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消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途径

2011-04-08 04:40宋振文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价值体系价值观消费

宋振文

(湖南科技学院 人事处,湖南 永州 425100)

文化消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重要途径

宋振文

(湖南科技学院 人事处,湖南 永州 425100)

教育途径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途径的科学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育功效的发挥。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的探索是一项重大现实课题。文化消费是对大学生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科学引导大学生开展文化消费活动,才能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文化消费;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

对大学生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大学生并使之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等教育实践问题。

一 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途径的探索是一项重大现实课题

(一)建设核心价值体系战略任务为高校思政工作提出了新课题

继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六中会议和十七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后,201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更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开发全过程,不断提高各类人才的思想道德水平”[1]的人才培养任务。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当前思想与精神发展的现状,从适应世界发展变化的现实,从着眼于提升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需要,更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战略需要出发,及时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对于继承与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振奋民族精神、团结与凝聚全体社会成员的向心力,实现全社会在物质、思想、道德上的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是广大青年树立正确道德价值观的主要场所,也是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最关键、最有效的基地之一。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和历史使命,因此,必须积极探索有效途径,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高等教育的全过程,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学生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全体学生的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当代大学生的斗志,帮助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他们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可靠接班人。

(二)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失效性要求高校不断创新教育途径

从总体上看,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积极向上,政治态度坚定鲜明,较好地体现了时代特征。但同时因为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在部分大学生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有的崇洋媚外,轻视甚至忽视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利益,有的还否定民族文化,甚至否定一切;有的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化,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好逸恶劳,极端重视个人利益;有的重物质、轻精神,重享乐、轻奉献;有的真假不分,美丑不辨,荣辱混淆等等。有人认为我国高校的德育工作低效十分明显,这主要体现在大学生通过德育教育后内心对自我要求的自觉性不强。因此,在看到大学生主流好的一面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对一些大学生中仍不同程度存在的价值取向扭曲问题和教育失效性有清醒的认识。影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效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家庭教育的缺失、社会教育的错位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也有学校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法等内部因素的影响。特别是长期以来我们对价值观教育途径研究不够,常常将价值观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或统称为思想政治工作,对价值观教育的特殊性、规律性、复杂性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价值观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低效现象。教育途径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途径的科学有效性直接影响着教育功效的发挥。“任何智慧都是方法的智慧。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瓦特发明蒸汽机、爱因期坦发现相对论、马克思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无不是通过独特的思维方法而显现的独特灵光。没有科学的方法,就没有人类的智慧,方法不当,一事无成。”[2]注重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教育途径的创新是提高价值观教育实效性之根本所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关键是要有吸引力和实效性。形式主义的宣传教育,尽管也费了力气,但收不到效果,达不到目的。经验说明,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在明确宗旨和把握正确方向的前提下,还需要深入了解人们的思想和心理,同时要讲究方式方法。在这些方面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过去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的好的传统好的经验,又要大胆在新的实践中探索新的途径、方法、手段,积累新的经验。”[3]

二 文化消费是对大学生实施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

文化消费“是指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等。”[4]就现有的文化基础而论,文化消费的对象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图书、广播、影视、网络、科技、教育、体育、旅游等。大学生是文化消费的极为重要的主体群之一。在多媒体报告厅、教室、实验室、公寓、食堂等处随时可见一簇簇的电视观众或“网虫”,校园广播电视中心、学报、校报及各社团自办内刊招生火爆,校园文体活动一波接一波,各类文化讲座一场接一场,社会实践活动一个接一个,图书馆、网络室座无虚席,教室、公寓、走廊争得面红耳赤……所有这些无不表明:除了吃穿住行等基本的物质资料消费外,精神文化消费才是大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

(一)文化消费是促进价值认同的重要途径

“文化消费如今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某种程度上,文化消费已是一种存在方式,一种获取认同的方式。很多时候,我们的认同部分建构自我们的消费:我们所听的、我们所看的、所读的、所穿的,我们消费的内容与方式,说明了我们是谁,我们要成为怎样的人。”[4]文化的核心要素是包括价值、价值观、价值准则、审美观、伦理道德等在内的精神要素,其中,价值的选择和判断标准又是其核心要素中的核心。文化产品可以通过蕴含其中的生产者的价值观念、兴趣偏好、信息解读等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对所发生的事件的理解和判断,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文化产品的实质就是通过那些迎合消费者胃口的“审美形象”,把一种建立在某一价值观念之上的生活方式推销给消费者。从社会学角度考察,文化生产并再生产的产品之一就是一种共同伦理、一种基本的人道理念和共同价值观。观看电视剧《沧海》,王本利、卢信泉的祖国利益至上、舍小家为大家的爱国精神,不怕流血牺牲、机智勇敢的战士情结,让人震撼;而马建成、王海军科技救国、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又让人为之精神振奋。《鹰隼大队》中马赫、肖邦的“保卫国家领海领空的民族责任感、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而阅读马列毛著,实事求是的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和方法对读者的世界观产生巨大的触动……当人们把已有的认知力、理解力、鉴赏力作用于当前的消费客体,在通过对该客体的认知、理解、鉴赏等来达到认识、理解、欣赏、享受的目的文化消费过程中,区分着欺骗与忠诚、渺小与伟大、自私与仗义、背叛与信义、先进与落后、科学与愚味、真情与虚假、懦夫与勇士、爱情与乱伦、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感受到国家意识、民族情节、国民性、公民权力、道德法律力量时,趋同的价值观就逐渐在消费主体心中形成。

(二)文化消费体现了价值认同主体的自主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是‘坚持平等沟通,实现渐进渗透’的价值转化过程。”[5]在这一价值转化过程中,价值主体的自主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消费是消费主体出于发展自身的目的,有意识地消耗精神文化资料的能动的消费行为,充分体现了消费主体的自主性。在文化消费过程中,消费主体与价值认同主体高度统一,为在文化消费中实现价值认同提供了前提条件。在任何一个社会里,在遵守法律和公共道德、不妨碍他人自由和不侵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人们完全可以按照各自的能力、性格、兴趣、爱好和对人生意义的理解去自主地消费文化,而融入文化产品中的主体的利益、立场和人生态度以及对于生活意义和人生价值的诠释会对消费主体产生巨大的无形的力量。随着文化消费时代的到来,审美和艺术已走进普通平民生活,人们可民自主地在文化消费中追求审美和价值。在这一背景下,任何“被接受”式的说教不仅使人们反感,也难以使知识内化成习惯和行为。比较而言,在当今时代引导文化消费比空洞的说教和政治强权的力量更大,效果更好。在文化消费中,人们一边娱在其中,自得其乐,一边依据自身的利益、依靠自己的智慧,在各种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中去反思、批判和选择。欣赏电视剧《等到胜利的那一天》,邝秉义爱好金钱和美女,日伪政府投其所好,为他提供了金钱美女、高官厚禄,这无疑会使他心动;当凌永达赠送他心仪已久的骏马,特别是饱含多名新四军战士生命与鲜血的他家后院的一包黑土时,他充满了对新四军的感激和对日伪的愤慨;在新四军对其部多次伸出援助之手,并帮助其多次挫败日伪阴谋后,在民族大义与判国投敌、英雄与汗奸的抉择前,最后选择了前者。观众在欣赏跌荡起伏的故事情节中,不知不觉地对邝秉义的价值评判和价值选择产生了共鸣,而这种共鸣不是空洞的说教和强权政治所能做得到的。

(三)文化消费有助于核心价值的符号化和生活化

“要卓有成效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首先必须确保价值体系的理论建构具有充分的说服力与可信度;而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将理论的表述通俗化、本土化与形象化。”[6]比如,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就需要寄予在由文本、人物、标志、象征、仪式所构成的具体可感的形象和活动中。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运用民族的语言、艺术形象、风俗民情等将价值理论形象、可感地表达出来,使大道理转变为身边可感的艺术形象,而所有这些表达均离不开文化创造和文化消费。此外,一种价值体系要真正发挥作用,就要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领悟和认同。生活世界的教育具有自然性、直观性、渗透性的特点,对人们的价值归依和价值认同起着引导、熏陶和潜移默化的作用。在汶川地震中,无论是中央还是普通百姓,都自觉投入到“抗震救灾、挽救生命”的实践活动中,全体人民所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尊重、对国家和民族强烈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不仅成为推动灾后重建的基础力量,而且也大大激发了人们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坚守,深化了公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体验。人民群众的亲身实践,是增进价值认同的检验标准和最终途径。但人们不可能凡事都能做到亲历亲为,文化消费也是一种间接的实践活动。“我们坐在家里,足不出户便可观看到大洋彼岸的异域风光与玄奥无穷的太空世界,毫不费劲地欣赏到世界上最美的音乐与最感人的画卷。此外,还可以从电视中聆听到各类学术大师的精彩讲座与各式各样的技艺表演。繁富而纷杂的电视节目,使我们视阈得到无限的延伸与拓展,使人们的心灵得到从未有过的满足与抚慰,使人们的认知能力得到极大的扩充与提高。电视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不可或缺之物,停电的夜晚,一旦没有了电视,一种茫然无措的愁绪便涌上心头。”[7]文化消费(包括文化创造)不仅可让核心价值符号化,也能使之生活化。

三 科学引导大学生文化消费,提高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一)主导课堂教学,促进大学生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认同

课堂教学是高校实施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也是实施价值观教育最有效的场所。通过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科学合理的知识为内容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大学生系统而全面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含、特点及要求,为他们在多样化的社会思潮和多元价值观并存的态势下,用主旨明确、旗帜鲜明的核心价值体系引导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打下坚实基础。而要有效地利用这一场所和主渠道,一是要转变教育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不搞“强迫性”教学,而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课堂教学更多的是“呈示”和“引导”。二是要把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全过程,引导大学生准确地把握其基本内容和精神实质。这要求我们首先要改变自己的教育方法、教育手段和评价标准等。在道德价值观教育中,我们不能过多地渗入政治色彩,而应该重视一般的人之为人的问题;要通过讨论争辩、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抓住大学生的思潮和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教学,使他们从反感到喜爱,从消极到积极,从怀疑到接受,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其次要提高课堂教学中的核心价值观教育含量。不能因教师的好恶而决定教授内容的取舍;不能只“教授事实知识”,对那些令人烦恼的争议问题置之课外,将作为课程固有部分的道德价值、伦理价值和审美价值暗暗抛弃。再次要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理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与当前中国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不能有意无意地回避社会复杂、阴暗的一面,要正视和承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大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建设性的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三是要结合专业教学工作,努力用专业中所涉及的人物的崇高精神感召学生、用高大的文学形象感动学生、用遵循自然规律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激励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论启迪学生。

(二)注意从虚拟认同引导到现实行为认同

在文化消费中,人们可以在一种非现实时空中进行交往、接触、价值批判、价值选择、价值重构,获得在现实中难以得到的价值选择体验。一旦人们在虚拟世界里获得了对某种价值的认知和对这种价值的情感认同,那么,这种虚似认同便会迅速而快捷的散播于社会成员中间,从而对自己和他人的现实认同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实中,少数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知而不信、知而不行,出现了严重的知行分离的事实说明:虚拟认同可以做为人类生存的有益补充和实验,但不是人类生存的最终目的;只有把虚拟认同引导到现实认同,才能实现虚拟认同的价值。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建设中,一方面要强化文化消费的教化功能,淡化当前几乎泛滥成灾的过度的娱乐功能。我们既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文化符号,融入文学、艺术、图书、广播、影视、网络、科技、教育、体育、旅游等文化领域之中;同时又要广泛组织开展“读好书看好剧品好文”的活动,针对大学生作为社会思想的前沿群体、具有独特审美情趣和艺术视角等特点,分不同阶段引导他们欣赏一些励志教育、感恩教育与人生规划设计方面的书籍和影视片,通过间接体验以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情感认同。另一方面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到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如融入到寒暑假社会调查、专业见习、社团活动、参观基地等实践活动中,通过搜集整理资料,撰写调查报告、心得体会和学术论文等活动,使大学生在亲身所见、所闻、所感中加深对国情、社情、民情、乡情的了解,耳闻目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气象以及碰到的新问题,帮助他们认清社会的主流,培养正确看待社会问题的方法,从中获得价值的正确取向、强化价值观的内化、巩固正确的价值观念;融入到文艺晚会、体育竞技、知识竞赛等自办文体活动中,引导学生提炼主题、选择节目,自娱自教;融入到校园广播电视中心、校园网、校报、社团内刊、宣传栏、报栏等主办活动中,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自导、自演、自编、自播等活动,引导学生在文化创造和宣传中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搞好相互教育;融入到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提升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送温暖献爱心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融入到升国旗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成人仪式、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各项重大活动、重要仪式、节日庆典之中,成为大学生现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引导在文化消费比较中增强对核心价值的情感认同

情感是在认知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来源于对一事物全面、真切、深刻的了解。情感认同是指人们在对某种价值观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后在情感上对其产生了肯定的一种心理反应,是在认知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价值认同的第二个阶段。情感认同既是对认知认同的进一步的强化和巩固,同时,一经形成,又会对人的认知产生巨大的影响,成为调控人的认知活动的重要因素。价值认同固然是指对相同的认可、接受和共享,但认同之所以能够发生,恰恰是建立在差异这一基础之上的。威廉·康纳利指出:“差异需要认同,认同需要差异……解决对自我认同怀疑的办法,在于通过构建与自我对立的他者,由此来建构自我认同。”[8]价值认同是价值认知、价值比较、价值批判、价值选择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在同各种不同价值观的斗争和较量中,才能不断地丰富自己,发展自己,完善自己。马克思曾指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9]价值主体是复杂多样的,价值主体的需求是各式各样的,价值客体也同样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在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构成的是一种多元化的价值趋势。价值观的多元化、信息来源的多渠道化已是当今社会之客观现实,这一现实要求我们以一种自在或者自由的方式实现整合,那种排斥他者的文化消费行为不仅不能获得效果,反而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因此,在引导大学生文化消费时,要坚持包容多样的原则,既要充分尊重大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的文化消费行为,特别是要对那些体现着大学生不同的追求与多层次的精神期许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消费取向给予充分尊重和保护,不能因为强调核心价值观的主导作用而排斥其他的文化消费选择;同时又要针对目前大众文化品质良莠不齐、信息鱼龙混杂、文化繁而不荣的社会现实,推荐、引导他们阅读马列毛著邓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并通过开展观后感征文、读好书看好剧品好文竞赛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积极消费先进文化、拒绝消费庸俗文化,提高文化消费内容的档次,使他们在先进文化的潜移默化中树立核心价值观。

[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人事政策法规专刊,2010,(6):11.

[2]朱有志.精通科学方法力求精彩文章[A].朱有志,贺培育.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5.

[3]江泽民.在全国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讲话(1993年1月15日)[A].江泽民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399.

[4]杨晓光.关于文化消费的理论探讨[J].山东社会科学,2006,(3):156.

[5]张汉静,葛振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现路径[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77-78.

[6]林孟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价值认同与实践外化的统一[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4):16.

[7]杨金砖.序[A].宋振文.电视传播价值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1.

[8]W illiam. E. Connolly: Identity Difference: Democratic Negotiation Political Paradox[M].Ithaca and London:Comell University Press,1991:1.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Abstract: The educational way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education system. The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way directly impact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education to play. It is a major practical subject that we explore the educational way to 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 The cultural consumption is the important way to 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ore values education, we only guide scientific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carry out activities of cultural consumption.

Keywords:cultural consumption; core values; educational way

Cultural Consumption :The Important Way to the College Students’ Core Values Education

SONG Zhen-wen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 Yongzhou Hunan 425100, China)

G412

A

1673-2219(2011)03-0090-04

2010-12-10

教育部“纪念建党九十周年”专项课题资助(项目编号10JDJNJD104);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0ZK3092);湖南省财政厅、教育厅重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8A024)阶段性成果。

宋振文(1968-),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道德价值观教育与传媒价值。

(责任编校:周 欣)

猜你喜欢
价值体系价值观消费
我的价值观
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研究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青花瓷艺术品价值体系建构》摘要
40年消费流变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新消费ABC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