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掌是如何变成猪脚的

2011-05-30 05:50沈嘉禄
新民周刊 2011年41期
关键词:猪脚熊掌刘师傅

沈嘉禄

因为好吃,我认识不少厨师,刘师傅就是其中之一。刘师傅在一家京帮馆子掌了三十多年的铁勺,拿手菜是红扒熊掌。60年代初他还是个学徒,就跟师傅去北京钓鱼台做过这道名菜,“文革”中有人逼他交代是为哪个走资派烧的,他咬紧牙关不说,结果被红卫兵打得半死。

六年前刘师傅退休,被私人饭店的老板请去发挥余热。但现在法律不准卖熊掌了,他的一身武功就成了屠龙之术,心里憋得慌。有一次,一个广东食客跟他说,他有朋友在广东某市开饭店,野味卖得火,还从东北搞来一些熊掌,问刘师傅想不想露一手?刘师傅听说广东那边管得松,老板工资开得还蛮高的,心动了。

去广东的火车上,刘师傅跟同行旅客吹起了牛皮,一个小青年自称是吃遍天下的美食家,听他聊起如何做熊掌,就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刘师傅也当即留了地址手机,约定到了这个城市,可以到饭店找他,亲口尝尝熊掌的滋味。“我要让你体验一趟乾隆皇帝下江南的感觉。”他说。

到了那里,刘师傅亮出了绝活,红扒熊掌确实有皇家风范,老板与食客都很满意,请客时面子大大的。一个月后,那个小青年果然寻来,落座后点熊掌,服务员说:“这个真没有。”翻菜谱,真的找不到。他就让传话要见刘师傅,刘师傅一出来,就让他吃红扒熊掌。吃了一半,小青年表示要打包回去给老婆尝尝。刘师傅夸小伙子懂得疼老婆,就送了他一只烧鹅左腿(家鹅常以左腿独立,肉紧实,最好吃)。

谁想到,第二天那个小青年带了两个人,扛了摄像机找上门来,同行的还有七八个戴大盖帽的工商局干部。他们像缉毒警察一样,推开数人直扑厨房,打开冰箱门,扯出一只蛇皮袋。倒出一看,是几十只冻得邦邦硬的猪蹄子。小青年一看猪脚就傻眼了,问刘师傅:“昨天我吃的熊掌在哪里呢?”

刘师傅说:“你昨天不是吃进肚里了吗?”

“是啊,我说是生的原料,在哪里?”

这时饭店老板闻讯过来,把那个小青年狠狠推了一把:“什么熊掌?我们遵纪守法,从来不卖野生动物的。”

刘师傅这才连击自己额头:中了奸计了,什么美食家,记者!

青年记者瞪了刘师傅一眼:“昨天你不是给我上了熊掌?”

老板递了一个眼色给工商局的干部,大盖帽就对那个电视台记者说:“你们记者就喜欢虚张声势,无中生有。你这个情报不可靠,害得我们白跑一趟。我告诉你啊,这是一家先进企业,利税大户,领导三天两头来的。再说我们平时管理也很严,野味一冒头,就坚决打下去,亲爹妈打招呼也不管用。”

青年记者从兜里掏出一个塑料袋,里面有几片冻得白花花的肉片:“那你们看看,这到底是什么?”刘师傅一看头就大了,这就是昨天他吃剩打包的熊掌呀。不过工商局的干部就是有水平,他们一把抢过塑料袋,很仔细地看了看,还嗅了嗅,对着摄像机镜头晃了晃说:“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是猪脚,不是熊掌。”

青年记者急得两眼红了:“明明是我昨天在这里点的熊掌,你们……”

大盖帽照样笑眯眯,“这个师傅是跟你开玩笑的。这家店的猪脚很有名,顾客都叫它赛熊掌。”

“对,老子这里的猪脚就是赛熊掌,人见人爱的招牌菜。”老板也说,电视台的摄像抓住机会给了他一個特写。

那个青年记者想要回塑料袋,大盖帽怎么肯给?嗖地一下扔泔脚缸里了。刘师傅看到大盖帽和老板笑得跟大首长似的,风度好极了。只有记者和摄像气得不行,临走前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

第二天饭店老板就跟刘师傅结了账,叫他回上海。回到家里,他把自己关在家里不敢出门。

刘师傅后来给儿子打工,开一小饭店专门卖猪脚。他将红扒熊掌的技法整治猪脚,酥而不烂,弹性十足,食客近悦远来。小店挂的招牌就叫“赛熊掌”,生意火爆,吃猪脚要排队。

猜你喜欢
猪脚熊掌刘师傅
潮州佬卤猪脚,香菇苹果去腥味
成年人:鱼和熊掌我都要
冒死护友
猪脚药用功效多
梅兰芳容人之失
心锁
想“走红”,不得用点手段吗
既要环保,还要产量,鱼和熊掌如何兼得——谈新形式下如何肥水
黄雅珍:“鱼”与“熊掌”可兼得
心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