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2007年至2009年口服降糖药应用分析

2011-04-09 14:15李果
中国药业 2011年18期
关键词:降糖药排序口服

李果

(重庆长安医院,重庆 400023)

糖尿病(diabetes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缺陷引起,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己成为继心血管病和肿瘤之后的第三大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到2025年,全球糖尿病患者将突破3亿[1]。目前,我国糖尿病患者己超过4 000万,其中2型糖尿病占患者总人数的93%以上。口服降糖药是2型糖尿病治疗的首选。为了促进安全、经济地选择药物,笔者对我院2007年至2009年口服降糖药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以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收集药库2007年至2009口服降糖药的相关数据,用Excel表格按药物分类排序和统计。限定日剂量(defined daily dose,DDD)值是指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平均日剂量,参照第16版《新编药物学》、药品说明书和临床常用量确定。用药频度(DDDs)反映药品使用频率的高低,DDDs=药品消耗总量/该药DDD,同一药品不同规格以同一单位折算后求和作为该药用药总量。日均费用(DDC)=药品销售金额/该药的DDDs。

2 结果

我院糖尿病就诊患者2007年为3 295人次,2008年4 188人次,2009年5 085人次,2008年、2009年就诊人次年增长率分别为27.10%和21.42%;2007年、2008年、2009年药品总销售金额分别为2 081.83万元、2 486.52万元、3025.67万元,2008年、2009年年增长率分别为19.44%和21.68%;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30.48万元、47.62万元、70.83万元,分别占药品销售总金额的1.46%,1.92%,2.34%,2008年、2009年年增长率分别为56.23%和48.74%。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和表2。

表1 各年度各类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及构成比统计[万元(%)]

表2 各年度各种口服降糖药用量、DDDs排序和DDC统计

3 分析与讨论

我院口服降糖药销售金额及其所占比例逐年增长,且明显高于药品总销售额和糖尿病就诊人次的增长率。所统计的3年间,我院选用的口服降糖药均为重庆市中标品种,故可以排除价格变动因素,各药的DDC值也证实了这点。因此,我院口服降糖药使用有增长过快的趋势,是否存在不合理用药需另作研究。表1显示,双胍类、磺脲类销售金额构成比不同程度地逐年下降,而胰岛素增敏剂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则逐年上升,与促胰岛素分泌剂一起占据了我院口服降糖药的大部分份额。

二甲双胍的DDDs排序始终占首位,它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该药通过增加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抑制肝糖原的异生、输出和肠道对葡萄糖的摄取来降低空腹和餐后血糖,不增加血胰岛素水平;还能同时降低血三酰甘油和总胆固醇水平,是肥胖型2型糖尿病首选用药。二甲双胍与磺酰脲类、胰岛素联用有协同作用,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我院使用的为普通片,其DDC值显示非常经济,可考虑选用肠溶片,以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

胰岛素增敏剂包括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两者作用无明显区别,我院仅有罗格列酮。罗格列酮通过提高肝脏、肌肉和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起降糖作用,可单独使用,也可与二甲双胍或磺酰脲类合用。该药DDDs排序从2007年的第4位逐年上升至2009年的第2位,显示其在临床的使用己相当普遍。同时由表1可见,该药在所有口服降糖药中销售金额构成比最高,值得关注。

促胰岛素分泌剂瑞格列奈仅在进餐时才刺激胰岛素分泌,空腹时不会对刺激β细胞而导致低血糖发生,在降糖的同时对β细胞的保护也有重要意义。该药口服吸收良好,30min起效,也称为餐时血糖调节剂,其“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的原则方便了不同生活习惯的患者。瑞格列奈在肝脏代谢,仅部分(低于8%)代谢物随尿排泄[2],因此也适用于轻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其DDDs排序上升明显,但DDC显示日均费用较高。阿卡波糖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作用机制为在肠道内竞争性抑制α-葡萄糖苷酶,降低多糖及蔗糖分解为葡萄糖,长期服用还可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单用通常不引起低血糖。该药应与第一口主食一起嚼服,否则不能发挥作用。其常见不良反应为腹胀、腹泻、排气增多等。该药DDDs排序上升明显,临床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

磺酰脲类在口服降糖药中种类最多。我院所用的均为第2代磺酰脲类(也有将格列美脲单独列入3代),各药的区别主要体现在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作用强度上。此类药物通过与β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使胰岛素分泌而起到降糖作用。此外,其尚具有改善肝脏、肌肉、脂肪对胰岛素抵抗的胰外效应,适用于有一定胰岛β细胞功能的2型糖尿病,尤其是那些非肥胖患者或者胰岛素抵抗不严重但胰岛素相对缺乏的患者。磺酰脲类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尤其多见于肝、肾功能不全和老年患者,并有可能在停药后反复发作,这也限制了其临床使用。从表2可见,格列美脲、格列喹酮、格列齐特的DDDs排序一直处于中下水平,格列本脲和格列吡嗪曾排序靠前,但近几年DDDs排序下降明显,特别是格列本脲,因低血糖发生几率高,现己基本被淘汰。

磺酰脲类药物中格列吡嗪和格列喹酮为短效制剂,最高药效时间与进餐后血糖达高峰的时间较一致,且半衰期短,故引起持久严重低血糖的风险相对较小。特别是格列喹酮,是磺酰脲类中唯一主要经肝脏排泄的药物,尤其适用于轻、中度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格列美脲主要通过与磺酰脲受体上的65 kDa亚基结合,而区别于其他磺酰脲类结合的140 kDa亚基,其与受体结合和解离速度较快,较少引起严重低血糖。格列美脲半衰期较长,只需每天早餐服药1次即可控制空腹和餐后血糖。格列美脲降血糖效果肯定,使用较安全,而且服药方便,因此值得推荐临床使用[3]。格列齐特属长效制剂,在治疗糖尿病的同时,可防止血糖病变(如改善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还可减少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降低胆固醇蓄积,减少主动脉三磷酸甘油酯和脂肪酸血浆浓度[2],特别适合糖尿病伴肥胖症或伴血管病变者。

[1]中国医学会糖尿病学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4:10.

[2]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中国医师药师临床用药指南[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9:4.

[3]张俊清,郭晓蕙,洪 旭,等.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03,19(6):12.

猜你喜欢
降糖药排序口服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作者简介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恐怖排序
节日排序
口服避孕药会致癌吗
为口服避孕药正名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
匹多莫得口服治疗扁平疣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