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殖与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2011-04-13 05:40王缉春广西玉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
中国畜牧业 2011年5期
关键词:养殖业畜禽养殖

文│王缉春(广西玉林市水产畜牧兽医局)

梁家攀 曾超(广西玉林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发展生态养殖业,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指导思想,以促进养殖业的良性循环为重要条件,以专业化生产和经营为目标,积极转变饲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

目前,我国养殖业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生产平稳、质量稳步提升、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正由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变。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动物与人争土地、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人畜共患病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日益关注的社会问题。只有发展生态养殖业,加强无污染处理和公共卫生防疫建设,净化环境、维持自然生态平衡和增强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我更新、自我调节能力,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生态持续、经济持续、社会持续三者协调同步发展,才能实现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因此,科学发展现代养殖业是今后一段时期内养殖业发展的首要任务,而生态养殖业的建设和推广则是实现养殖业现代化的有效途径。发展生态养殖业,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以促进养殖业的良性循环为重要条件,以专业化生产和经营为目标,积极转变饲养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化道路。

一、生态养殖业的定义及其内涵

生态养殖是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这一定义,强调了生态养殖的基础是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条件是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结果是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

根据生态经济学的定义和“生态农业”的概念,生态养殖业的概念可描述为:运用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原理、食物链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共生原理,采用系统工程方法,并吸收现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发展养殖业为主,农、林、草、牧、副、渔因地制宜,合理搭配,以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统一的养殖业产业体系,它是技术养殖业的高级阶段。生态养殖业主要包括生态动物养殖业、生态养殖产品加工业和废弃物(粪、尿、加工业产生的污水、污血和毛等)的无污染处理业。

生态养殖的基本内涵,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来规划、组织和进行养殖生产。它必须合乎最基本的生态学要求:第一,生产结构的确定、产品布局的安排等都必须做到因地制宜,和当地的环境条件相匹配;第二,对自然资源的利用不能超过资源的可更新能力;第三,在能量和物质的利用上,要做到有取有补,维护生态平衡;第四,在利用可更新自然资源的同时,要注意培育和增值自然资源,使整个生产的发展,走向良性循环。

发展生态养殖业,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推广环保养殖,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养殖业;就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以人为本的健康型养殖业;就是将养殖业自身的发展和生态经济有机结合,实现资源高效转化、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为目的的循环型养殖业。生态养殖业是养殖业发展的最高层次,也是养殖业发展的最佳方式,是保护生态环境、破解国际贸易绿色壁垒,提高我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做世界养殖业强国的必由之路。

二、生态养殖业的基本特征

生态养殖业反映了“安全、优质、高效与无公害”的特征。首先筛选成熟的健壮无病、抗逆性强的养殖品种,投喂能满足健康生长需求饲料,动物源产品必须做到安全可靠、无公害,能为社会所广泛接受;其次是养殖方式应该高效、可持续发展;再次是资源利用应该良性循环。因此,在实施生态养殖过程中,安全高效是目的。安全高效既包括生产的安全,不因养殖过程而减产,又包括产品的安全,不因产品质量而减收;同时要保持良好的空间环境、水体环境和生态环境。根据不同养殖对象的生理特性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保持其自身最合适的生态环境,做到既不能受到环境的污染,也不能对环境造成新的危害。

生态养殖业是以畜禽鱼养殖为中心,同时因地制宜地配置其他相关产业(种植业、林业、无污染处理业等),形成一个高效的、无污染的配套系统工程体系,把资源的开发与生态平衡有机地结合起来。

生态养殖业系统内的各个环节和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如果某个环节和要素受到干扰,就会导致整个系统的波动和变化,失去原来的平衡。

生态养殖业系统内部以“食物链”的形式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转化,以保证系统内各个环节上的生物群的同化和异化作用的正常进行。

在生态养殖业中,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网络是完善和配套的,通过这个循环网络,系统的经济值增加,同时废弃物和污染不断减少,以实现增加效益与净化环境的统一。

生态养殖模式涉及的科学技术领域要比工厂化养殖范围宽泛的多,它不仅需要应用养殖的科学,还需要应用植物学、生物学、生态学等其他科学的有用成果。

三、发展生态养殖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近年来,规模畜禽和水产养殖业快速发展,在满足城乡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大量畜禽粪便、养殖污水的排放,给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巨大压力。大力发展生态养殖业,是克服土地等生产要素制约,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必然选择;是提高畜禽产品、水产品品质,保障城乡居民消费安全,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是促进畜牧业、水产养殖业与种植业、农村生态建设协调发展,有效保护资源环境,推进生态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

四、生态养殖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思考

1.通过宣传引导,提高发展生态养殖业的认识。生态养殖业既有传统养殖成分,也有现代养殖理念,是养殖业发展的高级阶段,也是最终的方式要求。要加大生态养殖业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生态意识。要通过自身发展及各级政府、业务部门的引导,多形式、多途径、多层面宣传发展生态养殖业的意义,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现代生态养殖业、参与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养殖业的良好氛围。

2.加强领导,进一步强化生态养殖业的发展保障。各级政府要把发展生态养殖作为一项惠民工程来抓,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落实相关政策措施,促进养殖业向环境友好型转变。要增加对生态建设的资金投入,扶持畜禽良种引进、繁育和科技推广等事业发展。要积极招商引资,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发展生态养殖业,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增强生态养殖业发展的生机活力。

3.合理规划,进一步明确生态养殖业的发展方向。要以区域化、规模化发展为目标,根据各地养殖现状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养殖业的发展区域,建设好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养殖基地和小区。要根据养殖业发展特点,因地制宜、科学编制生态养殖发展规划。要根据土地的拥有量和有效承载能力,按农牧结合、生态循环原则,确定畜禽饲养量,实现养殖业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

4.政策扶持、技术研究,提高生态养殖业的生产水平。生态养殖模式,既是传统养殖方式的延伸,又是现代养殖模式的顶端。利用现代技术和生物学特性,融入自然环境,达到生物生长与自然条件的和谐统一,是传统自然养殖中的现代技术。政府扶持引导和技术研究,是发展生态养殖业的关键。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把研究和扶持生态养殖作为支持重点,强化生态养殖业发展意识,引导企业、农民和社会各界向生态养殖业投资,使生态养殖逐步成为全社会的主导模式,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5.培育龙头基地,发展生态养殖业产业化经营。养殖龙头企业带动力大、资金充足、技术创新能力强、产品市场占有率高,在发展生态养殖业产业化经营中作用尤为明显。应培育扶持一批能带动生态养殖业发展的龙头企业、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政府资源要适当向生态龙头企业倾斜,打造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带动生态养殖模式的全面发展。

6.叫响品牌,培植竞争性生态养殖产业。要协助生态龙头加工企业加大产品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产品的知名度,挖掘畜禽资源优势,叫响已有的优势畜产品品牌,培植具有竞争性的生态养殖产业。在资金投放、技术投放、人力投放上,向生态养殖的有机畜产品倾斜,以品牌产业带动生态养殖业的发展。

7.推广生态养殖业先进技术和循环利用技术体系。一是加强畜禽良种繁育和推广工作,提高良种覆盖率和畜禽单产水平。二是不断推广和普及饲料配方技术,有效提高饲料转化率。三是进一步加强养殖业技术推广体系和队伍建设,实施养殖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工程,大力推广生态养殖业先进实用技术,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畜禽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生态畜禽养殖技术,做到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饲养,达到优质高产高效的目的。四是建立程序化疫病防控规程与方法,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减少经济损失。五是探讨不同的生态畜牧业生产模式,做到饲料资源多层次利用、能量多层次转化,形成良性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系统,实现无废物、无污染生产,提高养殖业的总体经济、生态效益。

8.推广养殖业洁净生产技术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推广标准化饲养技术,对饲料配制、饲养管理和产品加工全程实行标准化。二是规范养殖场消毒和疫病防治程序,保持圈舍干燥清洁,为动物健康提供洁净环境,减少畜禽疫病带来的经济损失。三是大力推广粪便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体系,建造畜禽粪便和污水的处理设施,减少畜禽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优化生态环境。四是按照“物质循环利用,能量多级转换”的生态学原理,推行以种植、林果、水产业为依托、畜牧业生产为中心、沼气工程和生物工程为纽带的生态养殖业模式。

9.加快生态养殖业集约化发展。加强集约化生态养殖业科技的研究与推广,大力开展生物技术利用研究,选育节粮、优质、高产、抗病的畜禽优良新品种,广泛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和畜禽疫病程序化免疫等防治新技术、畜产品加工和保鲜新技术、畜禽粪便和污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确保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不断推进生态养殖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广泛利用计算机程序化管理,加快机械化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与推广,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养殖业生产水平。

10.循环延伸,建设生态型家园。注重把循环经济的理念引入生态养殖业的发展之中,注重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把养殖、生物能和农作物生产有机结合,实现生物质能转换,高效循环利用资源。把农业、林业、养殖业有机结合,建设生态型农庄家园,实现良好的生态循环。

猜你喜欢
养殖业畜禽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畜禽夏季喂野菜 防病快长真不赖
菌株出马让畜禽污染物变废为宝
夏季养畜禽 驱蚊有妙招
上海祥欣畜禽有限公司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