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对地壳应力与地震研究探索与实践的推动作用

2011-04-02 16:32谢富仁
地震科学进展 2011年1期
关键词:中国地震局力学研讨会

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对地壳应力与地震研究探索与实践的推动作用

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The 5th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In-situ Rock Stress)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发起,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中国地震学会承办,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等10个单位协办,于2010年8月25—27日在北京召开。共有来自国内外21个国家和地区的195位代表参加会议,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Hudson等大多数岩石应力研究领域的国际知名专家应邀参会。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288篇,会议论文143篇,会议口头报告及展版150篇。第五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对地壳应力与地震研究探索与实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在地壳应力与地震研究探索与实践方面达成广泛共识

本次研讨会的主题是“地壳应力与地震”。会议没有局限于前4届国际岩石应力研讨会的内容,在秉承国际化和专业化基础上,结合我国地震监测预测、震害防御、应急救援、科技创新等对防震减灾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及发展的新趋势,具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应力应变观测与地震预测、活动构造与地壳动力学等新专题,这些新的专题成为本次会议的亮点,引起了国内外专家的热烈讨论,肯定了美国、日本、中国在地壳应力背景场探测与动态变化观测及其与地震关系方面所开展的积极探索。参会代表在地壳应力与地震探索研究与实践方面达成广泛共识,认为地壳应力状态及其变化是发生地震的最直接动因。

2 扩大了我国在地壳应力与地震探索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

我国的众多会议代表介绍了在地壳应力与地震探索研究领域取得的进展与成果。谢富仁研究员、石耀霖院士的“中国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与强震研究”及“中国应力测量与地震预测研究”大会报告,详细介绍了我国的地壳应力研究的最新成果,以及在地壳动力学、强震机理、地震预测等研究领域应用的新思路和进展,并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地壳应力应变观测台网建设情况,拟通过优化台网布局,实现对中国大陆主要块体边界带的应力应变场动态监测,开展地壳应力应变观测与强震预测的实验研究,为地震预测理论、方法和新技术创新,以及地质构造环境监测和地球科学研究提供开放的基础平台。

3 筹建了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地壳应力与地震专业委员会

为进一步促进地壳应力测量理论、方法、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发展,总结地壳应力探测与地壳应力动态观测历史成果,开展地壳深部应力测量技术与方法的实验研究,提高探测与观测水平,推动中国地震实验场与地壳应力观测的地震预报研究,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拟申请成立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地壳应力与地震专业委员会。并在会前向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提交了申请报告。以本次国际会议为契机,会间召开了由国际岩石力学学会主席Hudson主持的“地壳应力与地震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咨询会,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对专业委员会组成、工作目标及工作内容等进行了商讨,听取了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已同意成立地壳应力与地震专业委员会,挂靠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并要求专业委员会尽快开展下述工作:

(1)总结目前钻孔应力应变观测研究成果,给出推荐的钻孔应力应变观测技术规范。

(2)开展1000~3000m深钻孔原地应力测量与应力应变微动态观测,给出评估报告。

(3)推进基于应力应变观测的地壳应力与地震关系研究。

(4)着手准备在2011国际岩石力学大会中召开“地壳应力与地震”专题研讨会。

P315;

D;

10.3969/j.issn.0235-4975.2011.01.001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谢富仁

本专辑得到中国地震局国际合作司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交流项目(项目编号:41010304002)的资助。

猜你喜欢
中国地震局力学研讨会
弟子规·余力学文(十)
弟子规·余力学文(六)
弟子规·余力学文(四)
阿来长篇小说《云中记》研讨会实录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在齐越精神研讨会上的发言
基于MAX11068的大功率锂电池管理系统
力学 等
2016年国际云和可信计算研讨会
基于SCI-E的中国地震局科技论文文献计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