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及保护措施

2011-05-03 12:32李斌
陕西水利 2011年2期
关键词:鞍山市鞍山供水量

李斌

(辽宁省鞍山市水资源管理办公室 辽宁 鞍山 114001)

鞍山市水资源短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供水与需水之间的矛盾,各行业用水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协调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深入调查和分析,准确掌握鞍山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情况,在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鞍山市的实际,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才能保证鞍山的水资源保质保量地支撑起鞍山城市发展的基础性需求。为此,本文对鞍山市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具体分析,同时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及保护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以资参考。

1 鞍山市水资源现状

鞍山市是全国一百多个严重缺水城市之一,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8.6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4.85亿m3,地下水资源量10.92亿m3,重复水量7.13亿m3。全市总人口为346.9万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826m3,根据联合国制定的人均占有水资源总量的标准,鞍山市属于重度缺水地区。

2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2.1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鞍山市属资源型缺水地区,同时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鞍山市的海城市东部山区及岫岩县还都蕴藏着丰富的地表水资源,但由于没有控制性蓄水工程,导致这些地区大量地表水白白流走,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

目前全市建设的各类水利工程包括:小Ⅱ型以上水库30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I型3座,小Ⅱ型24座,总库容9898万m3,兴利库容5400万 m3;塘坝 46座;大型排灌站13座;小型提水站252座;截引水工程135处。2004年地表水源供水量为25995万m3,其中蓄水2598万m3;引水 12084万 m3;提水 11242万 m3;人工载运水量71万m3。

2.2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鞍山市地下水资源主要以降水渗入及河水渗入补给为主。2009年地下水源供水量为83327万m3。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地表水污染且可用量减少等问题,造成地下水开发力度过大。目前鞍山市地下水资源形成了铁西-西郊地下水超采区、海城地下水超采区、太平地下水超采区三处超采区,总面积为128.2km2;此外还有海城西四以及台安新华地区存在海水入侵现象,总面积为93.6 km2。

2009鞍山市地下水资源总量为82982.2万m3。2009年地下水用水总量为83327万m3,其中境外地下水17798万m3,本地地下水资源量为65529万m3。由此可见鞍山市地下水用水量占当年地下水资源总量的79%,境外地下水占鞍山市地下水用水总量的21.4%。因此,对地下水资源应该在保护的基础上,予以科学合理的开发与利用。

2.3 2009年用水现状

2.3.1 全市用水情况

2009年全市年用水量126570万m3。其中农业灌溉用水65702万m3,占总用水量的51.9%;工业用水38758万m3,占总用水量的30.6%;城镇公共用水5084万m3,占总用水量的4.0%;城镇居民生活用水9334万m3,农村生活用水3958万m3,分别占总用水量的7.4%、3.1%;生态环境用水479万m3,占总用水量的0.4%;林牧渔畜用水3255万m3,占总用水量的2.6%。

2.3.2 用水水平

鞍山市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为1810亿元,万元GDP用水量为69.9m3,比去年下降5.5%;第二产业万元增加值939.6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为856.1亿元,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45.3m3,比去年56.7m3下降20.1%;第三产业增加值为788.2万元,第三产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5.88m3,比去年上升15.3%。

全市总人口352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7.5万人,农业人口174.5万人。人均用水量360 m3;城镇生活用水定额为144.1升/人·日;农村生活用水定额为62.1升/人·日。

全市农业总灌溉面积为122.22万亩,亩均用水量为537.57m3/亩。

2.4 水质状况分析

2.4.1 地表水水质

鞍山市境内各河流及河段水污染问题突出,全市每年废污水排放量为2.68亿t,南沙河、杨柳河、运粮河、浑河、太子河因承纳工业及生活污水,水体受到严重污染,无论是枯、丰水期均为劣Ⅴ类水质。其他河流点污染状况也比较严重:绕阳河丰水期为Ⅳ类水质;辽河枯水期为同劣Ⅴ类水质,丰水期为Ⅴ类水质;海城河枯水期为Ⅴ类水质,丰水期为Ⅲ类水质。同时由于地表水体受到污染,导致了沿岸地下水质恶化,水污染有城市向农村,从下游向上游蔓延的趋势。

2.4.2 地下水水质

依据《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 及 《农 田 灌 溉 标 准》(GB5084—92)的标准,《2009年水资源公报》对鞍山地区地下水的评价结果显示:80%以上监测井的水质为重碳酸类水,基本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满足水田、旱田及蔬菜等一般农作物的用水需求。10眼监测井中,有1眼井水质良好,其余水质较差。全区50%监测井的总硬度超标,超标较为普遍,其次为亚硝酸盐氮、铁、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超标率分别为30%、30%、20%、20%。

表1 2009年行政分区用水量统计表 单位:万m3

表2 2009年各类水量百分比统计表 单位:万m3

3 水资源保护思路及措施

随着鞍山的工农业生产发展和人口的增多,城乡用水量急剧增加,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用水矛盾逐渐突出,加之工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对地下水资源水质安全的威胁日益严重,更加加剧了农村饮用水的不安全性。所以在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的前提下,提出此项水资源保护规划及措施。

3.1 水资源保护思路

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目标,以水资源管理和替代水源利用为主要内容,在积极培育和强化公众节水意识的基础上,建立良性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和多元化的节水投入机制。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替代性水源建设、经济手段调控、加强需水管理和推广新技术新工艺等措施,建设包括生产、生活和生态高效用水在内的节水型乡村,不断提高鞍山市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力,以水资源优化配置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3.2 主要措施

3.2.1 大力发展节水农业

(1)发展节水灌溉,推广先进实用的节水灌溉技术,诸如喷灌、滴灌和微灌等,全面开展农业节水工作。

(2)发展应根据区域水资源条件进行农作物布局和种植结构调整,以节水、高产、高效为核心,加强农作物品种选优工作,采取节灌技术和农艺节水技术相结合的综合节水措施,注重提高灌溉水分生产率和农业利用效率。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重视使用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推广生物农药,发展生态农业。

3.2.2 开发新水源,加强非常规水源建设

(1)规划建设新水源。海城河—太子河左岸傍河取水工程供水量0.1095亿m3,上英东腰调水工程供水量0.073亿m3,台安第二水源供水工程供水量0.0653亿m3,岫岩三尖石砬子水库总库容1.03亿m3,供水量0.32亿m3,此外,还应根据海城市的缺水情况考虑红土岭水库,红土岭水库总库容2.65亿m3,供水量1.04亿m3。

(2)加强农村非常规水源建设。开展坡地集雨、农业大棚和田间集雨工程建设,改变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状况,以减缓农用灌溉用水对农村生活用水的压力。

3.2.3 保护环境,保障农村水源的安全

(1)加强对城市污水治理的同时,加大力度宣传使用高效、无污染的绿色肥料,推广生物农药,降低农药对地下水水质的污染。

(2)加强水土保持。对海城、岫岩、鞍山城区、矿区、水土流失集中区以及辽河、绕阳河等沿河风沙区进行治理,应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通过各项工程措施、行政措施、技术措施为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创造条件,加速水土流失治理,为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创造良好条件。陕西水利

猜你喜欢
鞍山市鞍山供水量
成都市主城区日供水量的气象相关性分析
成长相册
Factors that affect students’oral ability and their strategies
兰溪市供水需求侧气象条件分析及预测模型建立
鞍山烈士纪念馆
鞍山市材料价格补充信息
河南省供水结构变化及不平衡性
等比数列前n项和(一)教学纪实
全省供水工程供水量(按工程类型分)
鞍山市2011~2013年围产儿出生缺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