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校长刘长玉

2011-06-19 09:51王玉梅
湖北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洪湖市洪湖诗文

◎/本刊记者 王玉梅

洪湖市第一小学校长刘长玉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具有邻居阿姨的亲切。在学校大门口熙熙攘攘的大马路上见面后,刘长玉挽住记者的胳膊 说 :“ 走 ,进学校看看。”一如母亲介绍自己成绩出众的孩子,脸上写满骄傲与自信。

刘长玉是洪湖一小土生土长的资深校长,自1984年从洪湖师范分配到洪湖一小后,从教师、年级组长、政教主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到校长,拾级而上,悄然已将27年的青春韶华奉献给了洪湖一小。9年副校长、6年校长,身处学校管理岗位后,刘长玉致力于做一个本色校长。刘长玉动情地说:“校长不是官,校长的角色是服务者,服务教师专业发展,服务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学校未来发展。”

一道难题引发教师专业成长之思

记者来到一间会议室,会议室一侧的墙壁上拉着“炼真功,亮课堂,展示教师新风采”的横幅,十几位教师围坐在一起,原来,这是语文教研组在对刚刚结束的学校第一轮“课内比教学”活动进行总结。总结会开成了研讨会,教师们各抒己见,纷纷发表自己对参赛课例的评价,分享自己对诗意课堂的探索经验。会议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范同华主持,他在对每个教师的发言做精要点评后,多次提醒教师控制发言时间。

从会议室出来,刘长玉感慨万千:“八年前,学校管理中的一道难题让我寝食难安,如今看来,此题已解。”刘长玉所说的难题是什么?是洪湖一小的教师队伍。八年前,洪湖一小有94位教师,大专以上学历教师占总数的80%之多。然而,面对这样一支高学历的教师队伍,刘长玉却陷入教师管理的困境:学校每年组织一次教师文化业务考试,每年居然都有教师逃考,还有一些教师考试成绩不及格;学校要求教师每学期写一篇教学工作总结,有的教师干脆从网上下载;学校要求教师写教学反思,有些教师把反思写成建议;学校曾收到家长的投诉,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恰当,与家长沟通时用语不当;每次开研讨会,教师们总是集体沉默。

教师们为什么怕考试、怕写作、怕发言呢?根源是教学基本功不扎实。教学基本功欠缺,何谈专业成长?没有专业成长,何谈职业幸福?教师不幸福,学校如何发展?刘长玉决定从教师培训破题。她为教师专业成长定下“四会”目标,即会备课、会上课、会说课、会写作。

学校规定单周的星期一为集体备课时间,每到这天,刘长玉带着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各学科教研组参与并指导集体备课。学校分学科一周培训一个年级,从教材的分析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到教学理念的形成、课堂生成状态的建立等多个维度与教师交流,对教师进行培训。刘长玉规定,学校领导每周至少两次随堂听课,教导处人员每学期听课不少于30节。听课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对一、面对面地评课,提高教师教学技能。教学校长、教务处主任、教科室主任不定时深入教师办公室,查看教师的备课与作业批改情况,夯实教师教育功底。

刘长玉推崇通过科研来提高教师的说课能力和写作能力。学校把每学期的第八周定为校本教研周,每个教研周都确定一个研讨主题,如“教材处理与设计”“尝尝指导合作学习的甜头”“预设与生成”“给学生一把体验、感悟的金钥匙”等等。学校先让每一位教师围绕主题思考,再由每个教研组推荐一名教师为主题研讨提供一个课堂教学课例,然后,在第八周的某两天组织全体教师听课、评课,写教学反思。八年、十六个校本教研周、十六次研讨会,开研讨会时教师们由开始的“怕说”逐步变成“爱说”“善说”。

刘长玉是位数学老师,写作不是她的强项,为了帮教师克服怕写的心理,她主动拿起笔杆,大量写稿,踊跃投稿,几年来,她有七篇作品被刊登在国家级、省级专业杂志上并获奖。在刘长玉的以身示范下,全校教师有五十多篇论文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

八年如一日的校本培训,使教师们浴火重生,也实现了刘长玉“科研兴校”的梦想。近五年来,学校有一人被评为国家级骨干教师,一人被评为湖北省骨干教师,一人被评为湖北省小学语文优秀教师,一人被评为荆州市明星教师,二十五人被评为荆州市骨干教师;三人获省电教比武一等奖,八人获荆州市教学比武一、二等奖。学校先后被中华诗词学会评为“诗文教育先进单位”,被荆州市教育局评为“教育科研实验基地”“校本培训示范学校”,被荆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教育科学研究示范学校”。

一个活动拓宽学校诗文教育之旅

“刘校长,我的孩子今年送到你们学校读书。”2011年暑期的一天,洪湖市教育局一位领导向刘长玉招呼道。刘长玉心里高兴,嘴巴上却说:“我们学校太小了。”局领导说出初衷,“看中的是你们学校的诗文教育。”

洪湖一小位于洪湖市老城区城中村,离洪湖市实验小学只有两三站路之遥。七八年前,每到招生季节,刘长玉都会为生源外流而苦恼。一年一年的苦恼,坚定了刘长玉打造校园特色的决心。然而,谙熟洪湖一小家底的刘长玉深知,硬件、师资、生源,洪湖一小没有一样“拳头产品”。洪湖一小的特色从何做起?21世纪初,山东省海阳市区域范围内推进诗文教育的典型轰动全国,也引起了刘长玉的关注。洪湖市还没有一所学校打造诗文教育特色,刘长玉兴奋不已。

抢占先机,说干就干。刘长玉立即动员骨干教师编教材。2003年6月,学校出资一万五千余元,组织教师集体攻关,从浩如烟海的古诗文作品中精选出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篇目编印成《中华诗文精读500篇》。精读本分汉唐、宋代、元明清和近代四个部分,全部注有拼音。每个篇目都做了简要清晰的注释、说明,既便于学生诵读、理解,又便于教师、家长辅导。随后,刘长玉将古诗文教育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规定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每周每班设置一节诗文课,并且列入课表。学校作息表上明确规定,每天朝读前10分钟为全校古诗文诵读时间。导读教师浅析诗意,范读领读,带班教师积极配合,督促背诵。同时,刘长玉给予经费保障,学校每年年初对古诗文教育经费进行预算,单独列支,对古诗文教育成绩突出的教师和班级进行表彰与奖励。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2003年底,素有“鱼米之乡”美誉的洪湖市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予“诗词之乡”的称号,全市教育系统开展三大诗教活动,促进诗歌进校园。活动之一就是,洪湖市教育局联合市诗词协会,组织全市各乡镇中心学校校长观摩洪湖一小学生诗词背诵擂台赛,洪湖一小一赛成名。2004年5月,洪湖市教育局组织了全市中小学生“金苹果杯”诗教有奖征文活动,当年10月份,洪湖市开展全市中小学生背诵、朗诵诗词大比武,所有活动的金银大奖几乎被洪湖一小的学生尽收囊中。

在各类活动中尝尽甜头的刘长玉推动学校诗文教育的劲头更足了。学校让诗教依托主题,让活动形成序列,让常态彰显特色。每学年期中、期末举办两次大型古诗文擂台赛,每月组织一次古诗文书画展及手抄报展评,每年元旦组织“童心·诗韵”联欢会等校级活动。班级活动更是精彩纷呈,常赛常新。一是设计诗化的主题班会。2004年4月,学校开发诗文活动课——“以诗育德”主题班会。在活动中,学校将《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华诗文融合在一起,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日常行为进行影响,实施教育。如孝敬父母与《游子吟》、爱惜粮食与《悯农》、爱国与《示儿》等,将这些内容紧密联系在一起,用必答、抢答、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辨别、思考,让学生认识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007年,全国诗词学会的领导来学校参观,观摩了《童心扬国粹,诗文进守则》主题班会,给予高度评价。二是创编充满诗意的礼仪操。学校创编了一套《诗情飞扬》礼仪操。礼仪操以三字经的形式构成,分“仪表篇”“交际篇”“理想篇”三个部分。每天大课间,操场上近两千人表演的礼仪操,成为洪湖一小一道独特的风景。

学校推行诗文教育改善了家校关系,这对刘长玉来说是意外的收获。一天,一位学生家长来到刘长玉的办公室,感激地说,学校的诗文教育让孩子变得有礼貌,写作能力大幅提高,学习自信心随之增强,孩子的转变让父母看到了希望,家庭也随着温馨很多。据活动统计,学校80%的学生人均背诗103首,42个学生会背300多首诗。学生课上课下以诗为友,参加各级各类习作竞赛有300余人次获奖。

一个课题点燃学校诗意教育之梦

课题研究是学校特色纵深发展的必经之路。2005年,洪湖一小申报了省级“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借助古诗文教育活动,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研究》,期望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2006年,学校的诗文课题被列为湖北省“十一五”重点科研项目。2010年春季,《借助诗文教育活动,提高小学生人文素养研究》顺利结题,在结题仪式上,湖北省教科所的专家充分肯定了洪湖一小关于“超越诗教”的思考。

专家的认可和鼓励,犹如一支火炬,点燃了刘长玉的诗意教育之梦,“如果说诗文教育是学校特色教育的底色,那么,诗意教育便是学校特色教育的支柱,诗意教育涵盖学校各个层面。”

理想是诗意的,也是抽象的,如何将理想变成现实?刘长玉首先从思想上武装师生头脑,提高师生认识。学校办学理念确定为“让师生在校园里诗意地栖居”,特色内容确定为“以诗育德、以诗启智、以诗怡情、以诗塑美”。同时,刘长玉为学校的诗意教育绘制了发展蓝图。

校园文化建设诗意化:对现有文化建设进一步升级,从内容上精选精编,力求新颖别致,在形式上匠心独运,力争赏心悦目;潜心办好少先队队报、校园文学杂志《新叶》、红领巾广播站,创造校园流动的诗意文化。

学校管理诗意化:从生命的高度俯瞰教育管理,从人性的培植与发展研究教育管理,用多种形式,如生活寄语展读、教师美文赏析、师生心灵对对碰、教师才艺现场展演、寄给校长的心语等,对教师诗意地赏识,诗意地启迪,为教师撑起诗意发展的空间。

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诗意化:用说说我的成长经历、年组竞赛和讲课堂上发生的教育故事等形式,把培训、教研生活化,让教师经历有效而又有诗意的旅程。

课堂教学诗意化:突出人与人情感共振,自主与互动相融,生活与课堂互通,个性与灵性辉映,创造“物我两相忘”的诗意境界,让课堂流淌人文美、情感美,真正弘扬学生灵性,点亮生命发展。

环境教育诗意化:指导学生从诗文中提炼生态文化,感悟生态文化之美,体味作者诗意的眼睛,诗意的心灵;和学生一起走进湿地,作画、吟诗、写诗,用诗画的形式去物化学生爱湿地、保护湿地的真实情感,让学生的作品中闪烁生命的色彩,涌动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班级管理诗意化:以美的文字、图画、声音装扮学习环境,释放诗意情怀,让教室成为美的乐园,给学生美的熏陶和享受;开辟开放的图书长廊,让生命在其间获得净化和成长;搭建日记交流和说一说、演一演、评一评平台,指导学生诗意地生活,让礼仪、守则自然地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饶有兴致地记录自己的诗意人生。

师生日常行为诗意化:以师生日常语言、行为、穿着和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为载体,描述师生日常行为的诗意化。

漫步在洪湖一小校园里,如同沐浴在诗境中,红领巾雕塑、文化长廊、诗画墙,诗配画,画作诗,处处细节彰显诗意。课堂上,教师儒雅阳光,甜甜的微笑、赞赏的语言、生命的对话,课堂诗意般流淌;课间,学生或吟哦作对,或悦读经典,或诗词游戏,处处荡漾着诗情画意。

“诗意教育是一个过程,注重积淀;诗意教育是一种态度,需要激情;诗意教育是一种行走方式,鼓励创新。踏着诗意教育的节拍慢舞,洪湖一小必定芬芳四溢、诗意满园。”刘长玉的教育理想浪漫而瑰丽,令人神往。那是一个指日可待的理想!

猜你喜欢
洪湖市洪湖诗文
鱼病肆虐,4000万打水漂!洪湖龙口有水产人在行动
洪湖市春露合作社
洪湖水浪打浪
诗文里的元旦韵味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洪湖凤舟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Efficient English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极相思·检翻旧日诗文
杏林雨露育新苗——记洪湖市新滩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文清
天下诗文第一楼 绵州越王楼
景徐周麟诗文中的他乡与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