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刺法与巨刺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分析

2011-06-12 08:05楚海波付俊丽廉全荣董华丽赵高峰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1年23期
关键词:经络偏瘫针刺

楚海波 付俊丽 廉全荣 董华丽 赵高峰

郑州市中医院 郑州 450003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1.1.2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1995年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1]。符合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梗死、脑出血等急性脑中风的诊断标准,并且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未接受手术及溶栓治疗。

1.2 纳入标准 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辨证标准,年龄40~75岁,发病在2周以内的住院患者,偏侧肌力≤3级,并签订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1)年龄<40岁或>75岁;(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3)经检查证实由脑肿瘤、脑外伤、脑寄生虫、代谢障碍所致的偏瘫患者;(4)妊娠期妇女及不愿接受针灸治疗者;(5)合并有心、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精神病患者;(6)治疗过程中依从性差、自动退出或因其他原因引起严重不良事件者。

1.4 分组及样本数 设计纳入150例,按20%比例可能发生脱落或丢失,实际纳入病例为180例,全部病例来自我院2009-04~2011-02脑病科住院中风偏瘫患者。所有纳入病例按就诊先后依次分为缪刺组、巨刺组、传统针刺组,每组60例。

1.5 治疗方法 3组均参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2005版》接受神经内科的基础药物治疗,在急性期生命体征平稳48h,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9分时开始进行三种针刺治疗。针刺选穴:上肢选取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下肢选取环跳、髀关、伏突、足三里、三阴交、解溪、太冲。肝阳暴亢型:加肝腧、肾腧;手法:用捻转与提插相结合的泻法。风痰阻络型:加脾腧、中脘、丰隆;手法:用捻转与提插相结合的平补平泻手法。痰热腑实型:丰隆、阳陵泉、十二井;手法:用捻转与提插相结合的泻法。气虚血瘀型:加脾腧、胃腧、气海、关元;手法:均用捻转与提插相结合的补法。阴虚风动型:肝腧、肾腧;手法:均用捻转与提插相结合的补法。

操作方法:缪刺组和巨刺组均选健侧穴位为主,传统针刺组选取患侧穴位为主。缪刺组要求浅刺,中络即止;并在拇指少商穴、足趾大敦穴点刺放血。巨刺组进针较深,直达经脉,2组均根据辨证虚实分别给予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手法,要求病人有针感。缪刺组和巨刺组,瘫痪轻者,要求病人活动患侧肢体;瘫痪重者,要求家人或陪护帮助患者活动患侧肢体,30min/次。

传统针刺组运用快速无痛进针法,将针迅速刺入皮下,使针刺区域有酸、麻、沉、胀感,根据辨证虚实分别给予补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手法。

3组每次均针刺30min,均采用G6805Ⅱ型电针仪,通电30min,刺激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1次/d,5次/周,共治疗4周。

1.6 疗效判断标准 (1)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I评分);(2)残损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FMA);(3)日常生活能力(ADL)的评测采用修订的巴氏指数(MBI)。

1.7 统计学方法 在开始针刺治疗之初24h内填写一般情况,在治疗前、治疗后4周由同一医师检查并填写临床观察表,建立各个患者的记录观察档案。统计要求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其中治疗前后对比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对比用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缪刺组2例病人要求停止针刺治疗;巨刺组中途2例病人家属要求停止针刺治疗,2例放弃治疗出院,1例脑梗死病人治疗中大量脑出血突发脑疝而死亡;传统针刺组1例未坚持针刺治疗,1例转外院,1例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转ICU。共脱失病例10例,最终纳入病人170例。各组性别、中风类别、年龄、病情轻重程度经检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疗效观察

2.2.1 各组总有效率比较:各组患者总有效率评定经Ridit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各组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2 各组患者NFI评分比较:组内对比: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3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各组患者NFI评分比较 ()

表2 各组患者NFI评分比较 ()

注:缪刺组和巨刺组比较,✚P=0.71>0.05;缪刺组与传统针刺组比较,★P=0.451>0.05;巨刺组与传统针刺组比较,◆P=0.254>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缪刺组 24.19±4.19 11.55±4.47✚★巨刺组 23.71±3.80 11.62±4.20✚◆传统针刺组 23.61±3.41 10.72±3.95★◆

2.2.3 各组患者FMA评分比较:组内对比:3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3组治疗后相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各组患者FMA评分比较 ()

表3 各组患者FMA评分比较 ()

注:缪刺组和巨刺组比较,✚P=0.536>0.05;缪刺组与传统针刺组比较,★P=0.447>0.05;巨刺组与传统针刺组比较,◆P=0.184>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缪刺组 17.00±2.51 40.86±2.92✚★巨刺组 16.44±2.38 41.10±2.53✚◆传统针刺组 16.32±2.49 40.39±2.16★◆

2.2.4 各组患者MBI评分比较:组内对比:3组治疗前与治疗后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对比:3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各组患者MBI评分比较 ()

表4 各组患者MBI评分比较 ()

注:缪刺组和巨刺组比较,✚P=0.088>0.05;缪刺组与传统针刺组比较,★P=0.154>0.05;巨刺组与传统针刺组比较,◆P=0.642>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缪刺组 46.72±6.66 69.48±9.72✚★巨刺组 48.45±6.45 72.00±6.78✚◆传统针刺组 48.42±7.02 71.49±7.07★◆

3 讨论

缪刺、巨刺之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为机体一侧有病,于对侧肢体选取经穴治疗的方法,是中医传统经典针法之一。祖国医学认为,人体左右两侧的经络在生理上是相互调节、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在治疗上是相互调整的[2]。经络本身“上下相连,左右贯通”,奠定了针刺治疗中风的理论基础[3]。针刺健侧穴位调动其经脉之气以驱患侧同经之邪,所以当一侧经脉阻塞时,可通过调节对侧同名经或相应腧穴,起到调整左右气血偏盛偏衰及整体气血再平衡的作用[4]。缪刺、巨刺法就是建立在这一基础上通过针刺对侧穴位来调畅气血、疏通经络,从而治愈疾病的一种针刺法。卒中偏瘫是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生理功能丧失的结果,在针灸治疗中,病变侧的经络气血阻滞不通,组织器官功能已被损伤,单纯治疗患侧虽然对患肢功能恢复有一定的作用,但却只是治标不治本,而通过治疗健侧,疏通健侧的经络,促进气血的运行,最终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调整机体平衡的作用,从根本上给予治疗,则更有利于提高疗效,缩短病程。又因中风患者偏瘫侧肢体的经络处于气滞血瘀的状态,其生理功能随之减弱,而健侧生理功能旺盛,刺激健侧腧穴更能沟通左右,从阳引阴,阳中求阴,可较为迅速地促使气血流通,改善患侧功能以达到平衡阴阳的目的。因此,缪刺法、巨刺法和传统针刺法一样也应广泛应用于卒中偏瘫的治疗,以丰富中风偏瘫的治疗手段。

[1]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 .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7,17(5):312.

[2]刘光亭 .巨针巨刺治疗脑梗死206例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4,2(3):144-145.

[3]解秸萍 .巨刺法神经解剖学机制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1997,16(2):28-29.

[4]林志诚,陈立典 .巨刺法的研究概况和思考[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8):51-53 .

猜你喜欢
经络偏瘫针刺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肩痛的疗效观察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经络考证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