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强力推进“五化”不断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

2011-04-25 10:54张明君,栾涛
中国水利 2011年1期
关键词:五化企业化安全工程

“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为山东省打开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门户,指明了方向,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从量到质、从物质积累到经验积累,都有了突破性的变化,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能力得到不断提升。全省已建成万人以上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1000多处,60个县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

山东省在长期的农村饮水安全实践中认识到,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确保农村群众长期饮用安全水是饮水安全工作最核心的问题,也是最难的问题。怎样才能建立长效机制?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总结,山东省提出了“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的运作思路。通过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条路子符合山东实际,起到了统一思想、推动工作的重要作用,成为引领山东省饮水安全工作的一面旗帜。

一、“五化”思路体现的是一个整体

建立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既要建设好,又要管理好工程,既要有好的硬件,又要有好的制度,这是一个系统工程。“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运作思路,就是围绕这样一个思想提出的。“五化”是一个整体,要着力解决的是规模、标准及体制机制等饮水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

“规模化发展”是前提。通过实践认识到,供水工程如果没有一定的规模,就难以有规模效益,没有效益就养不起工程、养不起人,就谈不上管理好、运营好。在饮水安全工程中,规模问题最为要害,有了一个合理的规模,其他问题才比较好解决。因此,规模化发展是长效运行的前提。

“标准化建设”是基础。工程在建设中每一个环节都要符合相关标准,比如水质要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这就要求从水源到水厂都要符合标准,水质如不达标,整个工程就是一个废工程。再比如管材一定要符合标准,否则埋到地下容易出问题。只有按标准建设,工程的长效运行才能具备好的物质基础。

“市场化运作”是血脉。饮水安全工程是具有一定经营属性的公益性工程,过去长期实行的是政府建、政府管或集体建、集体管的方式,工程大都被管死了,没有活力。引入市场机制,包括投入主体的多元化、建设中的项目法人责任制等等,都为工程建设和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

“企业化经营”是动力。工程建成后一定要实行企业化经营,要讲究投入产出,讲究财务效益,工程的运行情况要和经营者的利益紧密挂钩,只有这样,经营者才会全心全意地搞好工程运营。

“专业化管理”是保障。饮水安全工程的运营管理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必须有专业人员,按照规范要求操作才能保障工程良好运行。

二、加大推进“五化”力度

“五化”思路提出后,得到了全省各地的积极响应,但也有很多不同的认识。为统一认识,加大“五化”推进力度,山东省着力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是规划把关。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以县为单位进行,县级的发展思路和规划思想特别重要。为此,省里于2005年专门举办了由县水利局分管领导和规划编制技术负责人参加的规划编制培训班,参加培训人员多达350人,这在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史上是空前的。培训班上主要讲规模化发展的思路,使省里的思想一竿子插到底。通过这次培训,大家对规模化发展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此后,省里组织专家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全省130多个县编制的规划进行一一审查,提出具体修改意见,保证了各地规划的合理性。“十一五”期间,各地的工程建设基本是按规划进行的,是各种规划中执行最好的一个。

二是典型引路。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很多事说一千遍一万遍,不如让大家现场看一看。这些年来,山东省突出抓了一批“五化”思路实施好的县,并召开现场会、观摩会等让大家到现场亲自体验,极大地促进了工作的开展。省政府先后在滨州、济宁、泰安、济南召开3次村村通自来水工程现场会,每次会议都要求各市分管副市长和部分县的县长参加,工程典型的规模、质量和机制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很多地方后来多次组织到典型县参观。省水利厅组织召开了山丘地区集中供水现场会、全省精品工程观摩会等,都收到了很好的带动效果。

三是政策引导。山东省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时,紧密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引导政策。如,在下达项目计划时,明确要求各地优先安排城市管网延伸工程,优先大规模安排联村集中供水工程,优先安排经营机制落实、所有权和经营权明晰的工程。特别是2009年以来,规定原则上不再搞单村集中供水工程,对仍然以单村工程为主的县则不安排计划。在考核评比时,将供水工程的规模化程度作为重要指标,加大权重,这些政策在全省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

四是制度保障。2009年8月1日,《山东省农村公共供水管理办法》以省长令的形式正式颁发施行。该办法明确提出,农村公共供水实行“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专业化管理,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同时明确了不同投资主体建设的供水工程的所有权归属,以及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等重要问题,使“五化”的实施有了法规保障。

三、推进“五化”结硕果

一是工程规模化程度实现了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间,山东省坚定不移地实施“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连片供水,目前全省已建成万人以上的规模化集中供水工程1000多处,其中10万~30万人的51处,30万人以上的16处,安丘、寿光、临淄、庆云、商河、兖州等市县的工程都比较好地体现了山东省规模化发展的思路,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0个县基本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饮水安全规模化发展已经成为山东省水利工作的突出亮点,也是向全国展示山东省农村饮水安全工作的一张新的名片。

二是体制机制创新实现了重大突破。山东省在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中,着重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做文章,通过推行工程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以及合同制,保障工程质量和工期。通过引进市场机制,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参与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改变了工程所有制的单一形式,既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难题,又为工程的良性运行奠定了良好的体制基础。2005年以来,全省共吸纳社会资金12亿元以上,占总投资的13%左右,泰安、滨州市的社会化融资高达1/3。泰安市岱岳区通过市场融资1370万元,占总投资的50.3%。嘉祥县新建的供水工程全部由企业和个体参与运作,并对供水工程进行经营管理,两年时间即实现了全县40万人户户通自来水。通过改制,明晰工程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极大地改善了工程经营管理状况。截至目前,所有产权明晰的工程运营情况良好,做到了政府省心、群众满意。

三是社会经济效益实现了重大突破。第一,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据统计,鲁西北地区的群众吃上自来水后,肠道性疾病发病率降低了80%,人均年节约医药费开支50元左右。第二,拉动了内需和农村消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带动了建筑、钢筋、水泥、管材、水泵、电机等相关产业的发展,5年来,带动上述产业需求80多亿元。农村自来水安装到户后,涉水家用电器大量进入农家,全省农村洗衣机、太阳能的拥有量分别达到了240万台、300万台,带动农村消费达50亿元。第三,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别在改厕、改厨、改圈和沼气池建设以及绿化、美化院落街道中,自来水工程成为基础性的设施,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整体卫生环境的改善。第四,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通过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农民群众深切体会到党的关怀和温暖,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很多镇村干部反映,建设自来水工程以后,干部说话比过去灵了,做事比过去顺了,老百姓对干部比过去亲了。

猜你喜欢
五化企业化安全工程
国企党建如何防止“空泛化”——陕煤党建工作引入现代企业化管理理念
通商达天下 侨心联四海 南通警侨联动打造“海外安全工程”新模式
“五化”建设给力纪律审查
着力促进“五化”协同
“五化”凸显作文魅力
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企业化探讨
“五化”管理提升企业党建科学化水平
我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前期决策阶段的建设需求分析研究——基于满足率/缺口率分析方法
锡盟牧区饮水安全工程“十三五”提质增效探究
广西印发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管材管理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