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综述

2011-04-02 07:40
城市学刊 2011年3期
关键词:文艺思想文艺教授

彭 萍

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2011年年会于2011年4月16日至20日在河南小浪底隆重召开。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并给予了热情关注,专门成立了由河南省政协副主席张亚忠为名誉主席的组委会,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常法武等出席开幕式并作重要讲话,相关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

研究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中国语言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吉林大学原校长刘中树致开幕词,并作了题为《发扬研究会优秀学风 推进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重要讲话,提出这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当前文艺现状,号召与会专家学者坚定信念、目光远大、视野开阔、充满活力、守正创新,发扬优良学风,推动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刘会长深情朗诵了已故老会长公木先生《假如让我得重生》[1]等诗作,倡导研究者们向公木、黎辛两位忠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学习。研究会名誉会长、老红军、中宣部原机关党委副书记、中国艺术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92岁高龄的黎辛出席开幕式并作简短而重要的讲话。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的近百名专家、教授就毛泽东文艺思想与当前文艺现状问题进行了热烈的研讨。正如研究会副会长、河北师范大学曹桂方教授在会议学术总结中所说,此次会议的学术成绩主要体现在:研讨热烈,在一些重大理论问题上,加深了认识,达成了广泛共识。

共识一:充分肯定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理论贡献及当代价值

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大学董学文教授作了《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的主题发言。他认为,如果把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发展比作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那么,毛泽东文艺思想无疑是这条河床中水面最为宽广、流量最为宏大的一段。[2]分析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当代价值,最好的办法是把它放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发展的谱系中去考察。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思想界和学术界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评价可能会出现“多元化”的局面,可能会有人更多地注意它理论上的薄弱环节、观念上的局限以及执行上的偏差过失。但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为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经历了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反复,付出了惊人代价。而这个过程,无论历时之长久,问题之复杂,斗争之激烈,还是为此花费精力之巨大,在国际共产主义文艺运动史上都是仅见的,其理论成果也是最为丰瞻的。毛泽东文艺思想奠定了我们党新民主主义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真正科学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成果,至今仍发挥着重要引领作用。我们应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地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理论体系。

董学文的主题报告引起与会代表的热烈争鸣和讨论。黎辛认为,“文革”后对《讲话》的非议与“文革”的“左”倾思潮以及文艺界长期形成的“左”的倾向有关,因为“文革”和“左”倾思潮,使得人们对毛泽东的批评多了,也影响了人们对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客观认识。中国人民大学陆贵山认为,《讲话》在当时是一个完整的革命文艺理论系统,对《讲话》应采取历史的态度,还《讲话》以恰当的历史地位。“为大多数人服务”是毛泽东文艺思想中最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今天的文艺创作应该深入贯彻《讲话》精神,并切实地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文化和当代中国的和谐文化的统一问题。上海社会科学院马驰研究员认为,对文艺政策问题我们应好好研究。毛泽东继承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成果,救亡图存,关注大众问题、农民问题。他从文艺大众化视角出发,认为《讲话》是历史必然的选择和合乎逻辑的结果。吉林大学李志宏教授从文艺与政治、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角度出发,从学理上阐明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通过对审美功利性的分析,指出毛泽东提出的“政治第一”是符合审美规律的。把功利放在美学第一位是符合美学原理的。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不管赞同还是反对,都要有学理支撑和科学根据。只有将文艺方针的政策性、时代性、特殊性与文艺理论的学理性、一般性、普遍性相区别,才能为毛泽东文艺思想找到坚实的支撑、根据和论证,并把真正的问题提出来,切实地深入下去。山东大学马龙潜教授认为,我们不能把文艺学整合到文艺政治学范畴中去。《讲话》是文艺学,是研究文艺规律的,毛泽东文艺思想有自身的独特价值和属性。

共识二:辩证地对待毛泽东文艺思想

与会学者认为,作为一种科学,毛泽东文艺思想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应该辩证对待。湛江师范学院李 平教授认为,我们不把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当成捍卫的对象,不搞学霸,不搞宗派,允许不同声音,既有信仰,又能宽容。我们要做开放性的研究,加强学理性,避免情绪化。与会学者正是这样做的。董学文主题发言后,内蒙古财经学院王金山副教授针对董学文关于“理论局限”、“牙齿论”的问题,立即提出了自己的疑问。他认为,作为一种科学理论,除应把毛泽东文艺思想放在马克思主义文艺体系中去探讨外,还要同西方文论从不同方面去进行比较、融合,毛泽东自己也说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化。至于到底该怎样去总结这个局限,文学具有意识形态性到底该怎样理解,都需进一步讨论。

成都大学曾永成教授认为,不能将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截然分开,意识形态的核心就是价值观,将二者分离会造成理论上的混乱。他认为将毛泽东文艺思想与政治联系起来并没有贬低毛泽东文艺思想。毛泽东是一个政治家,他谈文艺、谈文艺政策,揭示文艺的客观规律理所当然就是文艺政治学。

湖南师范大学赵炎秋教授对毛泽东文艺思想“无人企及”说持保留意见,因为还要看文艺实践的发展。主要从微观角度阐述毛泽东读者意识的当下价值,认为,毛泽东完整地提出了一整套读者理论,讨论了文艺的服务对象、文艺作品的评判,如何为工农兵服务的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读者论中,毛泽东的理论是最深刻的,的确发展到了一个高峰。但是也有一些不足:其读者意识是一种传统的读者思想,现代意识不够,这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毛泽东的读者观是同一性的读者观,没充分意识到读者是由个体和无数群体组成,相互矛盾甚至相互冲突,没有看到读者的分化。工农兵的各种诉求也是矛盾的,对文艺的丰富多样性认识不足,对读者的非整一性认识不够;二是现代性的不足,缺乏新的读者观,现代读者是文艺活动的一个环节而不是终点;三是在读者和作者问题上没有认识到两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作者本身也是一个读者。

暨南大学苏桂宁教授认为,我们要以开阔包容的心态来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寻找推动毛泽东文艺思想继续前进的新的理论资源,开拓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新境界;不要情绪化的观点,不做无谓的争论;如果把“研究”当成了“捍卫”,将会限制我们的思考。

共识三:发展毛泽东文艺思想必须联系现实实际

面对当代新的文艺状况,与会代表认为,毛泽东文艺思想要保持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理论工作者要尽自己的社会责任。刘中树指出,多元碰撞的文艺实践给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在理论上深入探讨、切实引导。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结合。马驰研究员通过对全国4 000多个乡镇公社文化设施的调查研究,认为文艺如何为人民服务的问题值得反思,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应该在国家战略层面真正得到落实。

教育部社科中心的马建辉研究员提出以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和继承的具体方法论,区分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相关命题的抽象意义和具体意义,要旨在于继承其精神。上海师范大学刘忠博士认为当前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存在着重复性多,建设性少,史料方面不足等问题。中国艺术研究院陈飞龙研究员以《论毛泽东对文化领导权的建设》为题,论述建设公共文化体系的问题,强调赋予大众更多文化权。山东师范大学周波教授就《毛泽东文艺思想与红色文化建设》发言,认为毛泽东思想是红色文化的基础,毛泽东文艺思想理所当然也是一种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红色文化成为令人瞩目的一种文化现象。目前对红色文化的研究亦成为新的学术热点。毛泽东文艺思想与红色文化的建设存在着密切的内在关系。具体包括:文艺服务对象与红色文化的人民属性;文艺从属政治与红色文化的政治色彩;文艺的民族形式与红色文化的民族特色;文艺的普及提高与红色文化品位建设;文艺的发展观与红色文化的科学建构等。毛泽东的文化艺术思想不仅对过去的红色文化建设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对当下商品经济条件下如何科学地进行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吉林大学张德厚教授针对当前的文艺现状指出,很多媒体陷入了世俗、利益泥沼,失去了社会公益,蒙蔽了道德良心。提出要结合毛泽东文艺思想,切实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吉林大学吴光正教授认为毛泽东文艺思想当前的更大挑战是国家提出的发展产业文化。当前的文化现状——文化产业化、文化娱乐化、文化快餐化不能不令人忧虑。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指出,网络文学活动中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可能对艺术造成一种遮蔽,我们应在坚守中纠偏,切入文学现场,把握兼容度,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浙江省文联一级作家黄仁柯认为,理论的价值在于对实践的指导,文艺理论的价值也就在于对文学创作的指导。希望文艺理论家切入文学创作,多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作品,提出繁荣中国当代文学创作的真知灼见。中南大学禹建湘教授认为,当前要解决好如何把毛泽东文艺思想融入到文学实践的问题,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的大众化思想对当前的指导意义要深入贯彻。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新媒体文学,发展特别迅猛,作品以几何级数增长,并拥有大量的读者群体,这些新媒体文学如何在满足大众文艺需求的同时,实现自身的经典化和精品化,文艺研究者面对新媒体文学如何介入自己的批评,都需要重温毛泽东的文艺思想,尤其是普及与提高的论述,以及文艺为谁服务的论述,这样对于理解当前的文学现象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共识四:重新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开拓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新境界

董学文认为,当前文艺创作界和文艺理论界出现的诸多问题,如理想匮乏、价值倾斜、脱离生活、境界低下、理论苍白等,从某种意义说正是遗忘、疏远、丢弃、背离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特别是毛泽东文艺思想造成的。指出毛泽东文艺思想仍然是解决这些问题的“良药”,建议和呼吁“重新学习毛泽东文艺思想”,回到文艺应该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的道路上去,回到文艺大众化方向上去,回到文艺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上去。

湘潭大学季水河教授认为,为使毛泽东文艺思想更具魅力,我们不但要看到成绩,更要看到不足:一是研究视野不够开阔,对已有研究成果、特别是对国外研究成果关心不够;二是对话范围不够广阔,研究思维上要与国外研究成果对话,与其他学科对话;三是当代性和前瞻性不够。提出评价毛泽东文艺思想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发展史上地位的三个参照系——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谱系、20世纪文论参照系和当代文艺实践。中南大学欧阳友权教授呼吁与会专家学者,要给毛泽东文艺思想恰当的历史地位,就必须回到原点去理解原典。淮北师范大学陈士部博士从间性思维、主体间性的角度强调毛泽东文艺思想方法论的意义。在简要梳理毛泽东《矛盾论》《实践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论十大关系》等经典文献后,着重分析了文献体现出来的间性思维方法,认为这种思想方法“对于当前美学、文艺学研究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湖南科技大学李胜清博士认为,我们要从“大政治”和“元政治”的意义上去理解和建构毛泽东文艺思想,根据阿伦特的理解,政治的原初含义指的是古希腊城邦的政治,其基本含义是城邦公民在公开的广场以平等协商的的方式对于国家民族生活事务的自由言说与意见表达,而且这也是文学公共性的雏形,可以在这种意义上来解读毛泽东文艺思想的政治含蕴,从而避免对毛泽东文艺思想政治性的庸俗化与功利化理解。

参与大会发言的还有北京大学金永兵副教授、暨南大学马至融教授、河南大学张先飞教授、湘潭大学王洁群教授、河南青年导报发展有限公司蒯大海副总编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92岁高龄的黎辛不但带头发言,讲述了《讲话》发表前后的历史场景,为我们提供了丰富而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每有学者发言,他都要走到发言者身边,唯恐听不清楚而有所遗漏,或插话参与研讨,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还原历史真相,表现出一个真正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热情与真诚。

最后,暨南大学马志融教授主持了闭幕式,吉林大学黄也平教授宣布2012年年会由湘潭大学承办。曹桂方副会长在学术总结中对以后的会议提出了希望:一是研究视野还可以更加宽阔;二是可以从综合整体、历史背景上进行研究;三是研究还可以更具体一些;四是呼吁年青学者、女性学者以及作家和艺术家积极参与。

[1] 公木.假如让我得重生[J].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 2000(00):1-5.

[2] 董学文.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1984(3):11-17.

猜你喜欢
文艺思想文艺教授
1942,文艺之春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刘排教授简介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文艺范
习近平文艺思想浅析
习近平文艺思想的两个理论支点
会通与专精:杨义学术研究与文艺思想述略
越界先锋:从文艺规训到文化批判——论周宪文艺思想与治学理念
节日畅想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