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真是个大负担

2011-05-14 13:37陆娅楠
杂文选刊 2011年9期
关键词:化验B超花钱

陆娅楠

大病重症花钱多

2004年春天,北京市居民李秀荣一家人的生活进入了分水岭。一纸卵巢癌诊断书,将一家人拖进了没有旅游、购物、娱乐的紧日子。

“诊疗、化验、手术、治疗、住院……什么都需要钱,我觉得自己就像个无底洞,全家人都在往里填钱。”李秀荣打开一个绿色的小本,一页页密密麻麻地记录着从2004年以来的各项医疗花费。

打开一张2004年的住院花销结算单,犹如六页报纸首尾相连,密密麻麻地打印着各项花费:床位费两百八十六元、诊疗费七十七元、手术费两千七百二十七元、化验费两千一百七十八元、材料费一千七百七十元、西药费五千九百一十三元、检查费一百五十四元、治疗费两百三十七元、麻醉费三百零五元……大大小小共十三大项。这其中化验费又多达五十五小项,小到三元钱的总蛋白定量,大到九十五元的血清CA—125测定。仅这一次住院、手术的花费就高达一万四千多元。

然而,像卵巢癌这样的重症治疗,需要花钱的地方不仅是住院、做手术。

治疗肿瘤,精确诊断是前提,而越是技术先进、效果明显的诊断项目,越需要自费。比如2004年李秀荣做的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检查,是临床上用以诊断和指导治疗肿瘤的最佳手段,但是需要全自费,一次约一万元。

治疗肿瘤,还要多次化疗,每次化疗都是“钞票铺路”。李秀荣介绍,一次化疗需要五至六个疗程,每个疗程注射六个单位的药。当时,一个单位的药从九百多元至八千多元不等,而且化疗需要配合注射一些配套药物,比如生血小板的针剂,一针又是五百元至六百元。

“副作用小的是高级进口药,但是用这种药一次化疗要花近三十万元,有多少家庭能负担得起啊?”李秀荣当时已经退休,月退休金不足两千元,老伴儿与儿子的月收入约一万两千元。“我们也算是小康之家,两千多元的药还是咬着牙选的。这一次化疗下来,七万多元就没了,相当于我们家半年的收入。”

治疗肿瘤,最怕癌细胞扩散,这意味着整个家庭要陷入“砸钱”的持久战。2005年,李秀荣的癌细胞扩散,她不得不切除脾和三分之一的胃,并再一次进行化疗,术后开始吃中药,花去近二十万元。2009年,她的癌细胞扩散至胆囊、结肠,再次手术,再次化疗,再次服用中药,又花去十几万元。

“或许奇迹真的会出现吧。也许有一天,肿瘤治疗会驶入低价轨道。但愿我能等到那一天。”李秀荣期盼。

小病费用也不低

坐在医院门口,板寸花白的老曾拿着诊断书和药单,望着天空发呆。半个月来的就诊经历,让他一时茫然。

第一天,医生只说了句“抽血化验,B超,然后再说。”他就去排队交了三百七十元,包括血常规二十元、肝功能三十元、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检查三十元、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查六十元、艾滋病毒抗体检查五十元、梅毒抗体五十元、衣原体抗体测定五十元、B超八十元。

过了两天,他取了化验结果,做了B超,没和医生说上话就被支到收费处,交了两百五十元,预约了电子胃镜检查。

两周后,他拿着胃镜结果见到了医生。一句“应该是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有息肉,做个活检”,他又交了一百元的挂号费、检查费、诊疗费。

“药还没开,就花了七百多元,这个月都白干了,老心疼了。”四十一岁的老曾是内蒙古通辽人,在北京一个洗浴中心做锅炉工,月收入约一千四百元。“胃炎是我的老毛病,医生也没看出什么新花样。”

这次看病,老曾的很多“土方子”被医生严重警告了。“人家说了,药不能乱吃,会吃死人的。还说我这胃就是乱吃药吃坏了!”老曾攥着医生开的单子,不置可否。雷贝拉唑钠肠溶片、耐信艾索美拉唑镁肠溶片……这些拗口的名字他不懂,但是他问过价格,一个一百二十一元一盒,一盒七粒;一个八十五元一盒,也是七粒。无论哪一盒药最多只管一周。“一盒药的钱,能买十斤五花肉了!吃肉有劲儿能干活。万一吃药不管用,我就白花钱了。可是要是管用,还要老吃药,那我这工就白打了!”

老曾最终还是没有买药。“回去商量一下。要是以后干不动,现在攒的钱都是救命钱。不到万不得已,不能动的。”他拍拍屁股,起身消失在了拥挤的人群里。

攒出五十万元看病钱

“我俩很少生病,过去不知道看病这么花钱!”高岩和丈夫都在北京的外企工作,家庭月收入约一万五千元。以前,两口子花钱不太算计,基本是“月光族”,女儿偶尔生一些小病,基本在附近医院就诊,再加上补钙、补锌等“营养药”,平均每月的医疗支出大概为三百元,负担不重。

转折点是2010年夏天。一岁多的女儿发烧腹泻两天,因为担心是重病,高岩夫妻俩便早七点赶到北京儿童医院去挂号,没想到大厅里人山人海,两人当时就蒙了。

为了尽快让女儿就诊,高岩只好多花钱。为了挂上专家号,他们多花了四百元找了“号贩子”;为了不排十天的队,能当天照B超,他们花了五百元去医院隔壁的“国际部”拍照。

“还没开药,就花了一千多元,还搭上俩人一天的假,太受刺激了。”高岩回忆,后来给女儿打点滴时,她和丈夫只能挤在楼梯间里,自己抱着孩子蹲在地下,丈夫举着点滴瓶站着,一站就是三个小时。

这三个小时里,周围的病友七嘴八舌,给高岩上起了“就诊课”。

一位母亲向她透露,“隔壁‘国际部环境好,不排队,孩子和家长都不受罪。可是价格贵,一次挂号七百元,打个点滴要三四千元,孩子看个急性肺炎就要花两万元。不过那不是医保医院,你要是有钱,以后就去那里看”。

另一位母亲说:“我亲戚的小孩儿从太原跑到北京来看骨科,折腾了两个月,儿童医院、儿研所、中日、积水潭都跑遍了,每天早出晚归,花了十多万,最后还是诊断不一。这异地不能医保报销,而且大人的工作都耽误了!”

还有位母亲劝她:“小孩儿看病可比大人费钱多了。你自己看病能省,可是为孩子看病花钱你不敢省啊。让你跑哪个医院,做什么检查,你就老老实实做吧!而且给他看病,你要请假、打车吧?要是大病,你得托人送礼找医生、排手术时间、挤床位吧?这些摆不上台面的钱大了去了!”

“其实我们家人现在都还是挺健康的。我存钱,主要是担心。”高岩说,她一是担心孩子挤在医院受罪,而要去私立医院就要多花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钱,所以他们的目标是攒出五十万元看病钱以防万一;二是担心家人患大病、重病,那么全家都可能“因病返贫”,所以也要攒钱。“老话说了,‘有什么别有病,没什么别没钱,要是医保能全报销就好了”。

【原载2011年7月18日《今晚报·世相大观》】

猜你喜欢
化验B超花钱
地质化学化验的误差及成因分析
发愁
B超诊断盆腔炎性包块的临床价值
写字的尴尬
英国流行“B超美甲”
巧用一元二次方程的“B超单”
花前月下
海关总署解读《海关化验管理办法》
流行的徽戏
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