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是一门逻辑课

2011-05-30 17:13黎远
新民周刊 2011年15期
关键词:卡特里娜言行飓风

黎远

某天上班,发现好多朋友的MSN名字改成“不行了,坐地铁上班!”原来他们平时不坐地铁而是开车,而一夜之间汽油贵了,需要借此发泄一下。关于油价,有关部门给了很有力的解释:第一,利比亚打仗,全世界都涨;第二,油价长期与国际市场倒挂,得涨上去;第三,国内汽车等高能耗产品消费不理性,排队加油、拥堵等不经济的现象严重,以此制约。

先说打仗吧,应该说,这种突发事件影响油价本来无可厚非。在美国,伊拉克战争爆发,油价涨;卡特里娜飓风,油价涨,最贵的时候差不多6美元一加仑,加油站的牌子恨不得每小时就来换一次。但美国人民没啥怨言。因为打完仗了,飓风过了,油价该多少又回多少了。似乎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在提价前排队加油才是有意义的——因为先加点,省着点用,过不了几天可能就回去了。但有些国家就不同了,每当产油区打仗,油价应声而涨,但打完了仗,咋忘了降回来?直到等来了下一场战争……

再说油价倒挂问题。其实我倒不赞同很多网友说的“油价与国际接轨了,收入为什么不接呀”,大家去买LV包的时候,为什么不要求收入和法国人看齐?只是我依稀记得前几年有一个重罪,叫“走私成品油”,就是把国外的油走私进来卖。话说那个时候属于涨价前,油价应该更低。居然有人可以从国外搞到便宜的油运进来冲击国内市场?他們家难道是打油井的?他们从国外去买高价油,拿到国内,按“长期倒挂”的价格卖给国内的人——甚至要更便宜——这么说,他们还往里头贴钱?

最后是汽车消费的问题。这实在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逻辑。且不说油价涨了以后是不是真的可以有效引导汽车消费,就算是能吧,但涨价后,拥堵和低效并没有缓解呀!且不说这么多车是谁搞出来的,一会鼓励汽车消费,振兴汽车产业,一会搞摇号,搞得大家购车如抢白菜一样,到现在还要鼓励小排量节能汽车——难道车小且节能的汽车就可以不拥堵?

政策出自不同部门,但在百姓面前,要谈油价真不容易,不仅要和先前自己的言行统一,还要和其他人的言行协调,把前后左右的口径都统一一下。这的确不是个量化计算的问题,是一道先得把时间和空间关系都理顺的逻辑难题。作者邮箱:bigyuanli@hotmail.com

猜你喜欢
卡特里娜言行飓风
飓风来袭
卡特里娜的水晶洞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绅士的抉择
绅士的抉择
揭开杀手真面目
疯狂的“杀手”
妙语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