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编委简介

2011-05-16 00:33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吉林大学长春市吉林省

孙建国教授 男,汉族,1956年10月生于辽宁省丹东市,祖籍湖北省汉川市。1978年毕业于原长春地质学院,1981年在原长春地质学院获工学硕士学位。1986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联邦德国进修,后转为博士研究生。1991年2月在联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德国自然科学博士学位。1991年3月至1997年2月先后在联邦德国克劳斯塔尔工业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和汉堡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7年3月回国。曾任原长春科技大学地球物理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及地球物理系主任。现任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吉林大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学科特聘教授、长江学者,吉林大学唐敖庆特聘教授。还是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欧洲地球科学和工程联合会(EAGE)、德国地球物理学会(DGG)以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石油学会等学术组织会员。现任政协长春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地球科学教育指导委员会地球物理与地质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委员;兼任《地球物理学报》、《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世界地质》、《石油物探》、《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工程地球物理学报》等科技期刊编委。

孙建国教授主要从事地下波动理论与成像技术、反射地震资料处理方法与技术、直流电(位)场数值模拟方法与技术、岩石物理学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孙建国教授长期从事地震波与电磁波的传播与散射理论、反射地震资料的Kirchhoff型有限孔径真振幅成像理论和计算技术、稳定电流场和电磁场快速数值模拟中的拟解析近似理论、起伏地表条件下的地震波场和直流电(位)场数值模拟理论与计算技术、钻孔电磁波探测的基本理论、利用偶极天线探测地层电磁参数的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绕射波的射线走时、Fresnel体与归一化几何扩散因子之间的关系(波场分解定理)、互易定理不成立的特殊情况、有限孔径真振幅偏移理论、稳定电流场快速数值模拟的拟解析近似理论等方面取得了国际上认可的原创性成果。

1997年以来,他先后作为负责人和主要研究人员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973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基金项目等科研项目13项,到目前为止共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52篇,其中期刊论文84篇,会议论文65篇,论文集论文2篇,译文1篇。这些文章中有10篇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32篇被SCI或EI收录(9篇被SCI和EI同时收录,4篇被SCI单独收录,19篇被EI单独收录),有3篇论文被评为吉林省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篇,三等奖2篇)。他长期从事一线本科教学工作,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篇,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

孙建国教授于2000年被评为吉林省第六批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5年被吉林省人事厅批准为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工程人选第一批创新人才第三层次人选;2006年被中共长春市委和长春市政府授予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教书育人奖);2006年4月被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评为感动地探先进个人;2007年被评为吉林大学师德标兵;2008年被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中共长春市高校工委、长春市总工会评为长春市师德标兵;2009年被中共长春市委统战部、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长春市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长春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评为长春市优秀归国留学人员。

孙建国教授于1998年获长春科技大学优秀毕业设计(论文)鼓励奖1项;2001年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排名第四),同年获吉林大学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3年获吉林省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2009年获吉林大学第六届校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排名第五),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同年获第六届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排名第五)。

猜你喜欢
吉林大学长春市吉林省
登泰山
奔跑的小浪花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采购与论证分离模式下的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思考与探索——以吉林大学为例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吉林大学等二医院王金成教授简介
“一带一路”下吉林省对外贸易发展潜力研究
难忘的教诲:缅怀原吉林省关工委主任汪洋湖
拾荒助学子 温暖众少年长春市
长春市吉航汽车维修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