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

2011-05-06 04:59吴文锋黄凡聂斌
上海针灸杂志 2011年4期
关键词:便秘中风

吴文锋,黄凡,聂斌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 510095)

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观察

吴文锋,黄凡,聂斌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 510095)

【摘要】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取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取穴同治疗组,仅予以普通针刺。两组均于治疗前和治疗4星期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临床便秘症候评分。结果 两组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临床便秘症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 穴位埋线疗法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穴位疗法;埋线;中风;便秘

便秘可分为原发性便秘及继发性便秘,中风后便秘的发生属于继发性便秘的范畴。研究显示,脑卒中后3天便秘的发生率为75.6%[1]。另有文献报道,脑卒中患者第1星期便秘率50.88%,显著高于正常老年人(约为24%)[2]。笔者采用穴位埋线治疗中风后便秘,并与针刺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均来自2009年6月至2010年3月我院针灸科患者,共60例。按照入组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6~76岁,平均年龄(58±5)岁;病程最长65 d,最短3 d,平均病程15.6 d。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年龄45~74岁,平均年龄(57±5)岁;病程最长67 d,最短4 d,平均病程15.2 d。两组性别、年龄、病程、下地活动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组患者各方面基本相同,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脑卒中诊断标准

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标准[3]。

1.2.2 便秘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的便秘诊断。①排便时间延长,二天以上一次,粪便干燥坚硬;②重者大便艰难,干燥如栗,可伴少腹胀急,神倦乏力,胃纳减退等症;③排除肠道器质性疾病。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两项诊断标准者;②年龄45~85岁;③意识清醒,同意接受穴位埋线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TIA患者;②合并耳聋、严重认知障碍以致无法进行正常交流者,以及有较严重的并发症,如重度心衰、肾衰、痴呆、癌症等,已有明确肿瘤,直肠、结肠器质性病变的患者;③不能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者,或病情进行性加重者;④1星期之内服用通便药物者。

2 治疗方法

2.1 取穴方法

根据俞募配穴及合治内腑的原则,取大肠俞、天枢、上巨虚,均取双侧。

2.2 治疗组

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患者俯卧位或仰卧位,暴露埋线部位,用75%乙醇或碘伏消毒局部皮肤,将长0.5~0.8 cm羊肠线推入8号注射器针头,并将长50 mm针灸针从注射针头尾端插入,左手拇、食指紧绷进针部位皮肤,右手持针迅速垂直进针,根据穴位及解剖特点深入到穴位适宜深度。埋线操作完毕后,让患者卧床休息,观察15 min,并告知埋线后注意事项。

2.3 对照组

取穴同治疗组,仅予以普通针刺。

2.4 疗程

穴位埋线每星期1次,普通针刺每星期5次,共观察4星期。

3 治疗效果

3.1 观察指标

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以下简称MRS评分);临床便秘症候[4]评分差异(首次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时间、排便速度、排便性状、排便难度、便意等)。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两组治疗前后改良Rankin量表评分、便秘症候评分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3.3 结果

3.3.1 两组治疗前后MRS评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后MR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穴位埋线疗法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详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RS评分比较 (±s,分)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RS评分比较 (±s,分)

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2.67±1.29 1.50±0.681)2)对照组 30 2.57±1.22 1.87±0.86

3.3.2 两组治疗前后便秘症候评分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比较亦提示穴位埋线可有效改善排便症候。详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便秘症候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便秘症候评分比较 (±s,分)

注:组内与治疗前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15.40±1.67 6.95±4.771)2)对照组 30 15.27±1.86 9.87±4.521)

4 讨论

中风便秘有实有虚,实者多由气机逆乱、升降失调,或火炽灼津、肠燥便秘导致腑气不通而便秘,虚者因伤津耗液或气虚无力导致肠道传导无力而便秘。但总而言之,中风便秘关键在于腑气不通,传导失司而致,治疗关键以通导腑气为主。

本研究选用改良的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是评定脑卒中患者独立生活水平的重要量表[5]。在卒中登记研究中,卒中患者的MRS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MRS较BI更能反映卒中患者之间的功能残疾差异[6]。便秘症候评定标准取自国家中医药管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此观察患者便秘治疗前后积分的变化而判定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M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穴位埋线疗法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组间对比显示治疗组MR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患者的独立生活水平较对照组高,与文献报道的便秘影响脑卒中患者生活能力相符。

在便秘症候评分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症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亦提示穴位埋线可有效改善排便症候。而且,两组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没有患者因不良反应或不能耐受而停止治疗。

通过该研究可以看出,穴位埋线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便秘疗效显著,同时,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独立生活水平,减轻患者中风后临床症状,是一种疗效确凿、安全简便、易为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梁荣浩,宋颖,谌剑飞,等.通腑泻下法在中风病治疗的作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1998,14(2):10-11.

[2]蔡云清,王惠娟,张旭,等.南京市区老年人便秘患病率及其与亚健康症状关系的调查[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4,23(4):267.

[3]王新德.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66,29 (6):379-380.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203.

[5]王丽娟.中草药保留灌肠治疗中风后便秘[J].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6):822.

[6]Robain G, Chennevelle J M, Petit F, et a1. Incidence of Constipation after Recent Vascular Hemiplegia: A Prospective Cohort of 152 Patients[J]. Rev Neurol (Paris), 2002,158(5Pt 1):589-592.

【中图分类号】R246.6

【文献标志码】A

DOI:10.3969/j.issn.1005-0957.2011.04.225

文章编号:1005-0957(2011)04-0225-02

收稿日期2010-12-16

作者简介:吴文锋(1964 - ),男,副主任医师

Observation on the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in Treating Post-stroke Constipation

WU Wen-feng, HUANG Fan, NIE Bin.

The Second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 of Guangdong Province,Guangzhou 510095,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in treating post-stroke constipation. Methods Sixty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constipation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30 in each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cupuncture at the same acupoints.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 and constipation index were adopted in evaluation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after 4-week treatment. Result Marked reduction in MRS score and constipation index was detected after treatment in both of the two groups (P<0.01 or P<0.05), and the reduction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more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Acupoint catgut embedding therapy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in treating post-stroke constipation.

[Key words]Acupoint therapy; Embedding, thread; Stroke; Constipation

猜你喜欢
便秘中风
预防中风应做到八要八不要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中风后复健可针药并用
乍暖还寒时节,警惕中风发生
补阳还五汤合增液汤治疗糖尿病性便秘48例临床体会
生大黄脐疗对COPD稳定期合并便秘患者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便秘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Meta分析
膳食纤维制剂对老年便秘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回药失荅剌知丸治疗中风后痴呆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