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铁路”/“孔明学院”/“唯官是尊”/“粉丝政绩”/“药家鑫杀人案”

2011-06-08 03:56
当代党员 2011年6期
关键词:药家中国青年报孔明

“怀旧铁路”

河南周口市郸城縣竟在县城中耗资近千万元修建了4.5公里长的观光窄轨铁路,铁路一建成就成了烂摊子,有关部门却称花费近千万元建窄轨铁路是为了满足群众的“怀旧”情结。

——郸城县有关部门对斥巨资修建观光窄轨铁路的解释,实在是让人匪夷所思。所谓修建观光铁路的初衷是出于满足群众的“怀旧”情结,无异于是假借民意的旗号,干着群众所嗤之以鼻的事情。稍作分析,“怀旧铁路”其实就是当地主要领导干部“拍脑袋”决策的产物,就是败家子工程。而类似的“拍脑袋”决策在现实中并不鲜见。“怀旧铁路”事件的发生,再次表明一些地方、一些部门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和严格的问责机制。尤其是对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制约、问责还远未到位。

(摘自《法制日报》钟其东/文)

“孔明学院”

今年3月,湖北襄阳学院正式成立了孔明学院,并设立“诸葛亮一班”和“诸葛亮二班”。目前已有500多名学生报考了该学院。

——孔明学院,头衔不小,名声很响,不过,仔细辨之不难发现,孔明学院不过是个大忽悠,是当下各地历史名人争抢战在大学的延续,说白了,孔明学院就是襄阳与南阳争夺诸葛亮故里生下的怪胎。教育是教育,营销是营销,我们不能为了推出某个城市文化品牌,而拿学生们的前途与命运来作宣传海报。

(摘自《扬子晚报》张立美/文)

“唯官是尊”

《中国青年报》对5440名青年进行调查:66.6%的人表示想当领导,明确表示不想当领导的只占4.8%。

——青年为何热衷于当领导?时下,中国社会“行政化”的触角无所不在,“行政化”的力量无比强大,没有人能置身事外,正处在事业成长期的青年,对此当然格外敏感。只要进入行政序列,无论是现实的待遇还是事业的发展,从此都将进入快车道。活生生的现实,当然会影响青年的判断。“唯官是尊”的价值取向,正使青年的上升通道越变越窄。

(摘自《中国青年报》胡印斌/文)

“粉丝政绩”

许多官员开了微博后,并不在意自己的活跃程度,甚至关闭了评论功能,但很在意粉丝的多少,成天要求管理员用“非常手段”为他们增加粉丝:“粉丝数量也代表了政绩,粉丝越多,越好向上面交差。”

——既不让网友说话,又极力拉拢粉丝:“粉丝政绩”是形式主义的一种现代发展形式,“粉丝政绩”的表面载体是微博,实质载体则是某些官员形式主义的惯性思维和政绩情结。官员微博因其公共性、服务性,而容易成为网友的关注对象,这就给一些官员提供了时髦的作秀媒介。

(摘自《羊城晚报》李英锋/文)

“药家鑫杀人案”

4月22日上午,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药家鑫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网民纷纷长出了一口气,称赞这是“正义的判决”。此前,某些媒体和个别专家试图引导民众忘记药家鑫是一个连刺八刀的残忍罪犯,而把他视为一个犯了错误的孩子加以体谅。网络专栏作家老愚撰文《我们为什么害怕药家鑫不死》:“大家从心底感到恐惧,觉得那把匕首就将捅向自己,强势人群一旦觉得你不顺眼,刺死你时,更加没有顾忌,还有那更加可怕的黑手,越过法律的挡箭牌,直接把‘特立独行的你弄走。”成都年轻网友龙威在微博中警告:“中国和药家鑫只能活一个!药活了,老百姓将对中国失望!”

(摘自《中国青年报》祝华新/文)

猜你喜欢
药家中国青年报孔明
吴孔明院士在晋指导植保工作
我爱孔明锁
我心目中的“暖闻”——中国青年报的“暖闻·暖心”之路
众筹来的2018新年献词——中国青年报“强国体”出炉记
《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人物通讯的表达特色
个案裁判的论证和接受——对药家鑫案的反思
也说『个个孔明诸葛亮』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
容易写错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