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缆道设计过程及要点

2011-04-30 01:56李维华吉辛望郑玉峰
水利信息化 2011年1期
关键词:垂度锚栓跨度

李维华 ,吉辛望 ,郑玉峰

(1.河北省唐秦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 唐山 063000;2.海河水利委员会引滦工程管理局,河北 迁西 064309)

0 引言

随着水文测验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更新,新型的水文数据采集设备逐步武装到基层测站,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时效性。但由于受测验断面等客观条件限制,新型的流量测验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 ADCP 测流设备,在不具备过河建筑物和专用过河牵引船的情况下,仍需借助缆道承载索做水平运行,才能达到连续测量水面流速的目的;又如手持式电波流速仪,在施测起伏度较小的水面流速时,测验误差会成倍增大。因此,在当前乃至今后一定时期内,水文缆道仍是众多测站在抢测洪水过程时不可替代的主要技术装备,即传统的水文缆道测验设施仍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1 缆道建设概况

1.1 基本情况

唐秦水文局管辖唐山、秦皇岛地区测站 18 处,共建有水文缆道 17 处,占主要流量测验断面总数的 94.4 %。其中开口式水文缆道 4 处、闭口式 13 处。多数水文缆道建于 20 世纪 60~80 年代,运行年限最长的至今已近 50 年,其实用性的优点在防汛和实时水文要素采集中得到充分体现,收到了测取数据及时,测验精度准确的效果。

1.2 地貌及断面特点

建设水文缆道,需要参照测站断面所处河段的地形、地貌及地质条件。唐山、秦皇岛地区大致分为山区、丘陵区和平原区 3 个地貌单元,区域内河流分布有滦河、青龙河、还乡河等 8 条河流。测验河段多分布在山区和丘陵区。测验河道 2 岸土质多为坚实褐土和山崖,断面形状多为窄深型。山区河流这些特殊的地质、地形条件,对布设水文缆道而言,保证了在河道 2 岸设立承载索支架及地锚时基础的稳定性;设计时在保证缆道安全超高前提下,与宽浅型河道相比,降低了 2 岸支架的高度,节省了建材费用。故水文缆道在本地区得到较好的应用。

2 缆道设计实例

设计的前期工作重点是实地勘查,收集现场有关资料,包括地形、地貌与地质、测站水文气象等资料,作为决定缆道总体布置及结构配套的依据。这里,以桃林口站开口式单跨水文缆道设计过程为例,主要介绍有关承载索、牵引索、支架高度、立式板锚的设计方法和计算过程。

2.1 设计标准

桃林口站位于青龙河下游,属大河重要控制站。青龙河为滦河最大支流,处于燕山山脉东侧,坡陡流急。水文测验河段右岸为山脚,左岸为山前台地,高水水面宽达 500 m。根据大河重要控制站 50 年一遇测洪建设标准[1],确定该站水文缆道设计标准:洪峰流量 10000 m3/s ,最高洪水位 80.00 m(黄海基面),最大流速 5.00 m/s,承载索跨度 512 m。

2.2 承载索设计

承载索设计主要包括垂度、荷载及拉力设计。设计方法主要为依据设计标准,按有关公式进行解析计算。

1)加载垂度

加载垂度指承载索在各项荷载共同作用下,位于缆道跨度 1/2 处的垂度,计算公式[2]为:

式中:ƒv为加载垂度;L 为缆道设计跨度。

2)水平负荷

水平集中荷载由缆道入水悬索、施测仪器承受的水流冲力组成,计算公式[2]为:

式中:FZ为水平集中荷载;∑ FA为入水部分索、仪器承受的水流冲力;∑ FB为水上部分索、仪器风阻力;vA,vB为水的流速和风速,分别取 5.00,10.00 m/s;AA,AB为阻水、挡风面积,实际面积分别为0.05,14.34 m2,挡风面积是主副索(承载、循环、升降索)及行车架实际挡风投影面积之和;ρA,ρB为水和空气的密度,分别取 102.000,0.125 kg /m3;KA,KB为阻水、阻风体型系数,取 0.8。

按式(2)或(3),求得水平负荷 Fz= 1 207 (N)。

3)加载拉力

加载拉力计算公式[2]:

式中:Fs为承载索加载拉力,是加载拉力(F)的水平分量,因 Fs≈ F,故以 Fs代替 F,并称 Fs为加载拉力;ρι为主索单位长度自重;Fj为钢丝绳破断拉力;L 为缆道设计跨度;k 为安全系数;Fv为垂直集中荷载,由行车架、工作台及铅鱼和部分牵引索的重量组成,计算中取实际重量 700 kg。

按式 (4)~(5),采用迭代法求得 ρι= 2.834 (kg/m),Fs= 140323(N)。

4)承载索型号确定

取 ρι= 2.855 kg/m,计算值为 2.834 kg/m,为偏安全计,采用较大的理论值,经查 X-t 型钢丝绳型号表[3],确定选用直径 28 mm,GB371-64(钢丝 6×7)、公称抗拉强度 160 kg/mm2的钢丝绳作为承载索。此类钢丝绳的破断拉力 Fj= 454538 N,安全系数 k = 3.2,符合 Fj≥ k Fs的要求。

5)空索垂度

a)承载索单位长度承受风力

承载索单位长度承受风力计算公式[2]:

式中:ω 为承载索单位长度承受的风力;k0为风载体型系数,取 1.2;d 为承载索直径;v 为架设缆道河段设计重现期内 10 min 平均最大风速,取 10.0 m/s;ω0为垂直作用面风力。

按式 (6)~(7) 式,求得承载索单位长度承受的风力 ω = 2.1(N/m)。

b)空索拉力

空索拉力计算公式[2]:

式 (8)~(11) 中:F0为空索拉力;La为左边跨长度 42.7 m;Lb为右边跨长度 29.0 m;Ek为承载索弹性模量;Ak为承载索截面面积。

按式 (8)~(11) 用迭代法求得空索拉力 F0=125211(N)。

c)空索垂度

空索垂度计算公式[2]:式中:F0s为空索拉力(F0)的水平分量,因 F0≈ F0s,故以 F0s代替 F0,并称 F0s为空索拉力;ƒ0为空索垂度。

按式 (12),求得空索垂度 ƒ0= 7.33(m)。

2.3 左、右岸支架高度设计

左、右岸支架高度设计,主要依据为设计洪水位(80.00 m)、设计行车架及铅鱼高度(2.00 m)、设计安全超高(2.60 m)及实测支架基础地面高程(左岸 80.50 m,右岸 82.80 m)。

按式 (13)~(14),分别求得支架顶点高程为 97.40 m,支架左岸高度为 16.70 m,右岸高度为 14.50 m。

2.4 承载索锚碇设计

锚体形状设计采用立式混凝土板锚,工程量较小,可有效节省建材,施工也较简便,且成型后抗拔能力较强。立式板锚受力示意图如图 1 所示。

图1 立式板锚受力示意图

1)锚体尺寸

设板锚 3 向尺寸分别为 ιa,ιb,hd,入地角为 β。板锚在水平方向上的拉力 Hj由式(15)[2]保证:

式中:G 为锚块自重;k 为地锚稳定安全系数,取2.5;Ft为锚拉杆设计拉力;p1为锚块后方主动土压力;p2为锚块前方被动土压力;γ 为土的容重,取 1700 kg/m3;µ 为土壤与混凝土间的摩擦系数,取 0.45;β 为承载索连接地锚入地角,为偏安全计,取 β = 30˚;β1为土壤计算抗剪角;ι为锚栓尺寸。

取锚体长ιa= 2.0 m,埋土层厚度 d1= 1.0 m。按上式,分别求得锚体埋深 d2= 2.8 m,锚体厚 db= 0.65 m,锚体高 hd= 1.8 m。

2)锚杆直径

锚杆直径计算公式[2]:

式中:d 为锚杆直径;[σ]拉为钢材允许拉应力;F 为锚碇设计拉力,F = 140323(N)。

按式 (21),求得锚杆直径 d = 34.3 (mm)。为偏安全计,采用直径为 45.0 mm 的 2#圆钢 (加 10 mm防腐层) 作为承载索的锚杆。

3)锚栓尺寸

锚栓尺寸(见图 1,长度为 ι,宽度为 b1)的设计应同时符合 3 项要求[2]。

a)应符合混凝土抗压的要求:

b)应符合混凝土抗剪的要求:

c)应符合自身抗弯的要求:

式 (22)~(24) 中:W 为锚栓截面的抗矩,从型钢表上查得 W=114.2(cm3);Lj为混凝土抗剪的长度,( ι′ 为锚栓距锚体前方的距离,取45.0 cm);k1为混凝土承压安全系数,取 3.0;[σ压]为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强度,取 1030×104N/m2;[σ剪]为混凝土抗剪设计强度,取 127×104N/m2(约为抗拉强度的 2 倍);[σ弯]为锚栓抗弯设计强度,取 16671×104N/m2。

取锚栓宽 b1= 5.3 cm,混凝土选用 150#。将上述参数分别代入式 (22)~(24) 中,经验算得到锚栓长度的取值范围为:77.2≤ ι ≤ 108(cm)。最终确定采用截面为 120 mm×53 mm×5.5 mm,长 80 cm 的槽钢作为承载索锚碇的锚栓。

4)钢筋配置

立式板锚钢筋配置可采用最小配筋率百分比(150#混凝土最小配筋率取 0.10 %)直接计算横、纵钢筋配置截面面积,以此确定钢筋配置。

取钢筋网防腐层厚 d =10.0 cm ,则板锚去除钢筋网防腐层后的厚度dd=db- d= 55(cm)。

横向钢筋截面面积:0.10 % hddd= 9.90(cm2),则横向钢筋配置选用 9 根 Φ12 mm 圆钢,其总截面面积为 10.18 cm2> 9.90 cm2,表明该配置满足安全性要求。

纵向钢筋截面面积:0.10 % ιadd= 11.00(cm2),则纵向钢筋配置选用 10 根 Φ12 mm 圆钢,其总截面面积为 11.31 cm2>11.00 cm2,表明该配置满足安全性要求。

2.5 牵引索设计

计算公式[2]:

式中:Fax为装配拉力;ρι为每钢丝绳重量,采用直径 4.8 mm 的钢丝绳,ρι= 0.8 N/m ;L 同承载索跨度(512 m);ƒx为牵引索空索装配垂度,同承载索垂度(12.8 m)。

按式 (25),求得 Fax=2046(N)。根据拉力 Fax值,确定铅鱼设计重量为 200 kg,13.4 (m),此垂度接近承载索垂度。故选用直径为 4.8 mm,GB355-64(钢丝 6×19)的钢丝绳作牵引索。

2.6 缆道建设及运行情况

桃林口站水文缆道建于 1999 年,是监测桃林口水库放水过程的唯一流量测验设施。每年的 5 月开始运行,11 月结束,运行时间占年度的 58 %,缆道使用率较高。通过设备运行检验,该缆道设计指标合理、运行稳定,基础牢固、维修简便。缆道建成至今已有 11 年,在此期间施测流量多为中、低水,通过测验数据检验,该缆道测取数据及时,信号传递准确,测验精度可靠。

3 一般缆道设计要点

1)当缆道跨度大于 300 m 时,设计时应采用开口式,以减小牵引索长度,降低绞车购置费用。缆道跨度小于 300 m 时,设计时可采用闭口式,以便于紧索施工和换索维修。

2)当缆道跨度小于 200 m 时,承载索垂度可取跨度的 1/40~1/50,以减轻缆道运行时在垂直方向上可能出现的颤抖现象。

3)设计承载索时,对大于 200 m 跨度的缆道,应选取 6×7 规格的钢丝绳,即选用粗丝规格的。这是因为粗丝钢绳在使用过程中,伸展系数小、耐磨性强。对小于 200 m 的小跨度缆道,也可将 6×19 规格的钢丝绳作为初始计算依据。

4)开口式缆道的牵引索和起重索是一体装配的,总重量直接影响垂度。要保证牵引索与承载索的垂度一致,设计时应在保证安全系数的基础上,尽量采用计算值来选取索的直径和规格。

5)闭口式缆道的牵引索和起重索是分立装配的,故循环索的垂度是可以随意调节的。为偏安全计,设计时可选用安全系数较大的钢丝绳,即可直接用计算得的循环索拉力乘以 3~4 倍的安全系数,来确定索的直径及规格。

6)计算支架高度时,其承载索的安全超高一般采用 2.0~2.5 m。

4 结语

本文采用设计实例的方法,主要介绍了开口式单跨水文缆道的设计方法和计算过程。合理的水文缆道总体布置及结构设计依据来源于实地勘察,水文缆道的测洪能力来源于设计标准。故此要做好设计工作的前提是“详尽收集现场资料和制定设计标准”。

[1]水利部水文局. SL276-2002 水文基础设施建设及技术装备标准[S].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2: 7.

[2]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水文处.水文缆道[M]. 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78: 33-105.

[3]机械设计手册联合编写组. 机械设计手册(上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71: 585.

猜你喜欢
垂度锚栓跨度
缓粘结预应力技术在大跨度梁中的应用
拉拔荷载下膨胀锚栓连接件研究
自攻锚栓极限抗拉承载力计算方法
建筑外墙外保温系统锚栓力学性能试验研究
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线形控制分析
组合铝合金立柱在超大跨度玻璃幕墙中的应用
一种测量斜拉桥拉索索力新方法
——垂度法
温度对悬索桥垂度的影响分析
水文缆道垂度简易测量方法探讨
基于随机等价线性化法的悬浮隧道锚索随机振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