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用杏丰产栽培技术

2011-04-12 08:59张建生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1年2期
关键词:杏核肥水树势

张建生

(吕梁市离石区农业委员会)

仁用杏比鲜食杏树适应性更强,耐寒、耐旱、耐瘠薄,是干旱山区造林的优良树种。要想获得高产,在栽培管理上应采用以下技术。

1 选择优种

仁用杏目前生产上的主栽品种为龙王帽、一窝蜂、白玉扁、超仁、丰红、油仁、圆仁等。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平原区栽植,以龙王帽为好,该品种适应性强,树势强健,幼树成形快,结果早,丰产性强。一窝蜂是山区发展的优良品种,适应性强,耐干旱瘠薄,树体矮小,适于密植,极易丰产。白玉扁是优良的仁用杏授粉品种,抗寒性较强。

2 培育壮苗

2.1 砧木苗培育

选择光照充足,土质疏松,有灌溉条件的地块作为育苗地,及时整地施肥。冬季 11-12月份将山杏核经浸种、筛选后,按 667 m2播 25-30 kg进行点播、覆土,并浇足水分。春季萌发前,再浇一次水,出苗后及时中耕、间苗、施肥,保证达到嫁接要求。

2.2 嫁接

仁用杏苗嫁接分芽接和枝接两种。在春季萌芽前进行枝接,一般采用切枝(腹)接法,不仅苗木愈合度好,且抗风折能力强。夏季 7-8月份,常采用带木质芽接法。

3 选择园地

仁用杏春季开花早,易受晚霜危害。应选择坡度 25°以下背风向阳或半阳坡的中上部,尽量避免在盆地、沟谷川地、密闭的凹形或坡度较小的山谷坡地的底部和下部建园。此外,在平原和沙滩上建园时应避开风道,在迎风面建防护林带。仁用杏抗旱、耐瘠薄但不耐涝,园址应选择在地下水位 1.5 m以上的区域,以防止根系受涝害。

4 整地栽植

4.1 整地方法

主要有通壕、反坡梯田、穴状和鱼鳞坑四种方法,应根据地块坡度灵活采用。

4.2 栽培密度

肥水条件和技术水平中等的地方株行距 3 m×4 m,密度以 55株 /667 m2为宜;肥水条件较差的坡地或荒山栽植,株行距 2 m×4 m,密度可增加到83株/667 m2,并应加强肥水管理;肥水条件好,管理水平高的平地,为了获得早期丰产,株行距1.5 m×4 m或 1 m×4 m,栽植密度可增加到 111-167株 /667 m2,后期适当间伐。

4.3 栽植方法

选择根系发达、品种纯正苗木,苗木地茎粗0.8-10 mm,苗高 0.8-1 m,定干高度以下有 5-6个饱满芽,无根腐病的优质苗木。栽植前用冷水浸泡 1-2 d,然后蘸生根粉 +泥浆(或磷肥泥浆)。栽植深度以接口与地平面相平或略高为宜。踩实土层,并及时灌溉、定干、覆膜、缠膜或埋干。在无灌溉和干旱年份,提倡栽植根际苗,在根系吸收水分和蘸泥浆后全部埋土,埋土深度以高出苗顶 15-20 cm为宜,可大大提高成活率。

5 肥水管理

5.1 蓄水保墒

应在树穴周围2 m范围内采用深翻扩穴、中耕和秸秆覆盖等方法,以蓄水保墒,改善土壤水分条件。

5.2 适时灌溉

有灌溉条件的地方,可根据仁用杏对土壤水分的要求,分别在萌芽前、坐果后、硬核期、采收前、封冻前及时灌水;水源不足的地方应进行节水灌溉。

5.3 施肥

每年秋季开沟施入有机肥,并分别在枝条生长、果实膨大、花芽分化等需肥高峰期前后及时追施氮、磷、钾等化肥。如肥源不足时,可采用肥水穴贮法。基肥以厩肥 +过磷酸钙 +三元复合肥为好。如有条件,萌芽前、座果后、果实膨大期以及果实采收后,根据实际需要追肥,前期以氮肥为主,后期氮、磷、钾配合施用。施基肥、追肥后要及时浇水。

6 整形修剪

6.1 整好树形

杏树在自然生长时多呈圆头形,人工栽培时除可采用自然圆头形外,也应顺其生长特性,采用多主枝自然开心形、疏散分层形、小冠疏层形。

6.2 幼树和初果期修剪

幼树以整形为主,主、侧枝和各级延长枝要短截,不要缓放,并应多留辅养枝,以提高早期产量。

6.3 盛果期修剪

此期修剪任务是调整生长和结果关系,维持树势,延长盛果期年限。对各级骨干枝,可以缓期不剪,使枝头成为结果枝,稳定枝势。对衰弱的主、侧和多年生结果枝组、下垂枝应更新复壮,使其恢复树势。内膛徒长枝尽量保留,可在生长季节继续摘心,或冬剪时重短截,以培养成结果枝组。

6.4 衰老期修剪

进入衰老期的杏树,各级骨干枝生长弱且下垂,新稍短,内膛严重光秃,只在树冠外围结果。修剪的任务是更新骨干枝组,增强树势,延长结果年限。

7 防霜保果

仁用杏花期易受晚霜危害,出现授粉、授精不良现象,坐果率低,严重年份造成绝收。一般采取下列措施。

7.1 延迟开花期

萌芽前灌水,一般可延迟开花 2-3 d。在花芽膨大期喷布生长调节剂青鲜素 500-2000×10-6液,可推迟花期 4-6 d。

7.2 改善杏园小气候

当霜冻来临时,熏烟是最常用的方法。近年来,山东鲁南地区积极推广人工喷水防止霜冻技术,效果良好。水遇冷凝结时可以放出潜热,并可增加湿度,减轻冻害。有条件的大杏园,可采用喷灌喷水,小杏园可用喷雾器喷水,即方便,效果又显著。

7.3 根外追肥

幼果膨大期可根外追施 0.3%-0.5%的尿素或 0.3%的磷酸二氢钾,以补充营养,减少落果。

8 防治病虫

仁用杏栽培中较易发生的病虫害有杏仁蜂、杏象甲、金龟子、桃小食心虫、流胶病、杏疔病等,其防治方法如下。

8.1 萌芽前防治

喷布 3-5波美度石硫合剂,主防介壳虫、红蜘蛛、蚜虫等若虫。

8.2 花期防治

花前主防卷叶虫、金龟子、杏毛虫等,花后主防小吉丁、杏仁蜂等,主要喷布 2000倍敌杀死等。

8.3 幼果及新梢生长期防治

交替喷甲基托布津和 20%速灭杀丁 0.01%溶液等药剂,以防治蚜虫、桃小食心虫等害虫及病害。

8.4 果实采收后防治

某些果园出现浮尘子为害,可结合其他虫害防治,对全园喷布 2000倍敌杀死。

8.5 落叶休眠期防治

冬季主要清扫病虫害越冬场所,如清扫落叶、枯枝或刮树皮等,并进行冬前必要的深翻。

9 果实采收与加工处理

仁用杏成熟期比较集中,一般在 7月上旬,正确掌握采收时期是获得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认为杏果皮变黄,果肉自然裂口时为充分成熟,此时采收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和品质。

对采收后的果实应及时脱壳,分为脱皮、晒核和砸核三个过程。根据果肉需要进一步加工利用与否,在果实采收后采用人工脱皮,剥除果肉或经过晾晒后用滚压方法摩擦挤压除去杏皮。脱皮后的杏核需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摊放晾晒 5-6 d,除去较多的水分,以保证杏仁质量。经过晾晒,摇动杏核可感觉到仁核之间撞击之声。晒干的杏核可用人工或机械方法砸核除去杏壳。

猜你喜欢
杏核肥水树势
早春水难肥,了解原因最重要!正确肥水,这三样必须补
杏核破壳技术及机械的研究现状
迟开的花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沿海缢蛏养殖春季肥水技术
迟开的花
既要环保,还要产量,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谈新形式下如何肥水
有机肥施用对宫川温州蜜柑品质及树势的影响
柑橘促花技术
上等品开花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