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杂交油菜创杂油9号栽培试验报告

2011-06-20 11:11宋淑琦
种业导刊 2011年11期
关键词:撒播条播油菜

宋 放,宋淑琦

(1.创世纪转基因技术公司湖北育种站,湖北 荆州 434026;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1 试验目的

创杂油9号(郑优981)是河南省2011年审定的油菜高产双低杂交种,在河南省区试中平均每667m2产量194.2kg,最高产量232.9kg,含油量41.7%~44.1%。为了探索该品种在长江中游油菜主产区的种植潜力、以及在撒播种植方式下的产量表现,2010-2011年度在创世纪转基因技术公司湖北育种站(荆州)进行了本栽培试验。

2 试验设计与方法

2.1 条播密度试验:

品种:创杂油9号,对照中油杂2号。

小区:5m×2m,随机排列,二次重复。

种植方式:条播;播期:10月8日。

密度安排:每667m2高密度:1.3万株,标准密度:1.2万株,低密度0.8万株,对照只安排标准密度,1.2万株。

种植管理:前茬芝麻,10月7日每667m2撒施:三元复合肥(16-16-16)40kg+尿素8kg+硼肥500g(1袋),旋耕,开沟造厢。苗齐后疏苗,2~3叶间苗,4~5叶定苗。除草剂+人工除草,防虫三次。12月、1月各追一次尿素,每667m2追5kg,2011年5月14收割,按区脱粒,晒干后秤量。

2.2 晚撒直播试验

品种:创杂油9号

小区:30m×2m,二次重复。

种植方式:撒播,每667m2用种量300g,播期:10月18日。间、定苗,田间管理,同当地农户,前茬,整地,施肥,同本报告密度试验。每677m2种植密度约2.5万株。

收割收获同本报告条播密度试验。

3 试验结果

3.1 条播密度试验结果

表1 创杂油9号条播密度试验产量结果

由表1可以看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创杂油9号产量逐步增长。

3.2 晚撒播试验产量结果

从表2可以看出,创杂油9号晚撒播10天,也能获得较高产量。

表2 创杂油9号晚撒播试验产量结果

3.3 栽培试验结果

通过对创杂油9号农艺性状调查(表3)得知,创杂油9号二年试验的株高,生育期变化较大。

由表4可以看出,创杂油9号菌核病发生率、病指均较低。

从表5可知:创杂油9号在荆州的条播和撒播试验,从播种到成熟,各物候期差异值逐渐缩小。创杂9号在郑州、荆州的试验全生育期差异大。

表3 创杂油9号农艺性状调查结果

表4 创杂油9号抗逆力调查结果

表5 创杂油9号物候期调查表

4 试验结果分析

4.1 产量

条播试验中,创杂油9号每667m2密度1.3万株,产量较高:达202kg,超过对照中油杂2号的198.1kg。稀播产量最低,只有168.9kg。试验说明:创杂油9号由于品种本身分枝较少,全株角数较少的特点,适当密植才能发挥其群体高产的优势。

晚撒播试验的产量也证明这一点。播期虽然推迟10d,但由于密度比标准条播大一倍,每667m2为2.5万株,群体丰产性反而更好,平均产量为215kg,第Ⅰ重复更是高达225.6kg。这一试验结果与华中农大作物栽培教研室胡立勇、邵留东等研究结果类似:“11月1日后晚播杂交油菜每667m2在1.6万~3.2万株之间可获得190~210kg的产量”。

4.2 创杂油9号在长江中游冬油菜产区的性状改变

从农艺性状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创杂油9号在荆州地区种植,生育期变短,株高变高,产量略有下降;全株角数、角粒数、千粒重等变化不大;抗倒伏能力有所下降。

荆州的条播与撒播试验,晚播与正常播期的物候期差距,于五叶期后逐步减小,成熟期几乎一致。这意味随着播期的推延,油菜成熟期缩短,在产量不减的情况下要求品种灌浆更快,成熟期更能充分利用光热资源。

4.3 2009-2010年度与2010-2011年度油菜栽培季气候特点对比

2009-2010年度的河南省气候特点是冬季寒潮来的早且频繁,油菜冻害重,春季低温,导致油菜、小麦,棉花等作物生育期延长。区试资料表明在河南省创杂油9号全生育期一般在230d左右,属中早熟品种,2009-2010年度其全生育期增加了15d。

2010-2011年度荆州的气候特点是秋天长,油菜播种和幼苗季节,气温偏高,冬季推迟一月左右,造成许多早熟品种先旺长,后受旱,冬季抽苔、初花提前。由于冬季不寒冷,冻害不重,创杂油9号表现迟钝,仍按正常时节抽苔、初花。入春后荆州经常雪雨,低温,拉大了早熟品种与中熟品种的初花期差距,创杂油9号比中油杂2号初花晚8d,全生育期比正常情况下要减少数日。在成熟中后期,荆州气温快速升高,光照强,使油菜品种迅速成熟,这对早熟品种有利,对晚熟品种不利。由于茎秆生长与角果快速膨大增重不协调,又遇大风造成创杂油9号等品种上部弯伏。菌核病调查中,创杂油9号,发病率低,病指低,这与其抽苔初花晚有关,缩短了被菌核病菌侵染时间。

2010-2011年度河南省遭遇少有旱情,油菜冻旱特别严重。这一年度油菜长势较差,产量受影响,株高比正常年份偏低15cm。

5 讨论与总结

通过本次试验,可以看到在不同的种植模式下同一品种表现差异较大,新品种区域试验,应尽可能按有价值种植模式分组进行;而对于已审定品种还应总结其在产区的高产栽培技术,才能更好的发挥新品种在实际生产中的作用。通过对黄淮地区育成品种在江汉平原的农艺性状变化的观察,对进一步选育油菜新品种起到了借鉴和参考作用。

创杂油9号虽然分枝较少,全株角果数较少,但耐密抗倒,菌核病轻,这恰恰是现在流行的简易栽培所需要的,是一个有潜力、适宜轻简栽培的油菜新品种。

[1] 宋淑琦,冯顺山,宋放.遂平优质油菜新品种(系)高产试验报告[J].种业导刊,2007(9):30-31.

[2] 王列富,李宇峰,陈秋良.高产优质双低杂交油菜8063的选育[J].河南农业科学,2009(03):35-37.

[3] 王友华,程辉,胡建涛,等.高产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信优2405的选育 [J].河南农业科学,2009(08):56-58.

[4] 赵娟,罗锐.杂交油菜黔油18号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68.

[5] 肖本燕,王燕玲,张莹,等.杂交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1(13):95.

[6] 谢国梅.杂交油菜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87.

[7] 李世华.油菜冬前管理技术 [J].种业导刊,2011(07):22-23.

[8] 李莉,焦宏廷,王军亮.油菜制种高产栽培技术措施[J].种业导刊,2009(10):27-28.

[9] 张书芬.油菜春季管理技术要点[J].种业导刊,2008(04):15-16.

[10] 宋淑琦,冯顺山,宋放.遂平优质油菜新品种(系)高产试验报告[J].种业导刊,2007(09):30-31.

[11] 和爱花,符明联,和晖.杂交油菜云油杂2号在丽江市的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0(23):90-91.

[12] 孙红芹,单忠德,万林生.杂交油菜盐油杂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9(07):172-173.

[13] 鲁宝成.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青杂5号高产保优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8(02):133-134.

猜你喜欢
撒播条播油菜
绿马车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水稻不同播种方式直播应用技术研究
机械插秧与条播对盐粳15号生育性状与品质的影响
无人机撒播装置防治水稻杂草试验
“两化一结合”有机旱作农业技术成果展示(三) 小麦宽幅条播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沿黄稻田撒播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机播高产栽培技术
油菜烩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