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重症中暑1例的护理体会

2011-04-01 02:01杨后华王开艳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北荆州434000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14期
关键词:医嘱体温入院

杨后华,王开艳,余 静 (长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荆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湖北 荆州434000)

中暑是指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或在烈日直射下活动时间过长,导致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引起水和电解质代谢紊乱和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等一系列症状的总称[1]。中暑是夏季常见病,本病的发生与环境高温、高湿及低气压有直接关系。根据病情轻重可将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三类型。我科于2010年7月3日收治了1例重症中暑患儿,临床极为少见,其治疗和护理也有特殊性,现报道如下。

1 病 例

患儿,男,11岁,学生,体质量41kg。因意识障碍1h入院,当天气温最高37℃。患儿于入院前1h因连续运动约2h(打球、跑步)后突发意识不清,伴高热、昏迷、大小便失禁、大汗淋漓、口唇发绀、四肢阵发性抖动,可见口吐白沫,双眼上翻凝视。急至附近某医院行吸痰、给氧,并予以地塞米松10mg,甘露醇125ml,参麦50ml,安定5mg等治疗及补液、降温处理,患儿仍谵妄,高热不退,遂转至我院住院治疗。患儿既往无特殊病史。入院时患儿体温38.7℃,脉搏132次/min,呼吸46次/min,血压100/70mmHg,神志不清,谵妄,易激惹,四肢阵发性抖动。即置危重病房,给予鼻导管吸氧,建立静脉通道,持续冰枕冰敷、止痉等对症处理,完善相关检查。入院后一个半小时患儿体温又骤升至40℃,手足仍阵发性抖动,予以氯丙嗪、异丙嗪静脉推注亚冬眠治疗后,患儿四肢抖动好转,行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入院后急查凝血分析示:TT 19.2sec、PT 16.85sec、APTT 26sec,提示凝血功能轻度障碍。心肌酶谱示:CK 387U/L、CK-MB 34U/L,提示心肌受损。肝功能示:AST 134U/L、ALT 70U/L,肝功能受损。肾功能:BUN 7.62mmol/L、UA 710mmol/L、TCO216.8mmol/L,提示酸中毒,电解质基本正常。即给于营养心肌、纠酸、脱水减轻脑水肿等对症支持治疗。入院后第6天再次行头颅CT检查示脑水肿,超声检查双肾实质回声增强,查肝、肾功能等提示有多脏器功能损害,仍予以白蛋白、营养心肌、脱水等对症治疗。住院3周后患儿神志渐转清楚。

2 护 理

2.1 中暑急性期的护理

2.1.1 降温护理 立即降温是治疗中暑的一项急救措施。①置患儿于20~25℃的抢救室空调房内,取平卧位,脱去衣服,密切监测患儿体温变化,每10min测量1次体温。②冰枕冰敷。在患儿头部、颈部两侧、腋下和腹股沟等身体大动脉处放置冰袋,同时密切观察患儿冰袋放置处皮肤及循环情况。③用凉水或35℃酒精液浸湿毛巾全身擦浴。在做物理降湿时,必须用力按摩患儿四肢及躯干皮肤、肌肉,以防止周围血管收缩及血液瘀滞,并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散热[2]。④配合药物降温。该患儿给予双氯芬酸钠1粒塞肛。应用退热药后要注意观察患儿有无出汗,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及血压变化,以免体温过低或虚脱。

该患儿还进行冷生理盐水200ml灌肠1次,由于措施得当,患儿体温于入院后第2天降至正常。

2.1.2 惊厥护理 患儿入院后伴持续抽搐,应分秒必争进行急救和护理。①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减少刺激,尽量少探视。②患儿平卧时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抽吸咽部分泌物,惊厥时将纱布包绕压舌板置于上下齿间,以防舌咬伤。③遵医嘱给予持续低流量氧气吸入,提高血氧饱和度。鼻导管及湿化瓶每日更换并消毒。④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和呋塞米静脉推注,建立两个留置针静脉通道,予醒脑静、纳洛酮等保护脑组织,保证心脑所需的血流灌注,并注意保护好血管,避免药物外溢。⑤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变化,予以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观察患儿意识、神志、瞳孔大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准确及时记录24h出入水量,如有变化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处理。⑥予禁食,以免造成窒息,并加强口腔护理,2~3次/d,口唇干裂时涂以润滑油。⑦注意安全,防止患儿碰伤及坠床,必要时约束肢体。

患儿入院后持续抽搐,遵医嘱给予安定、氯丙嗪、异丙嗪静脉推注等对症治疗,因用药及时,该患儿于入院第2天后未再发生抽搐。

2.1.3 引流管的护理 患儿入院后大小便失禁,请泌尿外科会诊后上留置导尿管。①妥善固定尿管,保持通畅,防止牵挂脱落。②患儿为男性,每日行尿道口护理2次 (用络合碘棉球擦拭尿道口),庆大霉素16万U加生理盐水250ml行膀胱冲洗。行膀胱冲洗前,先排空膀胱内尿液,夹管后再冲洗,保留30min后再排空膀胱内生理盐水。③观察患儿尿色、尿量并做好记录。④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每日定时更换引流袋,翻身时,引流袋不可高于膀胱,避免逆行感染,患儿留置导尿管期间未发生尿路感染。

2.2 中暑恢复期的护理

2.2.1 感染预防护理 患儿昏迷期间禁食,长期卧床,身体抵抗力降低,预防感染更为重要。首先护理人员应戴口罩,清洁洗手,采用无菌技术操作,预防感染。病室定时开窗通风,每日2次,每次不少于1h,保持空气新鲜,室内环境清洁,给予紫外线照射房间,每日3次,每次30min。严格控制探视及陪护人员,做好患儿的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受凉。遵医嘱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此患儿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感染症状。

2.2.2 营养支持治疗 患儿在发病急性期间禁食,遵医嘱给予静脉补液,保持患儿体内水盐平衡。后根据患儿的意识状态和胃肠功能改为流食或鼻饲饮食,鼻饲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流质饮食,保证患儿的营养和水分。

2.2.3 功能锻炼 协助患儿在床上进行肢体被动活动,进行肌肉按摩,防止肌肉萎缩。

2.2.4 加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由于该患儿为重症中暑,昏迷时间长,不能进食,预后差,加重了患儿家属的心理负担,应着重加强患儿家属的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我们主动应用亲切的语言安慰家属,重视交谈,耐心倾听,让家属宣泄内心深处的郁闷痛苦,缩短护患之间的距离。鼓励家属密切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并指导家属患儿出院后,应定期门诊复查。

3 体 会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据报道,体温超过40℃的严重中暑病死率为41.7%,若超过42℃,病死率为81.3%,而低于40℃以下,病死率为12.8%,所以应重视中暑的危险。当然,最好的办法还是预防中暑的发生,把中暑控制在先兆阶段,不让其发展到轻症或重症阶段。加强预防可以大大减少发病率,其预防措施如下:①炎热夏季,应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勿让孩子长时间在太阳下暴晒。室内要经常开窗通风,保持适度温度。②衣着要宽松、舒适,衣物尽量选择浅色、轻薄、柔软的全棉面料,不要给孩子选择易使皮肤受到刺激的、吸汗差的化纤面料。③及时补充水分,要让孩子适当多饮含少量钠盐的凉开水,不要等口渴才喝,要经常喝。④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如当孩子出现发烧或腹泻时,更要注意及时补水,从而避免身体因水分丧失过多而导致脱水,增加抵抗力。⑤酷暑时进行体育锻炼,一定要注意预防中暑,一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要及时休息,并补充淡盐水等。⑥常备防暑药物: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清凉油、风油精等。

[1]胡亚美,江载芳 .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M].7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95.

[2]王如英 .重症中暑10例护理体会 [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8,10(13):171-172.

猜你喜欢
医嘱体温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医院H IS 系统下电子医嘱的规范管理
遵循医嘱
老年人的体温相对较低
门诊医嘱管理系统中医瞩执行单的设计与应用
电子医嘱在优质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