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古方治疗痛证4例报告

2011-04-13 09:42欧阳晓勇
山东医药 2011年33期
关键词:一贯煎乌梢蛇羌活

欧阳晓勇

(云南省中医医院,昆明650021)

近年来,痛证即疼痛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末梢神经炎、平滑肌瘤、血管炎、蜂窝织炎、丹毒等)成为继瘙痒性皮肤病后居第2位的常见皮肤病。笔者在临床实践中体会到,痛证的中医治疗若能做到“辨证求机,专方专药,虫药增效”可有奇效。现举古方专药治验4例报告如下。

例1:男,41岁,因全身皮肤痛痒反复4年于2009年7月26日初诊,舌质淡红,苔白根腻。曾诊断为末梢神经炎,先后用甲钴胺、西替利嗪、依巴斯汀、地塞米松及中药补阳还五汤、再造丸等治疗无效。依据患者证舌脉及病史,给予九味羌活汤加味:羌活15 g,防风30 g,细辛6 g,苍术30 g,川芎 15 g,黄芩 15 g,白芷 15 g,生地 30 g,生甘草 6 g,八角枫15 g,蜈蚣2条,三剂嘱其服6 d后复诊。8月2日复诊诉病痛减一半,痒如前。查舌苔根腻已化,减前方中苍术为15 g,加威灵仙15 g、乌梢蛇10 g以加强通络止痒之效,再予4剂。8月9日三诊:患者诉微疼微痒,查舌脉如常,减八角枫量为10 g,去乌梢蛇加鸡血藤20 g以收功,再予3剂。8月16日四诊:患者诉痛痒均无。

例2:男,82岁,为左胸部带状疱疹后疼痛半年,舌质暗红少津,脉细,迭经中西医治疗无效,疼痛致夜不能寐,精神几近崩溃。2009年7月31日下午初诊,据其症舌脉表现,疏方一贯煎加味:沙参30 g,麦冬30 g,生地30 g,当归15 g,枸杞20 g,炒川楝子12 g,八角枫15 g,生蒲黄15 g(布包煎),五灵脂15 g,蜈蚣2条(研末吞服),全蝎10 g(研末吞服),3剂内服6 d。8月7日复诊:患者疼痛减轻,夜寐3 h,要求继服该药。效不更方,继予上方5剂。8月21日三诊:患者疼痛已失。

例3:男,79岁,因左胸、背、手部带状疱疹1年于2009年7月24日初诊。患者迭经中西医治疗,应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甲钴胺、芬必得及中药龙胆泻肝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等治疗1年,疱消痛不止。查舌淡红苔白厚腻,脉动弦滑,左胸、背、上臂内侧皮肤触痛明显。予拈痛汤加减:当归 15 g,潞党参 15 g,苦参 15 g,枯芩 15 g,苍术 30 g,炒白术 15 g,羌活15 g,防风30 g,粉葛30 g,升麻15 g,茵陈15 g,泽泻15 g,猪苓30 g,八角枫15 g,地龙10 g,3剂,每剂煎服2 d。8月7日复诊:患者疼痛缓解,运动或遇冷则疼痛加重,苔转薄白,为加强益气生血、活血作用在前方中加入生口芪45 g,党参加为30 g,加入姜黄15 g以温阳通络,再予5剂每2 d 1剂。8月16日三诊:患者诉疼痛十去七八分,效不更方,再予5剂以善后。

例4:男,75岁,因左胁肋带状疱疹后疼痛5个月于2011年2月7日初诊。患者迭经中西医综合治疗,先后应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甲钴胺、双氯芬酸钠及中药龙胆泻肝汤、小柴胡汤、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一贯煎,配合热疗、神灯、针灸等治疗5个月,效果不佳。患者诉日痛如刀割,动则更甚;夜痛如针刺,夜难入寐,疱消痛不止,精神几近崩溃。查左胁助皮肤无皮疹,舌淡红,苔薄黄,脉细弦。与桂枝汤加味:桂枝20 g,白芍20 g,生姜15 g,大枣15 g,炙甘草10 g,生黄芪45 g,当归9 g,八角枫15 g,炙乳香10 g,炙没药10 g,鹿角霜30 g,甲珠粉(吞服)6 g,蜈蚣(硏末吞服)2条,全蝎(硏末吞服)6 g,3剂,每剂煎服2 d。2月13日复诊:患者诉痛减轻,夜睡4 h;效不更方,另与血栓通胶囊每日4粒和汤药吞服以加强通络止痛之效。2月19日三诊:痛止寐安。

猜你喜欢
一贯煎乌梢蛇羌活
一贯煎治疗无结石慢性胆囊炎临床疗效分析
一贯煎加减联合耳穴压豆治疗2型糖尿病伴抑郁焦虑障碍的临床观察
云南宽叶羌活挥发油成分的GC-MS分析及应用前景探讨
乌梢蛇PCR快检试剂盒的应用与评价
羌活
乌梢蛇的本草考证研究△
柱层析用硅胶对羌活中主要成分的影响
药用动物乌梢蛇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分析*
急慢性胆囊炎应用一贯煎加味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羌独二活分治上下寒湿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