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的语言修养境界

2011-04-15 02:11敖永权梁己玲
科教新时代 2011年4期
关键词:境界心灵班主任

敖永权 梁己玲

语言是班主任传递教育信息、影响感染学生并与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手段,起修养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到教育效果的好坏和教育质量的优劣,有时甚至会产生“一言以兴人”或“一人以丧人”的作用。因此,提高语言修养是班主任强化自身素质、提升人生价值和职业品位的终身课题。就新时代班主任的语言修养应达到的境界,谈谈一得之见。

一、真的语言

班主任老师的语言修养,首要的是“真”。“真”即真实、正确、真诚的语言。真的语言可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或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使学生获得正确认识,学做真人。真的语言特点为:①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唯书,不唯上,不迷信权威。②讲解阐释时概念清晰,观点明确,材料丰富,言之有理,持之有据,用语简练,通俗易懂,不说模棱两可、云山雾罩、拖泥带水、夹缠不清、前后矛盾的话。③描述、议论、说明时向学生表露自己的真情实感,爱憎分明,褒贬有度,不矫揉造作、夸张敷衍、文过饰非。

二、善的语言

善的语言就是恰倒好处的教育语言,是在真的语言基础上达到的高一层境界。班主任首先要善为“经师”。因此,“传道”时,应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娴熟地统揽全局,以少总多,抓住肯綮,要言不烦,迅速给学生心灵注入新鲜浆汁,使学生大彻大悟或顿生灵感。“授业”时,或取譬类比,化难为易;或鞭辟入里,深入浅出;或分散难点,各个击破;或精雕细刻,于细微处见精神;或大笔勾勒,浓笔重彩绘蓝图,使学生有“情景一幕永难忘”之印象。“解惑”“释疑”时,或指点迷津,拨云见日;或切磋琢磨,“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启发学生思考时,要“一石激起千层浪”,迅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的思想火花,使之“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引导学生探究时,要激励其异想天开,独辟蹊径,或纵横捭阖,探幽发微,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或于“山重水复疑无路”之处,去寻求那“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教师不仅应是“经师”,更重要的是要为“人师”。因此班主任的教育语言,应是师生间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汇、情感的沟通与共融、心灵的碰撞与弥合、思想的共振与共鸣。惟其如此,方能叩开学生的心扉,发掘学生的潜能,焕发学生的生命活力,涵养学生的情感,弘扬学生的个性,召唤学生的灵魂。惟其如此,教师方是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灵魂的工程师,才能称之为学生“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的良师挚友。因此,在具体的教育情景中,当学生萎靡不振时,应以激情洋溢的语言,给学生心灵注入兴奋剂,使之意气风发、精神振作;当学生缺乏信心而自甘平庸时,应以坚毅而睿智的语言,唤起学生内心的原始冲动和成功欲望,激发其凌云之志;当学生遭遇挫折而迷茫、困惑或绝望时,应以火热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人间的真情,以飘逸洒脱的语言引导学生超尘脱俗、豁达开朗;当学生小有成就而沾沾自喜时,应以理智的语言引导学生走出心灵的误区而健康地成长;当学生自甘堕落时,应以振聋发聩的警策语言给予当头棒喝,促其醒悟。

三、美的语言

班主任的语言,不仅应是真的、善的,而且应该是“美”的,即给学生以审美的感受和熏陶,以美化学生的心灵。语言之美,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外在美或形式的美,其特点是音节铿锵、节奏鲜明,语调和谐流畅,听时悦耳入心。二是内在美或内容美,这是班主任语言美的本质方面,它给学生以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美的语言应:如三月阳光,使人暖意融融;如清凉甘泉,沁人心脾;如拂面春风,使人心旷神怡;如春夜细雨,润物无声;如优美乐曲,动人心魄,扣人心弦,使人如痴如醉,感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如美不胜收的旅游胜境,使人徘徊逗留,流连忘返;如精巧玲珑的艺术珍品,使人爱不释手,玩味无穷;如庄严肃穆的神圣境界,可以瞬间净化人的灵魂,升华人的品格。

四、独特的个性化语言

班主任语言,都应当是独特的“这一个”,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因此,每位班主任都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形成的语言风格。善于思考者,应用富于逻辑的语言,分析与综合、演绎与归纳、概括与抽象,阐微言以发大义,言浅近而旨宏远,使学生无可辩驳,心悦诚服。长于形象思维者,应以生动具体、绘声绘色的语言来吸引学生,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心驰神往。聪慧睿智者,应以富于机智的语言,据形造势,因情制宜,随机应变,启迪思考,诱发灵感,发掘学生内在潜能,陶冶学生的灵魂。感情丰富者,应用情感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激情的语言如大江东去,一泻千里;热情洋溢的语言如和煦春风,催开桃李;愤思的语言如火山喷发,天摇地动;忧伤的语言如泣如诉,催人泪下。富有情趣者,应以诙谐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笑声中受到熏陶和感染。文雅谦逊者,应以礼貌潇洒、飘逸超脱的语言滋润学生,去淡化学生的杂念,净化学生的心灵,升华学生的人格。

教师职业语言修养境界的高低,不仅仅是一个语言技巧的问题,而是教师综合素质的体现。首先,语言修养是其人格、学识、能力等内在修养的外显形式。如果没有“出于锦心”,则不可能“扬为绣口”,诚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从水管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因此,班主任修养内在品质与素养是“根”,外在语言形态是“苗”。其二,班主任语言修养境界的高低,与后天努力密切相关,“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必须长期积累,勤于实践,苦心孤诣,孜孜求索,方可有成。正像近代著名思想家、词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总结的那样,“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层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也。”因此班主任应把提高语言修养当作终身的事业追求,永无止境,方可臻于“真、善、美、特”之至境。

猜你喜欢
境界心灵班主任
我的班主任①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冬日苏格兰 震撼心灵的美
美味下饭剧,胃与心灵的治愈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唤醒心灵
心灵小语
最高境界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