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镇县农业标准化的实践和探索

2011-04-29 00:49张俊,贾兵
大众标准化 2011年11期
关键词:农资标准化农产品

天镇县是大同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早在十几年前还只是依靠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耕作收获果实。然而,短短的十几年却让天镇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面积已达到38667公顷,约占全县农作物种植面积的96.6%,32个农产品获得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0个蔬菜品种获得国家有机蔬菜认证;涌现出一批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建成蔬菜、杂粮、畜产品为主的大中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7个,其中年成交额超千万元的有2个。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并投入使用各类设施大棚2872栋,投资总规模达3877万元,设施农业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3500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天镇县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第一步,可以说是一个试点或者开始,但仅仅是这个开始,已经让天镇县的农业看到了曙光。依托标准化让更多的土地从粗放式种植解放出来,向标准化种植转变;让更多的农民学会标准化种植、管理,成为现代农民;让天镇县的农产品形成自己的品质和品牌,逐步走出山西、走向全国是天镇县这十多年来的有益尝试和探索实践。也正是这一有效的实践过程带领天镇县成为了大同农业经济发展中一颗耀眼的明星,取得斐然的成绩。

多年来,由于没有现代农业意识,各级政府引导不够,天镇农业生产长期停滞在低水平发展上,农业标准化程度不高,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农民在种植蔬菜的产期、产中、产后,没有一个技术规程来指导生产,更缺乏与先进的农产品认证标准衔接的相关标准,凭经验种植,农产品品质差,只能局限在邻近地区销售,造成了“一流的品质,二流待遇,三流价格”的被动局面。

针对农业的低水平现状,为了壮大县域经济,带动农民致富,“十一五”期间在充分调查论证的基础上,立足县情、民生,依托市场导向,以标准为技术支撑,天镇县质监、农业等部门建立了6667公顷无公害蔬菜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区,先后起草了15项天镇县地方农业标准,通过3年的示范、推广,无公害蔬菜品质明显提高,已经被京津等地市民接受和认可,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广大农民对农业标准化有了初步的认识。

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同时天镇的农业标准化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问题亟须解决。一是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不强。推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还没有被全社会所认识,许多农民群众对农业标准化还没有深入了解,按照标准化生产尚未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动。二是标准的制定与实施缺乏有效的组织和配套措施。在制订的标准中,产中技术规范多,产前、产后系列标准少,与国际标准接轨不够。同时,由于缺乏有效的配套措施,还存在着标准传递渠道不畅,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三是检测体系建设不完善。受重视程度、地方财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检测体系建设仍十分薄弱,一些必要的设备、仪器、人员没有全部到位。四是市场机制不健全。目前,天镇县农产品市场未建立起“市场准入”、“分区销售”等市场约束机制,优质农产品与劣质农产品混区经营,“优质优价”政策难以体现,严重挫伤了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的积极性。五是农资市场有待于进一步规范。近年来,尽管天镇县加大了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但农资市场秩序仍不能令人满意,国家明令禁止的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并没有从农资市场上彻底清理出去。同时,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管理标准和处罚标准,使处罚有理无据,难以操作,也是影响清理整顿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结合天镇农业发展情况,笔者认为今后天镇农业生产应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建立健全农业质量标准体系。这是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标准就谈不上标准化。前一阶段,我们制定了一些天镇地方农业标准,但还不全面,标准的覆盖面很窄,远远不能适应标准化生产的需要。今后,我们应在现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基础上,参照有关国际标准,进一步制定出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到产品品质、加工包装等环节的一系列标准,使农业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从而形成一整套完善的全程标准指标体系。

(二)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是确保农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应尽快建立健全这一体系。同时,要引导扶持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尽快建立质量检测点,努力在天镇县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服务便捷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要在搞好检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质检人员的培训,严格检验制度,对农产品实行全程监控,确保网络的有效运转。

(三)进一步搞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是一个新生事物,需要靠示范引导,通过示范带动促进工作平衡开展。2011年,天镇质监、农业、科技等部门因势利导,制订了优质糯玉米技术标准,建立了优质糯玉米标准化示范区,示范区涉及6个乡镇,2011年种植近200公顷,2012年将达到333公顷,3年内达到666公顷,经济效益明显提升,糯玉米品质有了显著改进,产销两旺。为了扩大成果,应新规划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组织生产,使示范区内的每一个产品都达到无公害产品或绿色食品的标准,把示范区真正建成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样板园。并且应注重发挥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优势,培育他们的标准化意识,让农业标准化成为龙头产品企业的主打牌。应积极帮助他们建立标准化种养基地,确保农产品质量符合国内、国际先进的标准。农业技术人员要在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主力军作用。

(四)逐步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为激励农民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充分体现农产品优质优价政策,今后应在主要农贸市场逐步设立农产品质量检测站。目前天镇质监局已建立了无公害农药残留检测项目,开展农药残毒的检测,杜绝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

(五)积极组织好优质农产品的质量认证工作。要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办法,积极组织好各类名牌农产品的开发、申报和认证工作,使更多的农产品进入由国家和省认证的名牌农产品范围。同时,要抓好已经认证名牌产品的跟踪质量管理,以保证名牌产品的信誉和权益,对未经认可擅自使用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志的要依法查处,严厉打击。应集中精力,帮助个别质量好,顾客满意度高,企业管理制度健全的农产品申报无公害和绿色认证,打出自己的品牌。

(六)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和环境污染治理力度。要加强对种苗、肥料特别是农药等农业投入品的质量管理,坚持不懈地加大对农资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适时公布禁用和淘汰的农资品种,对查处的假冒伪劣农药和其他违禁农资,要依法处理并予以曝光,对违反规定在蔬菜、畜禽等生产领域使用高毒、高残留物质的,一经发现,要严厉查处,决不姑息。同时,加大对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的治理力度,为农业标准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七)大力普及农业标准化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标准化意识。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有赖于全体生产者、经营者、服务者、消费者和组织管理者的共同参与。农业、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要按照“各负其责,层层培训”的要求,多形式、多渠道搞好农业标准化知识培训。通过培训,使乡村两级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尽快掌握农业生产的标准化技术和操作规程,提高运用标准化知识的能力。各乡镇要成立专门机构,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全县农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实施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要加大标准化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对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注标准化、自觉实施标准化的良好氛围。

天镇县农业标准化的有效实践过程和发展道路是大同市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缩影,相信在标准化的有效作用下,天镇县农产品的发展道路会走得更远,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会更高,兴县富民的目标定能实现,生活在天镇县这片土地上的20万人民会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同时也会给大同农业经济带来勃勃生机。

猜你喜欢
农资标准化农产品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标准化简述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送农资增收致富添助力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农资人,你是否看见鱼在流泪?
一个幸福的农资人
参加农资展会,细节绝不能丢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