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休克急救

2011-04-13 05:00魏定辉汪庆春
四川畜牧兽医 2011年9期
关键词:性休克心源性青霉素

魏定辉,汪庆春

(四川省会东县畜牧局,四川 会东 615200)

休克分为创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数种。休克可造成动物死亡,动物发生休克时必须及时抢救。

1 动物休克的主要表现

1.1 全身无力,皮肤苍白。

1.2 焦虑、烦躁不安。

1.3 恶心或呕吐,口干,出冷汗。

1.4 呼吸短浅,脉搏急促而微弱。

1.5 血压下降,四肢湿、冷等。

2 休克的急救

急救前应找出引起休克的原因,体外或体内创口或溃疡造成的严重出血、大量呕吐或持续腹泻并发的脱水、严重的过敏反应、感染后的毒血症、心源性原因(如心脏病发作)等均可引发休克。

2.1 创伤性休克急救 在创伤性休克中,大出血引起的休克占首位,因此控制出血是抢救创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一般可用敷料加压包扎止血,活动性出血者用血管钳夹住出血点或采取结扎止血,如采用以上方法困难可上止血带。止血带可使肢体远端血运完全断绝,因此必须记录使用时间,每隔30min应松解1次,每次松带约3min,以免肢体坏死,止血带累积使用时间不超过4 h。同时还可注射酚磺乙胺注射液止血,剂量0.5~1.5 g/kg。

另外还要观察动物有无骨折发生。骨折的给予简单有效的固定,以防进一步损伤和减轻疼痛。疼痛严重的可用吗啡或杜冷丁止痛,剂量 0.2~0.4mg/kg。迅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外伤性休克的重要措施。创伤性休克多是创伤与失血并存,因此,在初步止血的同时,应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边抗休克边转运的准备。特别严重的病例可进行输液治疗,高渗盐液在失血性休克治疗上有较好效果,输入失血量的 10%~12%即能收到明显的升压效果。常用的高渗盐液有7.5%NaCl,输注量为 2~4mL/kg,在3~5min内快速输入,15min后可重复输注,总量一般不超过500mL,一般15min后动物血压明显上升,然后可迅速输血。

2.2 出血性休克 是动物体内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微循环对器官和组织灌注不足,导致的内分泌、代谢、循环、神经等系统出现严重障碍的综合征。患病动物血压下降、心率加快、脉搏细弱、皮肤苍白、四肢发冷、尿量减少、反应迟钝、昏迷。出血性休克多为急性大出血,其起病急,进展快,常常危及动物生命。

在出血性休克的急救中,及时补充血容量和合理用药是抢救的关键,其方法是输血或代血浆500~1000mL,林格氏液1000~2000mL;为预防心肺功能衰竭,用西兰地0.2~0.4mg+25%G.S 20mL静脉注射。休克时间过长,血容补足后,应给多巴胺或苯苄胺扩血管药物。无血液时可用0.9%盐水2 000~3 000mL+止血溶芳酸 0.2~0.6g,同时口服正肾上腺素8mg和29%NaCl,甲氧咪呱,4 片/次,3次/d。有条件的还可吸氧或高压给氧。

2.3 心源性休克 心源性休克是心搏出量减少而致的周围循环衰竭。临床上引起心源性休克的多见病因是急性心肌梗死,其他原因有急性心肌炎、重症的急性瓣膜病、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心脏创伤、室中隔穿孔、乳头肌腱索断裂,张力性气胸、肺栓塞、巨大心房黏液瘤以及心脏手术等。

心源性休克的病死率颇高,大约半数动物死于休克后10 h内。临床应早期识别心源性休克,在形成不可逆的代谢性改变和器官损害或微循环障碍之前开始治疗。如果暂无治疗条件,则应采取维持生命的对症治疗措施。首先要补充血容量,以补中分子右旋糖酐为宜,其次是调整微循环功能,可用苯苄胺1mg/kg+300mL 5%G.S静脉注射;恢压敏 20~40mg;改善心功能,用西兰地0.4mg+25%G.S 20mL缓慢静脉注射,此外还可用维生素 C 2~10 g+5%~10%G.S 200mL静脉注射,极化液静滴,1次/d,能量合剂静滴,1次/d。

2.4 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由多种病原及其毒素引起。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临床创伤性检查的增多和治疗的进展,革兰阴性杆菌引起的感染性休克在治疗中已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近年来,临床又发现一种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毒素有关的疾病,这些金葡菌为非侵袭性的,可在黏膜表面集落,其产生的毒素进入动物体内引起休克,称之为“中毒性休克综合征”。这些细菌或毒素引起的感染性休克临床表现为微循环灌注不足。

2.4.1 补充血容量 发生感染性休克时,毛细血管床的容量增大和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血容量相对不足。为维持有效血液循环和血压,需要积极补液。休克时静脉穿刺有困难的,应尽早作静脉切开或静脉穿刺放导管。液体可给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开始的500~1 000 mL输入速度可稍快,在1~2h滴完。如血压上升,静滴速度可减慢。老龄动物输液时,要注意尿量及肺部有否发湿啰音,必要时可用速尿帮助利尿,有条件可监测中心静脉压。液体输入500~1 000mL后血压不上升者可加用多巴胺。感染性休克和失血性休克有所区别,前者是血管床扩大,液体外渗,后者是丢失全血。

2.4.2 控制感染 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应注意病灶的清除,如有脓肿应待动物休克好转后及时切开引流。脓液应送检,以确定用药,必要时应联合用药。

2.4.2.1革兰阳性球菌 首选青霉素 G,800万~1600万 u/d,加氨基糖甙类(庆大或丁胺卡那)分次静脉点滴。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及头孢菌素)静脉给药。

如系金黄色葡萄球菌,则首选新青Ⅱ或头孢唑啉,4~6g/d,加上庆大,16~24 万 u/d,或丁胺卡那,0.4~1.0 g/d。如系耐药金葡菌(MRSA)则应用万古霉素,1~2 g/d,静滴。

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1.2~1.5g/d。

2.4.2.2 革兰阴性杆菌 首选氨基苄青霉素或头孢唑啉加庆大或丁胺卡那,其次是氧哌嗪青霉素加庆大或丁胺卡那。如上述抗生素无效,可选用第二或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呋肟,头孢氨噻肟,头孢哌酮或菌必治等。菌必治半减期长,只需用1~2 g/d,其他头孢菌素均需用3~6 g/d,头孢哌酮对β内酰胺酶不稳定。

如系绿脓杆菌,可用氧哌嗪青霉素,8~12g/d,加上庆大或丁胺卡那,如效不显,可改用头孢噻甲羧肟,3~6 g/d和庆大或丁胺卡那。

如系军团病菌可用红霉素,1.2~1.5 g/d 或利福平,300~600mg/d口服。

2.4.2.3 厌氧菌 首选灭滴灵,1.0g/d,亦可用青霉素G等。

2.4.2.4 其他 真菌可用两性霉素B或密康唑,螺旋体病仍用青霉素G,立克次体则仍用四环素。

2.4.3 纠正酸中毒 动物发生感染性休克时常出现代谢性酸中毒,治疗宜用5%碳酸氢钠,每次200~500mL分次静脉给药,在纠正pH的同时必须改善微循环灌注。

2.4.4 呼吸衰竭 常需人工改善低氧血症等。

2.4.5 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目前以多巴胺和阿拉明的应用较普遍。多巴胺直接兴奋血管α受体,使血管收缩,但作用弱;血管扩张作用主要通过其代谢产物——四氢罂粟灵选择性地扩张血管,其对心脏的作用是增强兴奋β受体,使心排出量增加。用法是20mg多巴胺加入100~200mL 5%葡萄糖液中点滴。

阿拉明可使神经末梢储存型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血管收缩,维持血压。用法为10~20mg加入5%葡萄糖液内静滴。

654-2、阿托品是抗胆碱能药物,主要使小动脉和微血管扩张,改善微循环障碍。阿托品毒性大,使用时需注意动物心率。654-2成年动物10~20mg/次静脉注射,间隔10~20min。阿托品成年动物1.5~2mg/次,每10~15min重复一次。

2.4.6 发生感染性休克时,可短期(2~3 d)内静脉点滴氢化可的松或琥珀酸可的松,200~300mg/d。

2.4.7 发生弥散性毛细血管内凝血时,感染性休克动物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增加,要考虑有毛细血管内凝血,可应用肝素及输新鲜血液治疗。

2.5 过敏性休克 过敏性休克是典型的第1型变态反应,是抗原物质进入动物体内与相应的抗体作用,引起的变态反应。过敏动物因全身毛细血管扩张和通渗性增加,血浆迅速渗透到组织间隙,循环血量急剧下降而休克并危及生命。

动物一旦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清除过敏原。临床可用0.1%肾上腺素,0.5~1.0 mg/kg肌肉或静脉注射,亦可酌情选用去甲肾上腺素静脉滴入。同时用地塞米松10~20mg+5%G.S 50mL静脉输液;为解毒并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用10%葡萄糖酸钙20mL缓慢输入;提高肥大细胞内cAMP浓度,阻止细胞脱颗粒,减轻过敏反应,用氨茶碱0.25mg+25%G.S 40mL缓慢输入;用平衡盐水500~1000 mL调节体液平衡。

猜你喜欢
性休克心源性青霉素
脑有病,“根”在心——关于心源性脑栓塞
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探讨
勘 误
猪青霉素过敏怎么办
细菌为何能“吃”青霉素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探讨严重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
青霉素的发明者—莱明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
β受体阻滞剂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