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堵,还是添堵?

2011-05-30 10:48张襦心
新民周刊 2011年1期
关键词:外地人摇号公车

张襦心

几乎所有的人都担心,有出题的,就有解题的。摇号不仅约束不了“特权阶层”,还会给“权力寻租”和黄牛党留下可乘之机。

北京“堵城”的名声举世皆知。

8月,一场交通拥堵让京藏高速公路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停车场”,上千辆车滞留绵延100公里,瘫痪了10天,成为全世界的热门新闻。

9月17日的一场小雨,导致羸弱的交通几近“瘫痪”,拥堵路段超过140条,被北京市公安交通管理局称作有史以来路况最差的一天。

Facebook创始人扎克伯格12月22日拜访新浪,本来约见的时间是十点钟。但扎克伯格听说北京堵车厉害,提前出发了,不幸早到了一小时,又不好意思提前给新浪负责接待的人打电话,只好在楼下的百怡咖啡苦等。直到曹国伟的助理陈春在微博上看到博友上传的照片,才惊奇地得知:客人居然已经等在楼下了!

扎克伯格未雨绸缪,可赶着上班的北京人哪有那么多的“提前量”啊!

就在23号治堵新政发布当天,CCTV2请了北京大学冯长春教授来演播室解说交通拥堵,结果节目开始了,冯教授还没赶到现场,他被堵在了西三环上了,只好在车里电话连线……有观众评价说,这个节目真是给力。

“政府不能只顾卖车、拉动GDP,不进行总量控制!”这是在新政之前,记者听到的民众呼声。

一位人士为记者打了个比方:“我家附近有个网球场,早年门可罗雀,新来的老板很精明,到处去论坛发帖,提供了令人无法抗拒的诱惑:打网球,送免费陪练!这下买球卡的人激增,场地一下子火了。然而好景不长,越来越多的人涌进来,尝到了甜头的老板还是在外拼命拉客,导致场地爆满,甚至需要提前两个星期预定,原来买卡的人纷纷退订。”

这其实就是一个北京堵车的缩影,只不过换个城市比换个球场的成本要高太多了。按韩寒那篇搞笑预测《北京长期单双号限行之后》,人们大规模抛弃北京的时间,至少要等到2015年。

一位北京土生土长的女孩写下这段话:“20年前,我从未想过离开这座城市,因为当时我才10岁,北京还很舒适。现在,我也不想抛弃这座城市,虽然北京确实已经不再适合居住;未来,或许我们不得不逃离这座城市。”

对这个城市的高端人才来说,已有人在酝酿拿脚投票。周日的中关村,因为周围几家商场的促销,比往日更为拥堵。一位想去海淀图书城的北大高材生,被卡在路口进退两难,瞬间决定:“离开北京,去上海工作。”

限牌摇号的初衷无疑是为了减少机动车增长的数量。根据新规定,2011年北京新车发牌数限制在24万张,是今年的三分之一左右。

但令人惊奇的是,新规出台后,缘何嘘声一片?

没有最堵,只有更堵?

“虽然一直有这样的谣传,但等细则出来之后,还是有很多让人不能接受的地方。”蒂娜告诉记者。

“我本来只有一台车,限号那天,我还有一天不能开车。如果不出这个政策,我不会赶在缓冲期又去买了一台,这样限号那天还能开。我心里觉得:‘我是在添堵了。像我这样的人,肯定还有很多。”

“我原来无所谓买不买。住的离公司很近,走路就到了。但在网上看到北京市明年将实行‘既限拥有,又限使用的治堵措施,心想这事跟中彩票似的,万一我手气一直不好,那不是永远都买不到了?就去抢了一辆。”一位技术工程师告诉记者。

“还差20公分,我就撞上去了!”郭玮惊魂未定:“最近北京街头出现了不少这样犯晕的,都是没上牌的新车。开到立交桥底下搞不清怎么走了,马路中间突然一个急刹车。幸亏我反应快,要不然就是一起追尾事故。半数以上的拥堵都是事故造成的。”

最让他纳闷的是,号称史上最严厉的“北京治堵方案”,尚未公布就开始惹祸。正如有人士在微博上揶揄:“下班之前往窗外一看,路上堵得异常厉害。突然想起今天北京治堵新政公布,也就不觉得奇怪了。”

“12月13日,北京才开始就限车治堵政策征求各方意见,但早在一个月之前传言就出来了。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470万辆。本来就是因为已经太堵了,才出的紧急措施。就现在路上的局面,一辆车不增加都缓解不了。结果政策机密泄露,反而导致三天汽车的销售额超过往常一个月的,上演了一场与政策初衷南辕北辙的戏码。看来短时间内,北京没有最堵,只有更堵。为什么提前这么久就有传闻了?为什么没有任何人想到要求去追究泄密者的责任?会不会等大家抢完车,到1月1号,再来个单双号限行?”

任由传闻兴风作浪,任由市场风起云涌,这让财经评论员叶檀产生了一个更阴谋论的想法:“是否把存量房与存量车消化了之后,另一版本的限车令就会出台,来个瓮中捉鳖呢?”

外地人〈港澳台及外籍人士〈北京人?

姜文在《让子弹飞》里,让张麻子在衙门口宣布自己来鹅城只做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公平!”

北京治堵方案在人心惶惶中“出世”,新华社报道也特意撰文指出:“城市治堵须多一些公平考量。”

以纳税凭证为门槛“限外”,在北京,已不仅用于购房,也用在购车上。限制外地人购房仅仅要求“在本市缴纳个税一年以上”,而购车则需“持本市暂住证且连续五年以上在本市缴纳社会保险和个人所得税”,才能参与摇号,要求显然更为苛刻。

“在我们公司,抢着买车的都是外地人,北京本地人都很淡定。人不仅分三六九等,而且分得很明显。本地人想买车就买车,想卖房就可以买房,还可以申请经济适用房、两限房。但外地人,有钱都没用,要凭资格才能买。不仅是对本地人、外地人区别对待,而且外地人也被分为两个等级,在京居住的港澳台人员和外国人就不受限。”蒂娜谈道:“我们已经有同事在微博里说:我鄙视这个城市。”

“所有的细则中,我最不能接受的就是限外这一条,不仅有失公平而且涉嫌地域歧视,可以说是治堵方案中最大的败笔。”唐先生气愤地说:“欧盟把国家的壁垒都给取消了,人口、资金自由流动。全国其他城市都在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北京曾把户籍作为购车的限制手段之一,后来取消了。这一次遇到难题需要解决,就首先拿外地人开刀,还搞这种地方主义,开历史的倒车。我在北京呆的时间够长了,一直没把自己当外人。突然发现,不是这么回事。我就觉得,我很爱北京,但北京不爱我!”

有人开玩笑地说,随着种种“甄别”政策出台,北京本地剩女即将抢手。

不患寡而患不均

“这次治堵措施跟之前的一些办法相比,是‘最严厉的,可是也是最仓促和对公众利益侵害最大的。”一位评论人士指出。

“我这几天都在忙着打听二手车政策。”京城著名的摄影师王凯诉记者:“一般人买第一辆车的时候,什么都不懂。开着开着对车有感觉了,就需要优化一下。像我手上有辆06年的车,一直觉得动力不足,想卖了换个新的,这回砸手里了。我不卖旧车,就买不了新车。那些买我旧车的人,还以为自己是帮了你,恨不得你给他钱,价格肯定上不去了。而且现在摇号才能去买车,既然费了那么大劲摇到了号,肯定不会想去买一辆二手车。将来我这车,估计只能卖到河北去了。不管怎样,政策出台的那一刻,它的价值已经迅速缩水,这损失谁负责?”

“北京治堵所谓‘管建限三管齐下,但我认为都没有抓到根子上。有关部门该限的没有限,该做的没有做,道路拥堵的责任却要私家车主承担,仅通过限制老百姓行为的方式来治标,比如摇号、上调停车费、收取拥堵费等。”

对此崔永元有段经典评论:“北京机动车400万辆,东京、纽约各有800万辆却没有北京堵,这显然不仅仅是车多车少的问题。现在听到的方案都是准备拿私车开刀我反对,应该先向道路管理部门开刀,再向交通管理部门开刀,再向公交设计与实施部门开刀。顺便说一下,那些多此一举的收费站都可以开一刀,因为人类早就创造了不阻碍交通的收费方式。在北京,还可以向特权车狠狠来一刀。好刀要用在刀刃上。”

全国人大代表叶青认为,如果北京公车与私车比例能降到1∶9,估计治堵的效果就更明显了。

“一般人上下班只在路上跑两个小时。但公车就不一样了,接送就要一个来回,再加上油费报销,夹带办点私事,一辆车顶好几辆,大大增加了道路车流量。”郭玮认为。此次缓堵综合措施,对公车同样提出了严格限制。

治堵新政规定:“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各级党政机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不再增加公务用车指标。”

但公车零增长,谁来监督?

此前曾有记者向有关部门了解现有公车数量,对方告知:此乃敏感数字,不便透露。

据新华社消息,2006年为应付11月初在北京召开的中非合作论坛,京城强制对政府机关、单位和驻京部队将约49万余辆公车入库封存。

叶青提供的数据显示,北京目前的公车保有量约70万辆,在400万辆乘用车总量中,比例占到17.5%。

而在北京市近日公布的一份问答体的政策解释中,指出在京各级党政机关的公务用车共为4.5万辆,并称此乃迄今为止本市公车数量统计的一次最权威披露。

4.5万与70万,是逾15倍的差距。那所谓的零增长,“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据一位交管人士透露,如果北京的交通规则、管理方式到位的话,至少能够将通行状况提高30%。

如果说北京被称为“首堵”,西直门立交桥,便是不折不扣的“堵王”了,被公认为“市政建设史上一个败笔”。

“每天上下班高峰期,西直门的堵车都是异常壮观的场面。即使老司机,车开到这个迷魂阵里都会犯糊涂,每一时半会绕不出来,不知道设计者当初是怎么想的。还有我每天上四环的入口,本来那里放了一个入口的标志,后来把口往前移了50米,但是标志牌并没有跟着往前移,估计是交管部门懒得挪动。导致很多车都在排在那里死死地傻等,而真正的入口空得很,不必要地把车速都降低了,这种亟待优化的地方很多。”郭玮认为。虽然每天的堵车,让郭玮一上路就“血压升高”,但他还是表示,开车是必须的。“有天限行,我在5号线北苑北地铁站等了6趟地铁,都没有挤上去。”

5号线的北端是号称““亚洲最大社区”的天通苑,拥有30多万人口。“地铁开过来就是挤得满满的。假如出来一个人,你还能挤进去一个。如果一个都没出来,你就只能看着它开走了。最后我是看到连一个淑女都挤上去了,才不管不顾搏了一下,要不然我还得等第七趟。幸亏我是一个人,如果还带着孩子去幼儿园,那就更不可能挤上去了。从那以后我就想,哪怕限行我也开车。等什么时候我在北京乘公交能有尊严了,我就不开车了。”

采访中,几乎所有的人都担心,有出题的,就有解题的。摇号不仅约束不了“特权阶层”,还会给“权力寻租”和黄牛党留下可乘之机。郭玮告诉记者,他在地铁里恰好听到一位中年女子给家里亲戚打电话:“三舅,摇号的事情你知道吧?我预约排了一个号,你给安排一下了……”

有位网友说:“看过一部片子,说某个制作钟表的大师,他在做钟的时候,每次发现有什么问题,不是去修正原来的设计,而是在不断增加新的设计来平衡,最后那个钟的内部就变成了一个无比复杂的环环相扣的结构。一旦不准,除了继续增加来平衡之外,别无他法,直至崩溃。希望北京治堵不要变成这样。”

猜你喜欢
外地人摇号公车
209亿!广州第二批集中供地完成,再现摇号地块!
中央机关有多少辆公车?
shock of THE NEW
“公车上书”不是“戊戌变法”开始的序幕
“摇号”的实质——三论“合理定价抽取评审法”
深圳车牌首次摇号 纯电动车指标遇冷
村里的外地人
村里的外地人
第二批公车拍卖总成交902万元
沉默的堰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