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对策

2011-06-30 03:33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11年6期
关键词:客源山地景区

龚 新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52)

一、背景分析

山地旅游资源是以山体为载体的各种旅游资源的集合体[1]。河南是个多山的省份,北、西、南三面被山包围,山地占全省近一半的面积,拥有包括太行山、嵩山、伏牛山、大别山等名山。全省的山地旅游资源具有良好的条件,具有“东西交汇,南北过渡;生态良好,生物多样;地质复杂,地貌迥异;分布集中,组合良好;文化厚重,特色突出;量大面宽,吸引力强”等特点与优势。河南省开展山地旅游有较长的历史,取得了很大成绩。太行山、伏牛山、大别山等以山水生态为主体的山地旅游区成为全省旅游开发的重点,由此打破了全省长期以来以文物文化旅游为主题、以沿黄“三点一线”为重点的开发总格局。但是,在面对新的旅游发展形势下,如何适应新的政策形势、满足新的市场需求、打造新的山地旅游产品,将是决定河南省旅游业在“旅游立省”这一大战略中如何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

二、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研究的理论基础

1.旅游资源开发理论

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包括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的选择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是由于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环境容量、放松旅游环境保护和管理、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不当等,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主要有环境污染、景观破坏、生态失衡、资源浪费等,直接影响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旅游资源开发战略包括开发特色战略、品牌战略、精品战略、活化战略、和谐开发战略、政府主导战略、网络发展战略、优先发展战略、“瓶颈”解除战略、产业联动战略、层次发展战略等。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是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解决旅游资源赋存的有限性与人类对其需求的无限增长性之间的矛盾,从而使旅游经济健康稳定发展。

2.旅游景区生命周期理论

同任何事物发展过程一样,旅游景区也具有生命周期,只不过其生命周期曲线的形态不同,并能为人们所干预[2]。一个地方的旅游开发不可能永远处于同一水平,一个目的地旅游业可能会和其他的产业一样,经历一个由上升或增长,到成熟再到下降这样的生命周期,并认为旅游地的演化要经过6个阶段:探索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

运用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框架去分析各种不同旅游地的具体生命周期特征及规律,剖析形成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内在因素,从而有效地指导旅游地规划、建设和管理。

3.旅游经济学理论

旅游经济学以经济学为基本视角,运用现代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也综合运用旅游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等相关交叉学科理论与方法,分析旅游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及其经济规律[3]。对旅游活动中的经济问题,即有关旅游者、旅游经营者、旅游组织之间的各种经济现象、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研究,不仅成为旅游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而且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旅游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研究内容。

4.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旅游就是要“保护旅游业赖以发展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和其他资源,使其为当今社会谋利的同时,也能为将来所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可以被认为是在保持和增强未来发展机会的同时满足目前游客和旅游地居民的需求[4],就是不以牺牲未来发展为代价而促进当今旅游经济的发展。

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既包括对资源的保护,促进资源可持续利用,也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不仅要在景区建设上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和品质优良的旅游产品,而且要在经营管理上体现对景区员工的人文关爱,提供全面发展的空间;还要对景区所在地的社区居民提供增加收入、扩大就业、改善环境的机会。

三、山地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原则

1.立足创新原则

创新就是在有意义的时空范围内,以非传统、非常规的方式先行性地、有成效地解决社会技术经济问题的过程。体现在山地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中就是如何在旅游资源的再认识、旅游资源应用的手段与方法、在景区的管理与服务、在旅游经济如何与社会协调等多个方面进行理念、观点、技术、方法的创新,以达到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产品和优质服务、更好地留住和吸引游客的目的。

2.市场导向原则

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就是要坚持以旅游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游客市场需求,结合自身旅游资源特色,努力构建旅游核心产品,并塑造旅游产品对旅游消费者的核心吸引力。通过市场导向原则,就是要不断研究旅游热点转换趋势,根据旅游市场需要,对山地旅游景区进行提升与改造,优化旅游产品结构,提升服务水准,努力把旅游区建设成一个有极强吸引力并能产生可观经济效益的旅游目的地。

3.协调发展原则

旅游景区是一个地域综合体,会涉及林业、水利、文物、农业、宗教和旅游等多个部门、多种行业。在旅游业发展中要注意与各行业相关部门的协调,在景区建设中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发展。在山地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中既要考虑本区域内部的旅游优势和劣势、分工和协作,又要考虑与相邻省市旅游区的联合协作及竞争关系,树立“以竞争促发展、以联合求稳健”的观念。充分利用外部有利条件和机遇,积极参与竞争与协作,促进景点、景区上线联网,在联合、竞争中不断发展和提高。

4.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基础上的一种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就是要把保护资源放在首位,开发服从于保护,力求做到有利于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和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当地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和发展。因此,要加强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积极发展生态旅游[5]。特别是文物保护单位、自然保护区等,要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在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加以利用。

四、山地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方法

1.对现状的辨识与诊断

(1)对客源市场分析与辨识

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定位与开发始终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关键。旅游景区间的竞争说到底是客源市场的竞争。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对旅游客源市场的争夺越发激烈,旅游景区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同质化旅游景区间的客源市场竞争更大。这就要求在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中首先要对以往旅游景区的客源市场进行认真、科学、合理、全面的辨识与判断。

经过多年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相对成熟的产业。原来已经形成的客源市场,是否适合新旅游业态下旅游景区的发展,是值得深入分析的。所以,需要通过各种方法,对山地精品旅游景区现有的客源市场进行详细调研、分析与判断,研究现有各级客源市场的模式(即旅游资源导向型客源市场与客源市场引领旅游资源开发型市场)、研究客源市场游客心理与需求、研究市场开发方式方法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研究不同客源市场的出游习惯与游客爱好等方面,从而为旅游景区的提升与改造提供客源市场支持依据。

(2)旅游资源再认识与再开发

旅游资源是旅游景区历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而核心旅游资源又是旅游景区打造特色和吸引游客的根本所在。但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经济社会环境和不同旅游发展业态等情况下,对旅游资源认识角度、使用方向、使用深度等都是不一样的,甚至包括核心旅游资源都有差别。在新的旅游发展形势下,对原有的旅游资源进行再认识与梳理是十分必要的[6]。这种研究内容包括对原有旅游资源认识度、划分与等级界定、开发和使用方向定位、开发方式与方法、资源使用评价等多个方面。

同时,还要根据旅游产业发展动态和游客对旅游活动的新要求,进行必要的旅游资源缺项补充分析与研究,及时补充与完善旅游资源配置和体系,突出和强化核心旅游资源地位与作用,分析旅游资源开发的层次,开发与利用方向的正确性与合理性。通过对旅游资源的再认识、再发现、补充与完善旅游资源,不断扩大旅游资源范围,提升旅游资源品位,改善旅游资源用途,达到旅游资源更加合理有效利用,保证山地旅游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3)对现有旅游产品分析研究

旅游产品是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消费的项目。不同时期的游客对产品的需求是不一样的。经过多年的建设,每个旅游景区都形成了具有自我特色的旅游产品来满足广大游客的需求。而旅游产品基本上是基于旅游资源的种类、品质、规模等要素进行开发的,即旅游资源决定旅游产品,也决定旅游景区的性质与发展方向。但是,由于不同时期对旅游资源的认识不同,在新形势下又由于旅游新的业态发展的需求,同样的旅游资源可以有不同的使用方向和开发模式,开发出不同等级、类型的旅游产品。因此,在山地精品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中,需要在对旅游资源重新分析认识的基础上,根据旅游业发展的要求,对现有的旅游产品进行再分析、再认识、再策划、再建设,剔除不适合旅游产业发展的旅游产品,不断补充新的、符合旅游资源利用方向的、游客乐意接受的旅游产品,从而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对于已经成熟的老景区,这方面尤其重要,即用发展与创新的方法赋予景区新的生命活力。

(4)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系统辨识

旅游基础设施是发展旅游业的支撑,是游客旅游活动的重要载体。旅游基础设施系统建设完善与否、能否适应旅游业态发展的需求,将直接关系到旅游景区的生存与发展。多年来各旅游景区对旅游基础与服务设施都加大了投入,有了很大变化。但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和游客旅游心理的转变,原有的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系统不一定能够满足需求的变化,需要在旅游景区新的发展中进行重新认识、定位与建设。通过对旅游基础设施与服务系统的辨识与诊断,了解和掌握发展的制约点和“瓶颈”问题,为建立适应新的旅游业态发展所要求的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2.对发展思路与发展方向再认识

(1)旅游发展新思路分析与确定

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我国旅游业发展正在由单一的观光型旅游向以休闲旅游为主的综合旅游方向过渡。旅游对于游客已不再仅仅满足于好奇心和开阔视野等简单的、低层次要求,而更多的是想通过旅游活动,在增长知识、开阔视野的同时,得到身心放松。河南省山地精品旅游景区在这方面有独特的优势。在这种大的旅游发展背景下,对原有旅游景区发展思路进行不断调整,以满足广大旅游者的需求。

当然,旅游景区发展思路转变绝不是简单的由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型旅游的转变,而是在结合新的旅游业态发展、自身旅游资源条件、区域旅游成熟度和景区实力等要素的基础上,对旅游景区的开发思路进行再认识和发展方向的再确定。观光型旅游同样也是旅游景区发展方式的选择之一。而休闲型旅游完全可以结合观光型旅游共同发展,只是旅游景区的侧重点应有所区别。因此,在河南省山地精品旅游景区的提升与改造中,应该对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进行全方位的再认识、再确定。

(2)核心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新业态的结合分析

旅游景区的开发特色和开发重点是对核心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一个旅游景区开发成功与否、成熟与否,主要决定于对核心旅游资源的认识和建设。河南省山地精品旅游景区多以“山、水、林、寺、气候”等为核心旅游资源。因此,在提升与改造中,通过对山地精品旅游景区核心旅游资源的辨识与确定,紧紧围绕着旅游新的发展业态进行开发与利用,不断充实与完善,使旅游景区形成新的核心旅游产品奉献给游客。

3.旅游景区间竞合力分析

(1)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分析

近年来,随着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和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旅游市场也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在激烈竞争的旅游市场上,要想取胜,关键是其核心竞争力的构建。

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的是旅游吸引力,而旅游吸引力是旅游消费者指向的动态概念,包括针对性、主动性和变动性。旅游吸引力有三个层次,分别为主动吸引力(旅游景区)、辅助吸引力(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和整体吸引力。主动吸引力与辅助吸引力相互影响,形成了旅游景区的整体吸引力。因此,要提高旅游景区的核心竞争力,势必要提高旅游景区的整体吸引力。河南省山地精品旅游景区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打造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动力。

(2)提升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举措

一是紧密结合旅游发展新业态主题。根据自身拥有的旅游资源,尤其是核心旅游资源状况,积极把握旅游发展态势,追随旅游发展“热题”,以不断满足游客需求为目标,增强旅游主动吸引力,提升辅助吸引力,强化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

二是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是打造景区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以人为本和突出服务质量为主的软环境建设,要比硬件建设更先行。在所有的旅游服务体系中贯彻“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来构建旅游服务体系,给游客留下深刻和美好的印象与感受。

三是树立并强化品牌意识。旅游景区的核心旅游资源和由此开发出的核心旅游产品共同组成了旅游景区对外展示的品牌。旅游品牌的意义和价值是毋庸置疑的。重视旅游品牌建设是营造景区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整体打造上,将品牌建设与营销放在首位,在游客心目中树立起具有自我特色、形象鲜明的旅游品牌。

四是完善人才队伍建设。无论是旅游景区开发建设还是管理,人力资源开发是打造旅游景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通过各种方法,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在人员培训上要加强旅游业务知识的培训,增强从业人员的素质。

五是重视旅游宣传与推介。加强市场细分下的营销宣传与推介是景区发展的重要一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旅游景区功能定位、不同旅游产品的设置和客源市场特点,制定不同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这样有助于旅游景区不断地创新,进而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促进景区更好发展。

(3)旅游景区区域联合开发

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竞争与合作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要实现旅游业整体发展,就要求旅游景区间进行必要的合作,发挥整体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已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旅游开发过程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区域旅游空间合作形式包括行政区域间旅游合作、以交通线为纽带的区域旅游合作和以某些著名旅游景点(旅游地)为核心展开旅游合作。通过不同的合作形式,达成旅游景区间的相互合作,共同面对更大的旅游市场,更好地服务游客[7]。

旅游地空间合作有“联手打造旅游线路”、“共同推广旅游形象与品牌”、“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优势组合”、“区域旅游政策”、“联合促销,共同开发旅游市场”等多个方面。旅游景区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利益分配问题、权力分配问题、资金投入与产出问题等。出现问题很正常,只有坦诚相待、协商解决,旅游景区的合作才能够相互依存、长期共同发展。

4.山地精品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方法流程图

图1 山地旅游景区提升与改造方法流程

五、结 论

由于河南省山地旅游景区在全省旅游景区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所以对山地旅游景区的提升与改造将对河南省旅游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1.旅游资源再认识与深度挖掘

要在正确把握国内旅游业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现有旅游资源进行全面再分析与再认识,尤其是对资源的使用方向和资源的文化内涵,要进行深度研究与挖掘,使开发的旅游产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和生命力,更加适应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同时,要积极适应旅游新的发展业态,在做好传统的山地观光旅游的同时,大力开发山地休闲度假、户外运动、科普探险、商务会务、农家休闲等旅游项目,满足游客对新旅游产品的需求。

2.旅游业结构合理调整与融合

在紧紧围绕着“以人为本,服务游客”的宗旨,合理有效地配置旅游的“食、住、行、游、购、娱”等方面,使得旅游六要素更合理与完善,以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需求。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以交通、食宿、通讯等为代表的旅游要素建设;强化特色旅游商品的开发与建设;加速促进旅游业内部旅游要素的调整与融合,建立健全新的旅游产业发展体系。

3.客源市场再定位

正是基于对山地旅游景区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现状的再分析与再认识,确定旅游景区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开发出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旅游产品,需要对以前的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新的分析与划分,制定新的市场开拓战略和目标,同时,旅游发展的新业态要求对旅游客源市场的划分能够更加明确,尤其要对游客的年龄、知识层次、收入水平、出游目的、出游时间和方式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更加准确把握和确定旅游客源市场。

4.旅游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

大多数山地景区地处偏远的农村,所以,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结构调整,推动山地旅游景区内旅游业与农业、农村发展的互动。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农游一体”化特色旅游村建设,使得山地景区的开发建设成为造福当地民众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特色旅游商品开发为重点,加快山地旅游景区土特产品和民间手工艺品加工生产,鼓励和积极培育、扶持旅游商品制造业基地,为旅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商品。

依托山地旅游景区,积极发展旅游娱乐业,加快发展群众性文化,大力发展文化表演业、文化节庆业,既可以增加旅客的旅游活动,又达到丰富农村居民文化生活的目的。

[1]冯德显,吕连琴.山地旅游开发与管理[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6.

[2]田 宏,孙玉军.旅游环境承载力和生命周期理论在景区规划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7,26(4):28-31.

[3]赖良杰.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王庆生,等.河南旅游开发研究[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9.

[5]龚 新,邓 廷,宋立生.发展生态旅游的思考[J].河南科学,2002,20(4):466 -469.

[6]龚 新,贾 晶.河南省旅游资源开发与景观设计[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9.

[7]易丽蓉.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客源山地景区
山地草甸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摘牌』
“摘牌”
浅析延边旅游客源市场现状及对策
穿越火线之山地作战
某景区留念
山地之旅
山地之美——雨补鲁
沙家浜风景区客流时空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