化形态中的一部分也是一个独立的系统。这个系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建设自身,内在的子系统和条件要素也随之改变,并影响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舞蹈样貌;表现出来的独立形态又会和文化系统中的其他系统相联系,共同构成艺术大系统或者文化大系统。由此可以看出两点,一是舞蹈以一种文化形态的形式而存在,而非简单的肢体构造和动作叠加;二是舞蹈即是一个被舞蹈要素构成的大系统,也就是舞蹈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也是构成艺术体系和文化、文明的要素环节,因此可以说舞蹈与系统共在、互联、相影响。

三、系统与舞蹈的联系

如同任何艺术的发展一样,舞蹈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态而存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过程,从洪荒时期的原始产生到封建鼎盛的舞蹈辉煌,再到近现代的没落都离不开‘系统’的内在联系,这是舞蹈自身发展的不自觉规律,也是我们建设和考证传统舞蹈文明的方法,在建设中国古典舞体系之前要先将这一内在规律,即舞蹈作为一个文化形态、一个系统的内外联系梳理清楚,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建构才能得以实现。

(一)舞蹈产生的系统过程

舞蹈的产生是人类对动作的组织和优化,也是大脑协调和支配身体各部分的过程。

从舞蹈的产生到肢体语言研究来看,舞蹈的产生是伴随着人类的产生而出现的,早期的原始先民在狩猎、采集以及劳作、游戏时都带有舞蹈产生的条件,人们在采集狩猎之后,都会围坐在火堆前分享和庆祝,在这样的过程中舞蹈不自觉的产生了,他们围坐在火堆前或是模拟动物的形态,或是变现劳作采摘的动作,更或是表现生殖求偶的性爱动作,语言朴素而且生动,这也会联系到舞蹈语言的系统组织问题。从青海大通县的彩陶盆上可以看出,舞者手拉手,动作整齐而有规律,我想这势必也是对舞蹈动作在充分了解之后,对有意味的动作或者使用频率高的动作进行组织优化,成为原始时期的舞蹈,虽然没有现代舞蹈的高难度技巧和复杂的动作,但是那时的舞蹈形态不再是劳作或游戏,而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表现结果,这也符合现代舞蹈概念的一种解释,就是舞蹈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系统协调、规律组织是舞蹈产生的前提。

(二)舞蹈表现的系统形式

“乐”在古代是歌、乐、舞的综合形态,整体之下有子系统的组成,又共同构成了一个新的表现形式。

乐舞艺术是凝结我国古代歌舞艺术的一个表现形式,从舞蹈的产生,到三代时期的女乐,再到汉唐盛世的部伎、大曲,都有着载歌载舞、歌舞不分家的独特表现形式。舞者多是边歌边舞,并带有唱词,也是艺术的综合化过度,至今我们还可以看到少数民族的舞蹈仍是载歌载舞,无论是新疆还是西藏,或者是苗族、侗族、壮族等,都带有原始高度的生命情调,演绎艺术本来的内在真谛,其间的唱词也有特殊的意义,表现了舞蹈这个大系统,结合了唱词 (文学)、歌唱 (音乐)、舞蹈于一体,既有其中的关联性,又是一个整体,符合了系统思想的特性。

(三)舞蹈语汇的系统发展

舞蹈的学习借鉴来自对兄弟艺术的学习,比如:杂技、武术、幻术、书法等。

舞蹈语汇的自身建设是舞蹈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舞蹈语言从单一的动作模拟 (可以说是表象特征),到舞蹈语言的综合性表达 (表意特征),都是进步的表现。舞蹈语言发展到汉代已经是非常的丰富,并且有很高的难度,汉代的舞蹈就是借鉴于兄弟艺术的特长来丰富自己,使舞蹈的技巧更加高超并具有观赏性,如汉代的《盘鼓舞》:舞者在地面上摆上若干个鼓和盘,在舞动的过程中,跳跃于其间,时而跃动于鼓面,时而又纵身跳到另外一个盘子上,辗转腾挪,好不惊险刺激;还有唐代的舞蹈家公孙大娘在观看张旭的草书以后技艺大长,自己的剑器舞更是叫绝,剑花好比狂草一样恣意尽情。这些都说明了舞蹈在自身的语汇建设中学习百家之长,丰富自己,也体现系统思想中整体性的原则,各方面的优点综合到一起,而且吸收得当,做好艺术的自我消化,会使整体的质感和水平大进。艺术系统中对待每个环节和每个元素的要求也是很高的,比如舞蹈演员在台上跳舞,除脸上的表演好之外,还要求他具备很好的技术技巧的表现,还有动作协调性的体现,身体素质及多人配合的体现,因此说,舞蹈语汇也是一个系统。

(四)舞台表演的系统要求

现代舞台是一个多要素集合的体现,除了演员以外还要求声、光、电各系统的支持。

舞台表演(这里特指舞蹈表演)是一个大系统。舞台上的演员就是一个系统,除了他自身的技术和表演以外,还应该注意到演员以外的元素集合。舞台首先要有灯光,不管是面光还是顶光,或者是地流、追光,都是一个完整舞蹈表演的必要环节,是构成舞蹈享受的一个部分;除此以外还有舞蹈演员的化妆,这也是一个系统、音响系统、道具系统等等,只有当这些全部都具备的时候,一个艺术作品才能很好的体现出来,所以说不管哪个方面都是一个系统之下的子环节、子系统,但又是自己那个相对独立的系统的母系统;既有整体性,又有相关性;既要考虑个体,又要做到分析与综合的统一。

(五)舞蹈创作的系统采集

舞蹈创作是很复杂的工程,是关系到语言的组织、独到的思维、深厚的文化以及音乐、舞美配合的大系统,是舞蹈系统中比较复杂的工程。

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问世总是具备了以上的各要素,才能历经多年岁月而依然有价值。艺术家在进行舞蹈构思的时候,总是要有独到的突破点,也就是艺术表现方式,牵扯到你要用哪种具体的语汇,是民间舞的身体语言还是古典舞的身体语言,是芭蕾的形式还是爵士的形式;在选好语言之后就要看你对这个题材的内在文化了解多少,比如说你要编创一个大足石刻的菩萨形象,你是否了解大足石刻的背景,还有宋朝社会的文化、思想状况,还有佛教、菩萨的源来等等;之后根据形象创作音乐,如果没有条件还牵扯到音乐的寻找和剪辑,最后才是舞蹈的具体结构、具体动作、具体表情。可谓之复杂中的复杂,是系统中的系统。

(六)舞蹈学科的系统建设

一个学科,或者说一个艺术门类不光是艺术语言的存在,必须具备其他的系统支撑。

舞蹈,不只是一个演员,或者说一群演员就可以称之为一个学科。出了舞蹈的表演以外还要具备舞蹈史论研究、舞蹈批评、舞蹈教育、舞蹈团体、舞蹈演出、舞蹈管理等等,各要素具备之后,舞蹈才是走向成熟,走向一个艺术门类的表现。在建设一个舞蹈学科时也要考虑到这些要素,还要从文化的角度来考虑,舞蹈才会是一门文化形态,摆脱简单的技艺。因此说舞蹈即是抽象概念的“文化”,又是具象概念的“动作”,两者是一个事物的两个分析面,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综上几点陈述,系统过程、系统形式、系统发展、系统要求、系统采集、系统建设都隶属于舞蹈大系统,它们是舞蹈系统的多个子系统,也是在不一样的环境中的不同系统形式,会因为系统周围的环境变化而发生变化,要做好舞台的表演就必须重视各个子系统,找到表演的各要素,逐个研究分析,个体做到了最好,整体才会最好,这也是系统思想的内容之一。

四、系统挖掘、科学对待,从历史遗留中找答案

如前所说,既然没有直接承接的古代舞蹈,那么就要从现有的条件入手,活的舞蹈不在了,但死的舞蹈遗存还在,在面对大量的,甚至可以说丰厚的历史资源时,我们要寻根溯源,用系统科学的理念定位和筛选历史遗存,把可挖掘、可整理、可激活的文明碎片一一收归于怀中,最终拼接成一幅完美的舞蹈画卷。

中国是一个爱美的民族,也是一个会美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岁月长河里,中华民族创造了形式、风格独具特色的舞蹈文化,而且繁花似锦、品种繁多。如今,悠悠千古已去,古代的舞蹈文明尽管没有鲜活的、完整的流传下来,但也不是湮泯无存,无形可徵,而是以另一种方式遗留给了我们,它们有些存在于史料文献,有些存在于地下古墓和各类文物之中。虽然零散破碎,并可推之不过是历史存在的部分行迹,但已是丰富多彩,也足以证实中国古代舞蹈的灿烂与辉煌确实存在,不是凭空虚拟或夸大其词。那么,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能否将昔日的舞蹈盛世找回;能否承续先民所创造的舞蹈文化成就和传统;能否依此形成自己的民族审美体系,做一番振兴民族文化的事业,作为炎黄子孙应该是责无旁贷,别无选择。因为开发民族资源是我们研究民族舞蹈的基础,有着这一信念和基础就要对中国古代舞蹈资源进行全面的开发与激活。

开发就是一种方法,在这种方法的背后必须立足于“知而后变”的唯物主义精神,要变革必须建立在“知”的基础上,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年的舞蹈文明,知道我们到底有多少可以为之传承的精华,这样在传承的时候就不会犯错误。

历史的遗留毫无选择地全部呈现出来,剩下的是我们该怎么做,是照猫画虎,还是另寻其他方法,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条科学而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系统工程。

系统思维告诉我们,凡事都要先调查,因此我们先把所有的资源都搜罗出来,不要错过或遗忘任何一个角落,然后就要筛选,运用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历史资源进行取舍,哪些能够正确地反映古代舞蹈的原貌,哪些是对古代真实样貌的歪曲,有积极因素的留下,那些消极的、病态的统统抛弃,做好资源的优化程序,这是非常之重要的。这些看似单一的“原材料”就是决定能否真实表达的决定因素,是系统研究的主要环节,在检验系统是否优良时,也是先从这一基础开始的。

经过筛选的资源尚待应用,我们用系统工程的相关联系性、最终目的性、环境适应性来佐证文明,对我们的所选进行一次科学的检验。我们都知道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一定时期内的文化也是有其共同性的,在看到汉代的画像石时,要考虑到相邻的文化印证,汉画像上的舞蹈姿态轻松自然,在街头巷尾说书评弹,一会是人与动物的歌舞戏弄,一会又是神仙鬼怪的奇思妙想,脱俗而又质朴,汉代就是这么一个样子。在南方文化大进北方文化之时,南北文化就已在这片中华大地上交融,俗风俗乐也占有了主流的舞台,人们除了祭神拜祖,更多的时间投身于贴近百姓的娱乐活动中,社会安定、“百戏”大兴,一种新的气象就是这样的自然的表达着,所以说这个时期的舞蹈是以俗为尚、以众为美的,相邻的汉代建筑恢宏壮大,汉代的诗歌富丽厚重,更有为之称颂的“汉赋”,以其博大、繁复留名于后,还有汉代的绘画,神奇怪诞、自由浪漫,人们在这里可以自由放松,可以精神驰骋,放纵自己的艺术想象力。横向的印证对比之后,我们看到同时期的艺术共有的内在追求,那就是我们文化的特质,在这一共同的目的性之下,每一种艺术都符合着人们的审美追求,也体现着当时的时代精神。

这样的查找和检索让我们离成功更近一步,把这些能够体现时代精神的,能够反映审美思潮的元素一一研究。按断代的方法逐个分析,先是将画像图述一一模拟,再用文学诗歌加以辅助验证,灌之以当时的社会分析、时代精神、审美思潮以血液般的力量,是粗犷就按粗线条的动作特质给予连接,并附有粗犷之下的楚汉浪漫主义精神,动作间质朴有力,安静中又带有一点不安分,平实中又有进取的精神。在仔细研究历史文献之后,这些都会一一浮现于你的眼前,眼前的壁画会自由地连接起来,随意而舞,这就是激活的方法,这就是系统思维的科学运用,有步骤、有重点地整理了古代舞蹈文明,我们的中国古典舞学科(孙颖古典舞方向)就是基于这些指导原则操作的,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而且有了很多的经验和成果。

五、中国古典舞体系建设的建议

今天我们更容易看到的中国古典舞是新中国于1954年办校成形的,也就是今天的北京舞蹈学院。中国古典舞 50多年走来,有得有失,在摸索中求前进,在实践中得真知,这里我不去评价现行体系的优劣,至少在文化韵味上走远甚多,即便可以与所谓的现代社会接轨,即便自认为可以培养出什么舞都可跳的综合型人才,那也显得有些单薄、有些自卑,在众多比赛的程式和划分上也含混不清,在向世界展示中华传统舞蹈的时候,也遭世人冷遇和质疑,这里不去批评,也没有篇幅在此展开,只是聊聊一些自我之见罢了。

中国古典舞的现代建构中,第一个问题就是“古典”的观念问题,也可以说是概念问题,舞蹈教育、理论家孙颖早已指出,中国古典舞要复兴必须向前延伸,也就是脱开戏曲的近古历史,走向“中古”、“上古”、“远古”,“古”也恰恰不是指近代的几百年,所以在呈现出来的样貌上难免显得有些“年轻”,不足以体现整个历史文明,这里面牵扯到一个概念问题。其次,就是要挖掘整理优秀文化遗产,这点在前面已经有所阐述,这里面牵扯到一个继承观的问题。再来就是舞蹈 (中国古典舞)是一门技艺,还是一个文化分支,在大文化的概念下,舞蹈怎样呈现它的文化形态,体现文化价值,这里面牵扯到了一个指导观念问题。

事实上,舞蹈的呈现不是一招一式,舞蹈的认识也不是只言片语,对舞蹈的理解必须建立在系统科学的思维下,全面的把握和分析,按步骤分层次一点一点的研究整理。在系统这一概念下,我们对中国古典舞做了概念考定,也解析了舞蹈内部划分和联系,并有整理、建设当代中国古典舞体系以及建议。认识的提高来源于一点一滴的积累,发展中国古典舞事业更是漫长的。凭着我们对它系统的认识、科学的指引,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建构出中国人为之自豪的民族舞蹈体系,不再感叹过去的辉煌,而是享受和陶醉于现实下的似锦繁华之中。

[1]孙颖.中国古典舞评说集[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6.

[2]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 [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3]仪平策.中国审美文化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9.

[4]王海涛.论中国古代舞蹈资源的开发[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77-82.

The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Development Enlightenment of Ancient Chinese Dance

RAO Kai-qin,WANG Hai-tao
(College of A rts,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P.R.China)

Dance is not only a for m of art,but a form of culture,with its own unique charm and value in both ancient and contemporary society. In the long river of history,the ancient Chinese dance,mature and confident, has been standing in the East due to its unique form.This specific cultural style is different from any other country with never fading char m.Because of the strong global economy and cultural shock,aswell as the historical fault,it is so hard to locate the status of the dance in current China.The role and reality of dance was gone onlywith name remained.Besides,the ancient Chinese dance adopted opera,ballet,and even some modern dancing in its rebuilding process in order to reach the so-called"freedom"and"modernization",only resulting of chaos in creation. This paper is a imed at applying one scientific methodology named system engineering to explain the chang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dance.By systematic thinking and scientific summary,this paperwill analyze the approaching and positioning problem during the creation of dance.Ultimately,thispaperwould become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how to build the system of ancient Chinese dance to max imize its value.

ancient Chinese dance;system engineering;systematic thinking

J120.9

A

1008-5831(2011)01-0121-06

(责任编辑 彭建国)

2010-11-1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古典舞研究与开发”(CDJSK100098)

饶开芹(1956-),女,重庆人,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舞研究;王海涛(19-),男,重庆大学艺术学院舞蹈系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舞研究。

猜你喜欢
古典舞舞蹈艺术
承古之韵的当代“古典舞”
高校古典舞教学中的表演素质培养策略研究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纸的艺术
论古典舞气息在古典基训课堂的重要性
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的身韵教学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