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体系” 很不诚信

2011-05-14 13:37何三畏
杂文选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吴先生申报财产

何三畏

关于官员财产申报,中国政府早有制度,只是没有真正实行过。原因虽然都说得含糊其词,但归纳起来,无外乎是“条件不成熟”的意思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哪些条件“不成熟”?6月22日,中央外宣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共产党反腐倡廉情况,中央纪委副书记、新闻发言人吴玉良先生在会上“再重复一遍”说——

“任何一项好的制度,要想行得通、办得到,一定要有一个配套措施和一个水到渠成的环境。对于财产申报制度,我们感到有两个方面的条件是欠缺的:一是要建立起社会的诚信体系,二是信息统计体系。没有这两个体系的建立,我想这项制度实行起来是比较难的。”

这个话的水准,体现在引入了两个满载技术含量的名词:“社会诚信体系”和“信息统计体系”。它相当于说,财产申报制度被废弃,不仅官员是无责的,而且是无奈的,不得已的。谁叫你这个社会没有“两个体系”呢?

可是,为什么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实施,依赖的不是“官员诚信体系”,而是“社会的诚信体系”呢?公众天天苦口婆心在要求官员公布财产(不仅是“申报”),各级官员充耳不闻,难道真的如某位部级官员所说,是因为公众不首先公开自己的财产?我觉得吴先生是不是把话说反了。如果说“官僚诚信体系”跟“社会诚信体系”有什么关系,恰恰是官员的不诚信,摧毁了官僚系统的诚信,殃及整个社会。

众所周知,官员的诚信不是靠口头保证的,不是指望学习道德语录可以实现的。否则,官员们入党时都宣过誓,也就应当诚信无虞,那为什么还贪污受贿,不遵守制度,以致目前还要组织他们到红色遗址去重温誓词呢。原因很简单,官员的诚信必须有制度去保证。具体地说,如果官员们按制度要求,如实申报了财产,财产申报的诚信体系也就建成了。

按照吴先生的说法,不是我们的官员不遵守制度,而是我们的社会缺乏诚信体系。不过,也可以考虑到以下情况:如果大多数官员都不能遵守某一项制度,那么,一种可能是,这个制度太苛严了,是不是需要放松一点,“废制度,保干部”;二,如果这个制度是现代政治的基本制度,如吴先生所言是“一项好的制度”,那就不能退让,就应该称为官僚体系不诚信,不合格。

对一个政府,制度才是最根本的,制度一定大于诚信。如果说要等到政府的“诚信体系”建立起来了,再实行财产申报,这样的道理,谁会相信呢。

那么,“第二个体系”,即“信息统计体系”,是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的前提吗?令人遗憾的是,这只能是同样无力的托词。

理论上,官员的财产和收入是最容易“统计”的。问题是,政府做事,有那么在乎准确的信息体系的支持吗?想想看,政府对老百姓的家庭收入信息,建立过统计体系没有?但这并不影响个税征收。日前公布的最新个税法,仍然一如既往的强悍:只要你家里有一个人,一个月收入超过三千元,就开始征收了,至于你家里其他人都在失业,你的孩子正在接受义务教育等信息,都无需“统计”!

两相对比,政府对公众和公务员,真是倨恭有别啊,这样的德性能不令公众心寒么。而且政府一旦把税收去,怎么使用的又“没有信息统计体系”了。这使得公众纳了税,养了官员,还感受不到尊严,只有受骗的感觉。

当然,考虑到中国特色的复杂性,建立中国官员的财产收入统计信息体系,恐怕是比较敏感的事。因为中国官场,除了合法收入和非法收入,还有“既不合法也不非法”的“灰色收入”,这势必无法进入“统计体系”。此外由于转型历史原因,或腐败的持续,官员们许多财产在统计上可能“不便归类”。这才应是官员财产一直是本糊涂账的重要原因吧。

但这并不是一直含糊下去的理由。历史的旧账一定要偿还,腐败也会有一个终结。现在不公开透明,将给未来堆积灰暗,预留“原罪”。公开透明是现代政府最基本的诚信,甚至合法性。不公开不透明是没有前途的。值得注意的是,从现在开始,这是一项“很容易”的工作,根本无需仰仗吴先生说的“两个体系”,官员不诚信没关系,没有统计体系不要紧,不阻挡网络就行了,网民会把整个官僚系统人肉到阳光下的。

【原载2011年第22期《南方人物周刊》】

猜你喜欢
吴先生申报财产
智者不入爱河,你要对你的财产负责
鼠国要上天之离你十五米
漫画婚姻
神奇的帽子
微笑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