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毛滴虫病诊治

2011-04-13 05:00施朝辉陈安邦陈德祥刘万勇丁秋琴倪干英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假膜病鸽鸽舍

施朝辉 ,陈安邦 ,陈德祥 ,刘万勇 ,丁秋琴 ,倪干英

(1.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施河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江苏 淮安 223229;2.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江苏 淮安 223200)

信鸽毛滴虫病又称口腔溃疡,是一种由鸽毛滴虫引起的传染性原虫病。鸽毛滴虫是一种单细胞的鞭毛虫,其呈梨形或椭圆形,有4根鞭毛,主要侵害鸽的消化道上段,寄生于鸽的口腔、咽、食管、嗉囊。

1 临床症状

病初信鸽食欲减退,精神倦怠,羽毛松乱,呆立,腹泻,饮水增加,口腔内见黏稠的浅绿色至浅黄色的分泌物,分泌物从口中流出,并形成黄色假膜。病鸽呼吸受阻,发出轻微的呼噜声。鸽下颌面凸出,触之可摸到黄豆大小的硬物。后期病鸽消瘦,衰竭而亡。

2 病理变化

病死鸽口腔黏膜表面有黄绿色假膜,剥离假膜后黏膜出血,见溃疡;咽部见黄色干酪样物质堵塞,肝有稀疏的黄白色圆形坏死灶。

3 实验室检验

3.1 涂片镜检 取病鸽喉部或嗉囊黏液置载玻片上,于显微镜下观察,见运动的,呈梨形、圆形和长圆形,具4条鞭毛的虫体。

3.2 虫体培养 将备检材料接种于鸽血清葡萄糖肉汤培养基中,经37℃培养3 d,结果检出多量的虫体。

3.3 霉菌培养 取患鸽口腔、咽部黄色分泌物接种于沙堡氏琼脂培养基上,37℃培养48 h,结果无霉菌生长。

3.4 组织学检查 取患鸽口腔黏膜和肝组织切片镜检,发现异嗜白细胞和单核细胞增多。肝小叶区出现局灶性坏死性脓肿,病灶中心无完整的肝细胞存留,病灶周围有大量的毛滴虫。

4 防治

4.1 隔离病鸽 鸽毛滴虫病多由成年鸽传染给雏鸽,其他家禽可通过被污染的饮水和饲料被感染,因此发现病鸽应立即将其隔离。

4.2 无害化处理病死鸽 对病死鸽进行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被污染的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以防疫情扩散。

4.3 治疗

4.3.1 常规处理 用消毒棉签蘸取生理盐水将病鸽口腔中的假膜剥离干净后,涂布5%碘甘油。

4.3.2 药物治疗 0.06%甲硝唑溶液饮水,连用5 d,停药3 d,再饮5 d。按10片肝泰乐、4片维生素C配1 L水的比例配制药液,让鸽子自由饮用2 d,以排毒保肝。

4.4 加强管理和消毒 对鸽舍进行彻底清扫和消毒,保持鸽舍清洁卫生;保持鸽舍通风、干燥,勤换饮水,注意饮水卫生;饲料中添加多种维生素,提高鸽群的抵抗力。

4.5 预防

4.5.1 养殖环境每天用烧碱水消毒1次,每3 d用0.5%过氧乙酸带鸽消毒1次。饮水器、料槽用烧碱水浸泡1 d后,清洗备用。

4.5.2 定期检查鸽群是否带虫,每年检查4次。怀疑患病者,应采取其口腔黏液进行镜检,一旦确诊患病,要及时治疗。

4.5.3 保健砂中加入杀虫中草药(如:青蒿、蛇床子、花椒等)有一定防病效果。

4.5.4 定期实施药物预防,在配对前进行药物预防或治疗,可用0.05%甲硝唑连续饮水7~10 d,或0.01%~0.02%结晶紫溶液饮用7 d。另外还要定期对鸽舍、孵卵巢进行清理灭虫。

猜你喜欢
假膜病鸽鸽舍
我的心爱之物
更正
寒鸦和鸽子
如何识别病鸽与健康鸽
白喉
鸽I型副粘病毒病防制
现代化养鸽场生产设施创新技术
股骨远端肿瘤患者假体置换后远期翻修三例报告
鸽Ⅰ 型副黏病毒病的防治
肉鸽高效饲养防“三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