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毒素对生猪生产的影响及防治

2011-04-13 05:00钟余守余登成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赤霉烯酮黄曲霉

钟余守,余登成,陈 斌

(1.四川省内江市职业技术学院,四川 内江 641100;2.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四川 内江 641100;3.四川省资中县太平镇畜牧兽医站,四川 资中 641218)

真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且种类繁多。导致动物中毒的常见霉菌毒素有:曲霉菌属的黄曲霉、烟曲霉等;镰刀菌属的禾谷镰刀菌、三线镰刀菌、雪腐镰刀菌等;青霉菌属的黄绿青霉、桔青霉等。霉菌的适宜生长温度为20~30℃。在80%~90%的湿度环境下,粮食、饲料等基质的含水量一般为17%~18%,这是霉菌生成毒素的适宜条件。

1 常见霉菌毒素及危害

1.1 毒素

1.1.1 曲霉菌属霉菌可在花生、玉米等谷物中生成黄曲霉毒素,也可在棉籽饼、鱼粉、肉制品中生成黄曲霉毒素。其产生的毒素主要有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醇、棕曲霉毒素A、杂色曲霉IVa等。其中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强,其次是G1,B1的毒性大于KCN100倍,仅次于肉毒毒素。黄曲霉毒素主要为肝脏毒,具很强的致癌作用。对黄曲霉毒素敏感的动物有鸭、兔、猫、猪、犬。

1.1.2 镰刀菌属霉菌为危害各种作物的病原菌,主要引起玉米、小麦等粮食发霉,产生毒素,其产生的毒素复杂,大致分三类。

第一类为玉米赤霉烯酮(F-2),日粮中其含 5~6mg/kg时可致仔猪、母猪外阴肿大,怀孕母猪流产等。第二类为单端孢霉烯族化合物,它包括单端孢霉烯(其有免疫抑制作用,可致突变、畸形)及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又名呕吐毒素,可致猪出现呕吐症状),双醋酸基藨草镰刀菌醇(其可致皮肤、口腔、上消化道出现溃疡),呋莫毒素 A1、A2、A3、B2(日粮含10~25mg/kg时可引起肝脏出血、水肿和马神经中毒)。第三类为丁烯内酯,主要引起水牛蹄腿腐烂病。

1.1.3 青霉菌属霉菌常污染大米、玉米、大麦等,其产生的毒素主要为黄绿青霉素,它系很强的神经毒素,可导致动物急性中毒。

1.2 中毒症状与剖解变化 猪的饲料中毒往往由多种霉菌毒素所致,其中毒症状表现不一。一般情况下,动物年龄越小,对毒素的敏感性越高。中毒情况与饲料霉变程度、毒素种类、食入剂量和食入时间密切相关。动物霉菌毒素中毒的临床反应与其他化学毒物中毒的反应相似,一般表现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经过。

1.2.1 仔猪中毒症状 仔猪霉菌毒素中毒后常呈急性发作。一般体温正常,呕吐,拉稀间或拉血,后肢无力,站立不稳,死前四肢乱蹬、嘶叫,很快死亡。胃底黏膜出血,血块凝结,并附黏膜上,不易剥离,其他部分充血,小肠黏膜出血。

1.2.2 生长育肥猪中毒症状 发病时体温正常,食欲减退,喜吃青料,厌食精料乃至绝食,眼结膜充血、出血。部分猪呕吐,拉稀或便秘,肛门松弛,直肠外努,尿黄或呈浓茶色,便中带黏液或便深黑。病程稍长者出现黄疸、贫血等症状,其生长缓慢,体瘦。食入霉变饲料较多的,3周左右即出现中毒症状,严重猪,出现症状后一周左右死亡。

患猪肌肉、脂肪黄染,全身淋巴结水肿,肝黄、脂变、质脆、边缘钝,胆囊充盈或无汁、汁稠或胆汁呈奶酪状,胃黏膜出血或胃底血块凝聚附着,小肠、结肠黏膜出血,肾呈棕红色、乳头出血,血凝不良。

1.2.3 母猪中毒症状 母猪中毒后体温正常,眼结膜潮红、巩膜黄染,尿黄或呈浓茶色,怀孕母猪中毒后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新生仔猪死亡率上升,产后母猪发情不正常。有的张口呼吸,死后舌伸出口外,中毒严重母猪10 d后零星死亡。青年母猪食用霉变饲料后阴门红肿,子宫或直肠脱出,假发情。剖检见患猪脂肪黄染,三腔有黄色积液,肝黄、脂变、出血,胆汁浓稠,肾色黄。

1.2.4 成年公猪中毒症状 双侧睾丸大小不等,精液品质下降、精子数量减少,性欲减退。

1.3 霉菌毒素的危害

1.3.1 导致急性中毒 猪食用霉变严重的饲料会导致死亡。某场生猪存栏166头,猪用明显发霉的玉米与未见霉变的玉米混饲。小猪(体重 25~35 kg)配料为玉米80%(霉玉米占26%)、浓缩料20%;育肥猪(体重50 kg以上)配料为玉米85%(霉玉米占28%)、浓缩料15%;母猪配料为玉米73%(霉玉米占24%)、颗粒料占27%,饲料连喂20d后猪出现中毒症状,随后陆续出现死亡。全场共计死亡30头,占生猪存栏的18.07%,其中小猪死亡26头,占15.66%,母猪死亡1头,占0.6%,育肥猪死亡3头,占1.81%。数据表明小猪对霉菌毒素更敏感。当日粮黄曲霉毒素含量为 1 000~2 000μg/kg,猪临床出现黄疸、凝血病、精神沉闷、厌食及部分死亡,当日粮中黄曲霉毒素大于 2 000μg/kg时,猪临床表现出急性肝病和凝血病,并在3~10d内死亡。

1.3.2 隐性危害 饲料霉菌毒素可造成育肥猪生长受阻,育肥期延长,形成僵猪;影响母猪生产,造成母猪假发情、受孕率降低、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等。某猪场向妊娠母猪饲料中掺入22.5%霉麦麸,12 d后已孕60 d左右的母猪出现流产;霉菌毒素进入动物机体后,其毒素和代谢产物通过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威胁。

日粮中含黄曲霉毒素200~400μg/kg时,生长肥育猪生长受阻,母猪流产。日粮含玉米赤霉烯酮1~5mg/kg时,能引起怀孕50 d左右的母猪流产;含玉米赤霉烯酮1~3mg/kg时初情期前的后备母猪表现为假发情;含玉米赤霉烯酮3~10mg/kg时未孕母猪和后备母猪不发情;含玉米赤霉烯酮大于300mg/kg时妊娠母猪交配后1~3周胚胎死亡。日粮含珠镰孢霉菌和增生镰孢霉菌高于120mg/kg时可引起急性、间歇性肺水肿和胸腔积水,其发病率达50%。

1.3.3 导致免疫力下降 猪食用含霉菌毒素的日粮后,组织器官受损、功能降低。血管内皮受损、黏膜遭到破坏和淋巴系统损伤时,机体的第一屏障和免疫系统遭到破坏,动物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

许多霉菌毒素可直接破坏免疫系统的结构和影响其功能,某些霉菌毒素可使胸腺萎缩,抑制或降低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抑制抗体和细胞质产物及巨噬细胞和噬中型细胞反应器的功能,致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出现障碍,它们都可严重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1.3.4 造成饲料品质降低 霉菌靠分解、消耗饲料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这导致饲料中的蛋白质、氨基酸含量下降,脂肪、维生素性质改变,影响了饲料的营养价值,造成饲料单项物质损失达14%~20%,最高达31.5%,霉菌也会影响饲料的适口性及转化率。

2 毒素与生产的关系

2.1 猪饲料中霉菌毒素推荐限量标准 日粮毒素浓度限量:仔猪、种猪、青年猪、育肥猪、成年公猪呕吐毒素限量为1.0×10-6;玉米赤霉烯酮为 1.0×10-6、2.0×10-6、3.0×10-6;黄曲霉毒素为10×10-9、20×10-9,成年公猪待定。饲料霉菌毒素中毒性较强的主要是黄曲霉,其是很强的免疫抑制剂,对胚胎致死率高。

2.2 猪饲料含霉菌毒素情况 调查某猪场饲料原料(玉米、豆粕和麸皮)及种猪料12批次的霉菌污染情况,结果饲料原料和种猪料的黄曲霉素B1的含量均小于 5.4×10-9;原料 F-2 毒素超出了限量标准,种猪料更高,超出限量的2倍;呕吐毒素,玉米、麸皮、种猪料超过 900×10-9,超出限量标准3倍,豆粕未超限量标准。以上说明饲料在加工、储藏过程中会形成二次污染。饲料霉菌污染在小猪场更为严重。

2.3 霉菌毒素与生产的关系生产中饲料原料及配合饲料的污染是不可避免的。在毒素限量标准下或使用毒素分解剂、脱霉剂等可降低饲料霉菌毒素影响。饲料中使用霉菌毒素分解剂的母猪每胎多产仔0.47头,平均产仔数提高5%,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母猪的繁殖性能;使用脱霉素添加于母猪日粮中的,母猪多产活仔1.6头,断奶活仔多0.8头,死胎、木乃伊少0.5头。用未含黄曲霉毒素的日粮和含3mg/kg毒素的日粮饲喂小公猪28 d,未含黄曲霉毒素组多增重12.2 kg,肝重减少112 g。黄曲霉与赭曲霉毒素对仔猪增重的影响:饲未含毒素饲料的仔猪多增重9.4 kg。这说明降低或限制霉菌毒素含量能提高猪的生产性能。

3 防控

3.1 饲料及原料防霉 玉米等谷物原料避免阴雨天收割,收割后应及时晒干。原料及饲料应储存于通风、干燥处。饲料加工过程中要及时清除设备中的残留物或霉变物。仓储原料可添加防霉剂以抑制霉菌生长。

3.2 饲料及原料脱毒 物理脱毒:曝晒和辐射可破坏77%~90%加入的黄曲霉毒素B1及50%自然生成的毒素,加热、清水淘洗可减少饲料霉菌毒素危害;化学脱毒:霉饲料可用碱水洗涤、氨水降解或氨化处理,但这些手段并不能将所有毒素除去,并有一定腐蚀性;有机溶剂脱毒:用醇、酮等有机溶剂脱毒成本高、易爆,且有残留;生物脱毒:有酶解法(氧化酶、内酯酶)和微生物发酵法,其对毒素的专一性强、成本高、加工易失活;其他脱毒方式:在饲料中添加益生素、抗氧化剂、含硫氨基酸(蛋氨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可减轻毒素的危害。铝硅酸盐类霉菌毒素吸附剂是广泛应用的霉菌毒素吸附剂。

3.3 正确选用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 天然铝硅酸盐类吸附剂有蒙脱石、沸石、高岭土、硅藻土、云母等,采用特殊工艺生产的脱霉产品有脱霉素、霉卫宝,它们均为双极性硅铝酸盐混合剂或衍生物;阴离子树脂吸附剂有消胆胺;酵母细胞壁内葡萄糖甘聚糖为表面亲和吸附剂。酵母细胞壁类毒素吸附剂吸附能力弱,不能作毒素吸附剂使用。活性炭不能与黄曲霉毒素结合,不能预防黄曲霉中毒;沸石、膨润土不能作吸附剂,有的膨润土含二恶英;资料显示脱霉素可选择性吸附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赭曲霉毒素,而不吸附营养物质。脱霉素能很好地克服呕吐毒素及玉米赤霉烯酮对仔猪的毒害。脱霉Ⅲ兼广谱性和吸毒力强的特点,特别是对黄曲霉毒素与玉米赤霉烯酮吸附高效。正确选用的饲料霉菌毒素吸附剂应是脱霉素、脱霉Ⅲ、霉卫宝等产品。

3.4 预防和治疗猪霉菌中毒

3.4.1 预防 目前对霉菌毒素中毒无特效解药,对此应提高猪只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增强肝脏的解毒力,可在饲料中增添复合维生素、叶酸、蛋氨酸、硒等降低毒素的影响,同时可根据饲料霉变程度添加脱霉素、霉卫宝等产品。

3.4.2 治疗 猪只发生霉菌毒素中毒时应立即停喂霉变饲料,并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可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VC、黄芪多糖等,并在饲料中添加清热解毒类或保护胃肠的中药。重症猪可视症状或内脏损害情况进行肌注或静脉给药,如肺炎严重应采取强心、利尿措施,用10%~25%葡萄糖盐水 300~500mL、40%乌洛托品20mL静脉输液或呋塞米2mL肌注、20%安钠咖5~10mL皮注,安茶碱2mL肌注或静注;如出血严重应保护血管和止血,可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300~500mL和VC2~5 g静注,VK310mL肌注;如胃肠黏膜脱落或出血,应保护胃肠黏膜,可用大开胃针10mL、VK310mL肌注,益畜威拌料。猪发生霉菌中毒后若伴有体温升高症状,可根据继发感染情况应用抗生素。

4 结语

饲料霉变从农作物的收获至饲料的加工、运输、贮藏的各个环节皆可发生,对此可根据当地情况对饲料及原料采取防霉措施和利用脱霉剂等产品清除饲料中的毒素。在饲喂之前将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养殖户要充分认识到霉变饲料对生猪和人类的影响,凡自配饲料必添加正规厂家生产的脱霉剂;如猪只吃料后出现异常,应认真分析原因,若属霉菌毒素中毒,应全群应用维生素、黄芪多糖等保肝、排毒,以减少猪只死亡。

猜你喜欢
赤霉烯酮黄曲霉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结果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赤霉酸处理对核桃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IAC-HPLC-ESI-MS/MS法测定不同产地柏子仁中4种黄曲霉毒素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与防治
玉米赤霉烯酮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研究
异长叶烯酮合成条件优化及动力学
铀酰-Salophen与环己烯酮的作用模式
家兔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治疗与预防
水产品中的黄曲霉毒素:一个潜在的食品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