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优化经济结构模式的秦州区水资源合理配置

2011-06-12 03:50尹亚坤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1年4期
关键词:秦州全区产业结构

尹亚坤

(甘肃省水利水电学校 兰州 730021)

天水市秦州区位于甘肃东南部,是天水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区总水资源量为23180.59万m3。

全区社会经济发展所需水资源取自当地地表水、地下水及少量过境水。

虽然依据统计资料,现状年 (2005年)总水资源量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但由于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导致全区、尤其是藉河流域缺水显得非常严重,缺水率达4.14%~6.10%。随着全区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预计这种区域性缺水情况将更加严重,极大地制约全区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因此,有必要对全区水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对产业和用水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转变经济方式,发挥区域资源互补作用,保证全区在未来中长期年份中可持续协调发展。

1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根据秦州区1997年至2005年的统计资料,全区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及产业结构如表1所示。从表1可知,秦州区三产结构在逐年调整,第一产业比重自2001年后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自1997年来逐年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则逐年上升。因此导致全区GDP呈较大速度逐年增加。

全区2003年后,为保证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实行退耕还林 (包括将部分经济林转变为生态防护林)政策,但由于合理的调整粮经比例、发展高效农业,全区粮食产量在稳定上升。

作为天水市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于全区大部分土地为山地面积,所以第一产业在全区的经济发展中贡献率较低,提高人均GDP,只能依靠第二产业和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由于水资源的区域分布不均,导致工业、生活服务中心的藉河流域难以适应更快的发展,最终只能以牺牲区域生态环境而换取暂时的利益。

同时,统计资料也表明,藉河流域地下水利用已经在全区形成大面积地下水位漏斗,并且这种情况还在不断恶化。所以从区域内部挖掘潜力,在调整经济结构的模式上使水资源配置与利用更加全理化,是现阶段乃至中长期阶段秦州区所必需的一种有效方法。

表1 秦州区社会经济发展统计资料

2 优化经济结构的判断标准

优化经济结构是指,从客观上合理配置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比例关系,促进各部门要素的有效利用。根据发展经济学的观点,经济增长意味着经济结构的转变。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可知,合理的经济结构其核心的内容是资源的合理配置[1,2,5]。

判断一个地区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是否达到最优,主要是看各部门发展是否合理利用了发展资源;部门之间的发展是否协调;是否存在“瓶颈”产业;是否在保护好生态环境的同时取得了最佳经济效益[3,4,6]。由于各地区资源存在有差异,衡量物质生活的标准也存在差异,所以在制订判断标准时也就有相应的差异。本文采用产业结构总协调度模式对秦州区2001~2005年期间的三产结构进行评价,最优经济结构采用世界银行借助于多个国家的增长模式,并依赖于联合国采用的统一系统,采用101个国家、地区1950~1970年大量的观察依据所得出的不同经济结构的产业变化结果为边界条件[7,8],并根据秦州区2001~2005年各部门的产业结构计算得到秦州区2001~2005年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及总协调度见表2。所用计算模型如下。

式中:xi,ui分别表示实际生产结构和优化生产结构;Ki表示部门发展偏离度,其越大表示部门偏差越大;k表示总协调度,其越大表示结构优化性越好。

表2说明秦州区这几年经济总协调度较好,但农业部门偏差度过大。这是因为该区山地区域较多,可耕面积相对过少,因此耕地承载能力小,对经济贡献率低。其他部门偏差度趋于合理,说明秦州区的产业增长速度处于合理状态,今后中长规划年的发展步履应按该速度继续运作,但不能过大,过大将会导致产业结构协调失衡,会出现发展极不均衡的局面。三产结构的比例调整,应在原有基础上逐步慢慢调整。

表2 秦州区产业结构分析

3 规划年人口、GDP及产业结构预测

从秦州区1997~2005年的统计资料及该区中长期发展规划分析可知,在未来2015年、2020年,全区人口、GDP、产业结构都将会有显著的变化趋势。因此,可以利用现有的统计资料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2015年、2020年的社会经济相关指标进行预测。

有关预测的模型很多,其所适用的范围和相关要求各不相同。本文根据全区历史统计资料,经过反复演示后,采取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对人口进行预测,GDP增长模型采用指数模型,产业结构模型采用趋势外延法定性预测。

3.1 人口预测的模型

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模型如下:

系数a1、a0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结果为a1=62.7133,a0=0.4605

所以实际模型为:

3.2 GDP增长模型

依据资料统计,建立全区GDP增长模型如下:

β同样利用最小二乘法求解,结果为β=0.099,所以实际增长模型为 :

3.3 产业结构预测模型

根据全区经济发展规划方案,参照上述世行对101个国家和地区对人均GDP与产业结构的相关关系,本文采用趋势外延法定性分析对全区产业结构进行预测,步骤如下。

(1)产业结构相关性分析。根据全区产业结构历史资料与表2相关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秦州区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和幅度与表2有关数据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表2协调度结果也能说明这一情况。

(2)最优逼近方法。以预测人均GDP数据所对应的最优产业结构为上界,用人工方法根据全区实际情况逐年逐步调整规划期产业结构,使其逼近最优产业结构。

(3)产业结构协调度分析。利用协调度公式,分析规划年产业结构总协调度及各部门偏离度,如果达到要求则停止调整,否则继续调整直至满意。

根据以上模型,计算得到秦州区规划年优化产业结构如表3。

表3 秦州区中、长期发展规划

4 秦州区水资源合理配置

根据秦州区优化经济结构体系,发现在未来规划年全区在逐步压缩耗水量大的产业结构(如农业),而发展耗水量小的产业部门(如第三产业)。按照国内发达地区不同行业和部门的用水标准及发展指标,特制定秦州区2015年、2020年中、长期水资源配置如表4所示。

表4 规划年水资源合理配置结果

根据表3、表4的结果可知,秦州区产业结果由2005年的7.9∶46.6∶45.5逐步调整到2015年的7.5∶46.0∶46.5及 2020年的 4.5∶45.5;50.0。2010年 、2020年GDP 将达到82.3、223.36亿元,人均GDP分别达到12426.39和31611.78元。

2010年、2020年社会经济发展总需水量为13376.23、16082.82万方,都小于区域总水资源量(以75%保证率计)。但是从藉河流域生态保护目标出发,按照有关学术研究结果可知,一条河道若维持其正常生态保护标准,其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不宜超过总水量的40%。按此观点,若保持秦州区藉河流域未来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在规划年2020年应逐步将地表水资源利用率限制在河道生态保护标准之内。

按照全区产业分布状况对水资源进行规划如下:藉河流域耕地、渔牧业、经济林等产业基本上沿河道分布,其水量来源均取自地表水;为保证人饮安全,生活用水及部分三产用水采用地下水源;第二产业用水全部取自用地表水源。

根据表4可知,在满足生态用水的前提下,2010年藉河流域缺水量达2743.28万m3;2020年缺水量达4683.81万m3,缺水情况较为严重。如果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规划年水资源量则可以满足该区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5 结论及对策

秦州区缺水不属于资源性缺水,其缺水的根本原因是水资源区域分布不均所致。因此,提出以下对策及建议。

(1)开源与节流并重。秦州区水资源在地域和时空分布上不均,特别是藉河流域用水矛盾突出,因此,一方面应着力加强农业、工业节水措施,另一方面应逐步实施区域内部跨流域调水工程,将嘉陵江流域的水资源逐步调入区域社会经济中心——藉河流域。

(2)建议相关研究人员对该区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的转化关系以及地下水源的补给过程进行进一步详细研究,对地下水资源利用率过高开发情况下提供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

(3)可以尝试将部分工业逐步转移到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嘉陵江流域进行生产,以加快区域的全局、全面发展。使秦州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发展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1 翁文斌,王忠静,赵建世.现代水资源规划——理论、方法和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 谢新民.水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利用规划理论与实践[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3 刘昌明,何希吾.中国21世纪水问题方略[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4 黄晓荣,张新海,裴源生.基于宏观经济结构合理化的宁夏水资源合理配置[J].水利学报.2006,37(3):371-375

5 李令跃,杨小柳,甘泓,王浩.新疆水资源承载能力研究.水问题论坛,2001,(1)

6 吴殿廷.区域经济学[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9

7 霍里斯,钱纳里.发展的格局1950-1970[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8

8 钱纳里.结构变化与发展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

猜你喜欢
秦州全区产业结构
明代秦州卫考略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论议*
——以清代与民国“秦州志”编纂为例
中国画《杜甫秦州杂诗-七》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包装设计创意在流通领域的品牌溢出效应分析
——评《产品包装设计( 第2 版)》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