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育的摇篮中孕育德育

2011-05-17 09:46宫艳
关键词:思品品德美育

宫艳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习掌握社会规范的基本阶段,而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从小学生年龄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启蒙教育阶段,这个阶段不仅要用知识来培育,更需要美的甘露来滋养。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育,如果没有美,那是不可思议的。”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孩子们几乎是自发地喜爱美的事物,因为美与他们天真纯洁的生命是最为契合的。在他们的“爱美之心”中,包含着许多高尚品德观念的萌芽。因此,保护和发展孩子们的“爱美之心”,就是培养他们向善的心,也就是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打下良好的品德基础。充分发挥教材中的美育因素,寓美育于教学之中,是提高思品课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我认为,美的教育,就是思品课最大意义。具体说来,美育对思品的作用有如下几点:

1让学生在思品课教材中领略自然美。自然界的色彩美和形态美极为丰富,同时,它们又是变化多奇、生气盎然的。“林无静树,川无停流”。整个自然风景都在不停地运动着,而风景中富有动态的形象是最有吸引力的。思品课教材图文并茂,课文中的很多插图向学生展示了祖国大自然的美丽风光:那辽阔的原野,巍峨的山岳、葱郁的森林、碧绿的湖水、奔腾的江河、浩瀚的海洋各有其美的特色,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大自然的美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我爱祖国》一课,教师可向学生出示很多祖国山河壮丽的图画:有雄伟的万里长城,耸立的珠穆朗玛峰、滚滚东去的长江、黄河,秀峰屹立的长江三峡……看到这么多生动的画面,学生自然会为祖国山河之美丽而惊叹、为神州风光无限好而感到自豪,这时教师再加以引导:我们的祖国美吗?美在什么地方?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它呢?层层深入,学生不自觉的就说出了: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这就在美的享受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2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鉴赏美的能力。美和善是相通的,善是美的灵魂,美是善的光华。卢梭在《爱弥尔》中说:“只要热心和才能,就能养成一种审美的能力;有了审美的能力,一个人的心灵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各种美的观念,并且最后接受同美的观念相联系的道德观念。”一切道德规范和道德条文只有当它成为人的心灵的信仰和需要之后,才能在实践中付诸行动。例如《保护环境》的教学,目的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学会保护环境。现实生活中,学生虽然知道身边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环境污染,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这为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影响,水污染了,他们觉得现在有自来水;电池乱扔,对土地的污染似乎也看不出来。大家都觉得这与我无关。因此,在教学时,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森林大肆砍伐;污水排放,河水变质,鱼儿死亡;不可分解塑料袋漫天飞舞……”随着画面的切换,学生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了,摆在眼前的事实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性,“我们要保护环境”的意识立即萌生出来。现在老师可以把嘴闭上听学生表决心了。

3让学生在“明理”中感受到社会美。美是以真为基础的,因此对美的追求可以赢得对真的把握。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不刻都享受着亲人的关爱,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许多孩子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这类课堂在导入时,要把曾经的生活情景重新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有意识的温习、再新认识生活,这对学生的道德形成是尤为重要的。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的重点是感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辛苦操劳。我在作课前调查,和学生交谈中发现,许多学生认为:“父母照顾好孩子的生活,是天经地义的。”有的还埋怨:“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不够,没有其他的父母那么好。”这就需要老师精心选择生活中一些温馨的情景,能打动孩子心灵的生活细节来展示给学生看。如“灯下,妈妈给孩子打毛衣;孩子生病父母精心照顾;晚上,妈妈给孩子折叠第二天穿的衣服;孩子睡着时,妈妈起床为孩子盖棉被”等等。在重温这些每位学生都经历过的生活小事后,可顺势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学生内心深处一定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关心,体会到父母的辛苦操劳。这些都说明美育能有效地促进智力的发展;美育对于培养敏锐的直觉力、活跃的想象力、丰富的创造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让学生在行为实践中塑造美好的心灵。美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美育也无时不可进行,无处不可进行。唱一首“美”的歌,看一场“美”的电影都能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接受一次思想教育,并会从中得到启迪,从而激发他们的创造、开拓精神。在品德教学中,借助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对比、体悟、心理换位和行动实践等途径,实现道德情感的共鸣和升华。如在《走近残疾人》教学,现在的孩子看到残疾人遇到困难,好大一部分学生不是同情而是会嘲笑他们。所以我用三个情景让学生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第一个是用红领巾蒙住眼睛,从门口走到指定地点取东西,第二个是让学生扮演聋哑人用手语或肢体语言表述清一件事情,第三个让学生扮演肢残者,一手背后、单手穿衣、扣扣子。最后,请学生谈谈模拟体验后自己的感受,使情感得到升华。也能在行动上主动帮助残疾人了。

5让美育与思品在时空中回归生活。理论联系实际是品德课的最大特点,“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导生活和发展生活”的理念是新课程对品德学科教学的最深刻阐述。能否使学生把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并使之科学化和持久化,是品德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引导儿童从教材通向生活,把教材承载的价值、目标和儿童的生活有效地链接起来。如在《寸金难买寸光阴》一课中,我就利用杨利伟和“神六”等当时的一些热点新闻资料来说明珍惜时间的重要性,选取学生听得到、摸得到的例子,有利于激发的学生的兴趣,提高課堂教学有效性,学生的体会也更真切,这毫无疑问比课文中数据要更有说服力。

6在教师的人格魅力中塑造学生的行为美。教师优美的语言是有声的行动,教师充满爱的行动是无声的语言,前者使学生信服,后者使学生佩服。所以,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事事处处以身作则。要求学生讲卫生,见到垃圾教师先弯腰;要求学生爱国,升旗时我们首先肃立;要求学生守时,教师不能迟到早退;每次劳动,教师应该带头干,这样,身体力行,潜移默化中让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做到“以德感人,以德服人,以德育人”。教师处处都能以身作则,时刻都能注意自身形象和表率作用,学生就一定能受到感染,进而达到品德教育目的。因此, “无声的教育”却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课程是在小学中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有他得天独厚的优势。综上所述,在思品课中引入审美理念,通过感受美、体验美、创造美的教学,将道德规范的强制性逐渐转化为意志选择的自由性,从而使学生由他律转化为自律。才会在道德教育日益被重视的今天,发挥出其作为德育主要阵地的应有的作用。《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课程是在小学中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在本学科教学活动中实施美育有他得天独厚的优势。

猜你喜欢
思品品德美育
浅谈美育对特殊儿童的影响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广西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育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好学者贤
初中思品课堂有效性的构建方略探析
美育教师
班里那点事儿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
当前学校美育实践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