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危机教育模式研究

2011-05-03 02:26孔燕蔡莉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模式构建高职生

孔燕 蔡莉

摘 要:高风险的社会预示着高频率的危机事件的发生,如何正确地应对危机是摆在高职生面前的一大难题。高职院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现状,制定有计划、有针对性、有策略的危机教育模式是现代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危机理念,培养高职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高职生;危机教育;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3-0003-02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风险的社会,社会的、自然的,可预测的、难预测的或者能预测但难以控制的灾害,使我们的社会运行和社会管理正处于“高风险”的状态。我国目前正处于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高发时期,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都将面临突发危机事件的考验。[1]高职院校作为社会整体的一部分,首先同这个社会一起经历着火山、地震、洪水、台风、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侵袭。其次,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高职院校生源大幅度上升,原有的教学资源、师资、设施设备等愈发紧张,许多矛盾和冲突交织在一起,很容易爆发各种校园危机。最后,人类本身对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不仅人为地加重了自然灾害的损失,也使社会承受能力更加脆弱。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不仅造成人员伤亡数量巨大,财产损失也很难估量。尽管各地相关部门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对灾难进行救助,但也无法挽回巨大的损失。要创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危机教育已经显得必不可少。

一、高职生危机教育的必要性

(一)最大程度的保护高职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实施危机教育,首先是培养高职生认识危机的能力,掌握在危机中临危不乱,从容应对,并且努力寻找到求生的机会,最大限度的保护好自身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如在莫斯科友谊大学的火灾事故中,中国留学生有11人死亡,46人受伤,致死的原因主要是浓烟、烧伤、跳楼引起的机械性伤害和急救不力造成的混乱,而同住一楼的日本留学生却能冷静沉着的从灾难中逃生;[2]只因为日本从小学课程就开始设立危机教育课程,并长期接受危机应对演练,使他们掌握了一套求生的技巧。实践证明,良好的危机教育可以使高职生在面对危机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良好的行为规范,从而最大限度的降低危机带来的损失。

(二)培养高职生应对危机的良好心理素质

危机来临时,人们总会感到惊慌失措,无所适从,恐惧和混乱很容易造成再次伤害,带来新的危机。通过危机教育,提高高职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树立在危难中开展自救和互救的信心,增强他们抗打击和抗挫折的能力。培养高职生处乱不惊,沉着应对各种危机事件的能力,并通过他们的行动带动周围人积极健康应对危机,保持良好的心态,形成全民自救和互救的合力,为外界救助创造良好的时机和环境,增强高职生抵御危机灾害的能力。

(三)增强高职生社会责任感

在高职教育中增加危机教育内容,帮助高职生理性判断国内和国际形势,激发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为国家的繁荣和富强在学习中奋发向上,在工作中恪尽职守。当高职生长期处于危机教育缺失的环境中,将会导致他们危机意识的缺失。当他们不知危机为何物时,在危机来临时,难免会显得惊惶失措、方寸自乱。高职生没有危机意识,就没有责任感,没有责任感,就没有对民族和国家的深厚感情,没有对民族和国家的深厚感情,就没有投身到构建和谐校园和和谐社会的社会实践中去。

适当进行危机救灾反应演习,能够训练高职生在危机撤离和救援中很强的心理素质和处理能力,形成比较强大的整体危机应对能力,进而往往能使得救灾和医疗抢险非常及时,大大减少损失。并能够培养大批紧急响应者和志愿者,增强高职生的社会责任感,调动高职生的积极性,使高职生能够勇敢面对危机,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从而平稳地度过危机。

二、高职生危机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危机教育的主要任务

危机教育的主要任务是:第一:培养高职生强烈的危机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在这个平安、和谐的环境中,随时都有爆发危机的可能性,要对自己周围的环境有一个客观、清醒的认识。第二:教会高职生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有科学的评估,对危机带来的挫折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提高忧患意识、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和主人翁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危机的必胜信心;第三:教会高职生战胜危机的能力和技巧,教会他们在应对危机过程中的自我心理调试策略和技能,培养高职生的正确的释放压力的方式,促使他们能正确面对危机,善于在磨难中提升自己。

(二)构建危机教育的原则

为保证高职生危机教育体系的有效性,危机教育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常态化原则,危机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一蹴而就的,需要管理者根据不同时段、不同环境,随时针对不同的危机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所以危机教育不是临时性工作,而是贯穿在学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的。第二是全员化原则,危机一旦爆发,伤及的不是个别,而是一定范围内的群体,群体成员的素质和群体的秩序直接影响着危机救助的速度和质量,以及危机伤害的程度和损失的大小,所以,危机教育的对象一定是向全体成员。第三是系统化原则,危机教育的内容应包括自然灾害危机、社会政治危机和群体伤害危机,危机教育应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的进行,整个危机教育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不能机械分割、片面强调某一方。[3]

(三)构建高职生危机教育体系的实施路径

1、高职生危机教育的领导重视

作为高职院校的领导来说,危机教育当然不是他们的首要任务,但是,一旦危机发生,却需要领导付出更多的精力和财力物力。为此,如果领导在学校发展战略中适当增加危机教育人员和经费安排,经常对其单位人员开展危机教育,做到有备无患,即使危机来临,也不至于引起校内的混乱而造成人员和财产的更多伤亡。

2、高职生危机教育队伍的建设

高职生危机教育的教师应该由熟悉高等教育管理,熟悉高等教育相关法律法规,了解高职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具有丰富的危机管理经验和危机干预知识与经验的专家与学者组成。要按照“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标准,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危机教育教师队伍,要通过构建全员参与、全过程实施的工作机制,利用多方力量壮大危机教育队伍。高职院校管理部门是高职生危机教育的主要职能部门,应负责全面协调高职生的危机教育工作,制定高职生危机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划,完善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负责高职生危机日常教育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专任教师都是危机教育的主体,他们熟悉和了解高职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能够从比较专业的角度进行危机教育指导,能够及时了解和传递信息,并掌握危机发生的事态,及时作出必要的辅导和教育,因此,应该充分发挥该力量在危机教育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危机教育管理专家是高职生危机教育的指导力量,他们熟悉危机发生的类型、特点以及危机干预的一般规律,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能够有效指导高职生应对和化解危机,保持冷静积极的心态。

3、高职生危机教育内容的构建

根据高职生危机教育教育的任务,高职生危机教育的内容应包括新生入学危机教育,高职生应对自然灾害危机教育、高职生应对常见高校突发危机事件的策略,高职生就业危机教育。(1)新生入学危机教育。新生入学教育包括如何适应大学的新生活、如何学会独立的生活和人际交往,让学生了解大学里面经常发生的意外伤害、食物中毒、交通事故以及因心理问题而导致自杀等危机事件;培养新生的危机意识,并帮助他们初步掌握处理一些危机事件的技能和技巧,进而培养高职生更加健全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高职生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的危机教育。高校应该有计划、按步骤地根据不同时段、不同季节、不同地域可能发生的各种自然灾害以及常见的学校突发事件,进行一系列的危机教育,帮助他们了解和掌握这些危机发生的可能性,以及这些危机事件的特点和类型,如何正确应对,如何在危难之中逃生等基本常识,如何正确处理危机期间的信息传播等。(3)就业压力是现代大学生面临的普遍压力,就业危机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危机教育内容,包括就业危机心理健康基础知识的教育普及、自我心理保健及心理危机干预与防治教育技能传授。

4、高职生危机教育模式的构建

高职生危机教育应根据大学生培养目标的需要,围绕高职生的学习、生活、生存发展方向及综合素质培养来综合考虑,课堂教育与课后教育同步进行,相互渗透。各年级的危机教育内容应结合该年级的实际和特点进行设计。(1)对于大一新生而言,入学教育中要以“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为重点,针对学习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工作适应和生存适应的问题,进行专题辅导,校园环境中常见的突发事件的应对策略和技巧等,帮助高职生树立危机意识,加强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和认知,学会及时发现危机隐患,及早发现危机、报告危机和处理危机,初步掌握常见的危机事件处理的技巧,使大学生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能力,帮助高职生客观分析环境,顺利实现角色转换;(2)大二阶段的危机教育,以“危机心理教育和实践演练”为重点,针对校园发生频率较高的危机隐患,如:火灾、宿舍安全、食品安全、传染病、外来人员管理、生活用品安全、意外事故、心理疾病、交通安全、人身财产安全等进行系统的培训,帮助高职生掌握危机发生的必然性,危机发生的特征,危机发生的规律,危机应对的策略,增强学生的危机知识和素质,培养高职生积极、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积极应对危机的健康心态;(3)对毕业生的危机教育集中在“就业心理危机调适”为重点,辅以“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高职生进行就业目标调整,并进行积极健康的心理教育,本阶段应着重就业形势与政策的分析,提升求职能力、及时进行择业调整,并进行积极的心理健康疏导。通过就业形势与政策的教育,让学生充分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和政策,认真地做好就业策划,通过简历写作、面试技巧、求职答辩等求职技巧教育,提高毕业生的求职能力,通过求职危机心理教育,帮助高职生克服心理障碍,引导高职生保持乐观的就业心态。

参考文献:

[1]刘懿.缺失与构建:博尔诺夫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对图书馆公共危机教育的启示[J].图书与情报,2009,(3).

[2]安志放.论公共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危机教育[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l24,5-8.

[3]郭亮.论大学生就业危机教育体系的缺失与建构[J].教育与职业,2009,(10):151-153.

猜你喜欢
模式构建高职生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高职生就业观教育研究
高职生开展电子竞技运动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高职生的学习现状与改善措施
关于高职生换元积分法教学的探索
高职生自我容纳与容纳他人调查研究
航空集团公司共享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构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