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密度对套作多花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

2011-04-25 09:39朱永群林超文杜周和左艳春
草业科学 2011年4期
关键词:茎叶比套作黑麦草

朱永群,林超文,杜周和,左艳春

(1.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四川 成都 610066; 2.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牧业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

桑树(Morusalba)栽培有较大间距,桑园套作牧草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收益。套作模式下,植物的种植密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套作群体结构,进而影响到套作群体的光能利用和干物质生产。单作密度根据品种特性、当地长期的生产经验,较容易确定,但一种新套作模式的密度确定却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韩湘玲[1]、舒健虹和尚以顺[2]采用群体多维分层切片,探讨了高粱(Sorghumbicolor)-紫云英(Astragalussinicus)模式的密度效应,研究表明,为使套作的2个作物都能高产稳产,应避免叶面积密度区间重叠。目前有关桑园套作多花黑麦草(Loliummultifolorum)密度的研究报道甚少,但对于单作牧草,许多研究表明,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茎叶比、风干率、节间长度增加,茎节数、分枝数、茎秆质量和茎粗减小,叶面积指数呈上升趋势,单株叶面积和干物质积累呈下降趋势,群体产量呈增加趋势[3-7]。据此,在桑草套作模式下,系统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多花黑麦草主要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以期找出适宜于套作的黑麦草品种及其种植密度,进一步完善桑草套作模式的技术要点,为生产上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多花黑麦草品种为‘海湾’、‘杰威’,购于四川金种燎原公司。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文峰镇,106°12′ E,31°6′ N,海拔275 m。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2 538.93 kJ/m2,年日照时数1 052 h,年均气温17.4℃,极端最高气温为41.2℃,极端最低气温为-2.8℃,≥10℃的年总积温为5 204.9℃·d,全年日均温≥10℃天数在231 d,年无霜期299 d,年均降水量1 070.1 mm,土壤养分含量低,pH值7.0~8.5,缺P、Zn,少N,K、Fe含量丰富。

1.2试验方法

1.2.1试验设计 在桑园里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A因素为不同的多花黑麦草品种:A1(杰威)、A2(海湾)。B因素为不同的种植密度:B1(2.0 g/m2)、B2(2.5 g/m2)、B3(3.0 g/m2)。3次重复,共18个小区,小区面积为1.5 m×5.0 m。桑树密度为15 000株/hm2,采用宽行窄株,间距为1.7 m×0.4 m,在宽行种植黑麦草。底肥施复合肥1 500 kg/hm2,苗期施氮肥75 kg/hm2,每次刈割后施氮肥37.5 kg/hm2。于2009年10月播种,2010年5月收获。

1.2.2测定项目与方法

1)株高。于黑麦草两叶期(R1)、分蘖期(R2)、拔节期(R3)、孕穗期(R4)、抽穗期(R5)、开花期(R6),蜡熟期(R7)、成熟期(R8),共8个时期分别调查。各小区用红色木棍选择10株进行定株观测,测定其绝对高度,然后求其平均值。

2)茎叶比。黑麦草的每一个生长期,分别在各小区随机调查5株,于105℃下杀青30 min后,继续在80℃下烘至恒质量,将其茎、叶分别进行称量,求其平均值。茎叶比=茎质量/叶质量。

3)单株生物量。黑麦草抽穗期,在各小区随机调查10株,于105℃下杀青30 min后,继续在80℃下烘至恒质量,分别测定其鲜、干质量。

4)鲜草产量。采用人工刈割,在黑麦草草丛高度大约120 cm左右时刈割,刈割留茬高度为5 cm,测定各小区产量。

5)干草产量。每次测定鲜草产量时,每个测产小区中随机选1 kg鲜草,置于烘箱中105℃,20 min杀青,之后于80℃,烘至恒质量,3次重复,取其平均值,得到干草产量,从而推算各小区干草产量。

1.3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和SPSS 16.0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种植密度对黑麦草株高的影响 如图1所示,从两叶期到拔节期,黑麦草‘杰威’随密度增加,株高不断地升高,从拔节期到孕穗期,株高增长幅度最大,其值为76.42%,其株高平均值为156.2 cm,从孕穗期到种子成熟期,株高长幅降低,其中从拔节期到孕穗期,以种植密度B2的长幅最高,B1为最低(140.5 cm),由于黑麦草营养生长比生殖生长时间长,从开花初期到种子成熟期黑麦草株高一直呈上升趋势,但长幅逐渐降低,增长幅度为19.77%~5.88%。黑麦草‘海湾’整个生育期的株高平均值随密度的加大,有升高的趋势,以种植密度B3为最高,其株高平均值为162.4 cm;B1为最低(148.7 cm)。拔节期到孕穗期增长最快,长幅为51.50%。

图1 不同密度下不同多花黑麦草株高的变化

2.2种植密度对黑麦草茎叶比的影响 如图2所示,随着生育期的推进,两个黑麦草品种茎叶比呈单峰曲线变化。各处理在抽穗期至开花期达到峰值,之后下降,整个生育期茎叶比平均值表现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黑麦草‘杰威’峰值以种植密度B3为最大(2.03),B1(1.87)为最小;苗期至开花期以B3为最高,B1为最低。黑麦草‘海湾’峰值以种植密度B3(2.1)为最大,B1(1.91)为最小;苗期至开花期其茎叶比增加幅度以B3为最高,B1为最低。

2.3品种和种植密度对黑麦草产量的影响 对一次性测定的产量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表1)不同品种对单株生物量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对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密度对黑麦草单株和产量的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品种和密度互作的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各作用因子对黑麦草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密度(F=108.9**)>品种(F=23.45**)>密度×品种(F=6.52*)。黑麦草‘海湾’品种产量比‘杰威’品种产量高出12.54%,差异显著(P<0.05);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黑麦草单株和产量的差异均达极显著,这说明不同种植密度对黑麦草单株和产量都有很大的影响。

图2 不同密度下不同多花黑麦草品种茎叶比的变化

不同品种和密度下黑麦草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黑麦草有各自不同的最适种植密度。‘杰威’植株较‘海湾’矮(图1),分蘖较‘海湾’少,因此耐密性比‘海湾’好;而‘海湾’植株高大,分蘖较多,在高密度下减产严重。2个品种在不同的密度种植下,产量差异显著(表1)。海湾在密度处理B2下,产量最高,极显著高于B1和B3处理下的产量,可见‘海湾’的最适种植密度为2.5 g/m2(25.020 kg/hm2);‘杰威’在B2时产量最高,在该密度下产量极显著高于B1,与B3差异不显著,可见,‘杰威’的最适种植密度为2.5~3.0 g/m2(25.020~30.015 kg/hm2)。

表1 不同密度下不同黑麦草品种的产量

3 讨论与结论

黑麦草的个体与群体之间存在着较强的调节能力,随着栽培密度的增加,群体产量也会增加,但并非无限制地增加。群体产量达到最高时的密度即为品种的适宜密度。黑麦草‘海湾’产量高于‘杰威’,但耐密性较差,最适密度为25.020 kg/hm2,高密度下减产严重;‘杰威’的耐密性较强,最适密度为25.020~30.015 kg/hm2,在高密度下减产较少。合理密植是提高黑麦草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钟华平等[8]、许艳芬等[9]、刘忠宽等[10]对不同播种量对黑麦草生产性能进行了研究,随着密度的增加,个体为了生存向上生长快,单株鲜质量、单株干质量、株高之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其产量性状随密度增加呈下降趋势,茎叶比、风干率等性状随密度增加比值加大。这与该试验的结果一致。但在株高的变化上,他们所选用特高品种表现为随密度的增加而增高,与本研究选用‘海湾’品种变化一致;但‘杰威’株高的变化则是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降低。可见,黑麦草株高随密度的变化存在品种间差异。

合理的间、套作有利于增产:在较低的生产水平下,间混套作可增加产量的稳定性,减少农业投入,培肥地力;在较高的生产水平下,间混套作可充分利用资源,增加作物总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11]。 在桑草套作模式中,建议及时对桑树进行冬伐,要重施冬肥,多施腐熟的粪肥、堆肥、土杂肥、塘泥等有机肥;及时、足量补充化学肥料,这样能保证两个作物都达到高产高质,使套作复合群体结构产量稳定。对于桑草套作模式中,各作物对肥的竞争互补关系对产量的影响将是下一步探讨的问题。

套作模式中,和谐的空间配置是保证植物良性生长,获得高产优质的基础,对于喜光的低层植物,处于群体光能截获的劣势,要想减缓其弱光胁迫,选择株型紧凑的植株是一项有效的措施。同时,筛选优良的黑麦草耐荫品种,对于提高桑-草模式下黑麦草的产量将有实质性突破,也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1] 韩湘玲.套作的气候生态适应性研究[J].北京农业大学学报,1987,13(2):213-215.

[2] 舒健虹,尚以顺.不同播种量对一年生黑麦草生产性能的影响[J].四川草原,2006(4):20-22.

[3] 林咸永,章永松,蔡妙珍,等.磷钾肥对柑桔果实产量、品质和贮藏性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06,12(1):82-88.

[4] 易显凤,赖志强,蔡小艳,等.果园套种豆科牧草试验研究[J].草业科学,2009,27(8):143-150.

[5] 寇建村,杨文权,韩明玉,等.我国果园生草研究进展[J].草业科学,2010,27(7):154-159.

[6] 胡雪华,何亚丽,郁剑飞,等.饲料作物高产栽培技术研究——Ⅱ产意大利黑麦草不同刈割次数与鲜草量关系的研究[J].上海农学院学报,1988,6(4):335-337.

[7] 樊江文,钟华平,梁飚,等.在不同压力和干扰条件下黑麦草与其他6种植物的竞争研究[J].植物生态学报,2003,27(4):522-530.

[8] 钟华平,樊江文,杜占池,等.黑麦草种间竞争与草地数量化管理指数的关系[J].草业科学,2004,21(5):30-33.

[9] 许艳芬,罗在仁,钟声,等.不同播种方法对多花黑麦草产量的影响[J].云南畜牧兽医,2006(4):37-40.

[10] 刘忠宽,曹卫东,秦文利,等.玉米-紫花苜蓿间作模式与效应研究[J].草业学报,2009,18(6):158-163.

[11] Francis C A.Mutiple cropping system[M].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1986,376-383.

猜你喜欢
茎叶比套作黑麦草
认识草,也是一门学问
氮肥水平对紫花苜蓿农艺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不同行内生草影响葡萄果实品质
水分养分胁迫对冬小麦器官生长相关性影响研究
桑园全年免耕周年套作技术进行专家测产
黑麦草的种植、青贮及应用
远离套作之嫌,力创真我之文—以2019年浙江高考考场作文为例
种苗根荧光反应在多年生黑麦草与一年生黑麦草两个种测定中可靠性验证
套作条件下不同品种小麦产量及其构成分析
种植及收获因子对紫花苜蓿干草产量和茎叶比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