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李清照《词论》

2011-07-12 20:16黄赛军
群文天地 2011年12期
关键词:音律李清照文体

■黄赛军

李清照是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的女词人。她的《词论》一文是宋代第一篇系统的词学理论文章,充分体现了李清照的词学观,受到古今文人学者的普遍关注。本文从词“协音律”和词“重典雅”两方面论证了词“别是一家”之说。

《词论》一文见于宋代胡仔的《苕溪渔隐丛话》和魏庆之的《诗人玉屑》。全文不足600字,但立论鲜明,内涵丰富,文中李清照大胆地提出了对词的独特见解和主张,毫不隐讳地批评了词坛上不少的名家。《词论》的中心论题是词“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与文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下面本文从词应“协音律”和词应“重典雅”两方面来论证李清照词“别是一家”之说的合理性。

一、词“别是一家”之说,在音乐上提出了词要协音律

词起源于民间,是配“里巷胡夷之乐”而产生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体,和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词的产生是按曲歌唱的需要,它的兴起和发展都和音乐紧密相连。诗和词都有音乐性。近体诗虽然出于音声和谐的要求而讲究平仄格律,但它毕竟只诉诸于口诵。而词是歌词,可歌性是词的特点,因而,对汉字声调上的要求自然会更细、更严。只有把音乐高低与声情和字调的升降紧密结合起来,唱起来才会珠圆玉润,有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美感。由此可见,严于音律,乃是词本身发展而形成的特点。如果我们否认了音乐规律对词的要求,那实际上否认了词的特点,取消了词的相对独立性。

李清照在《词论》中强调“盖诗文分平仄,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就是为了协律、可歌。与此同时,李清照的创作实践也体现了她这一理论主张,如她的《声声慢》就严格遵循了词“别是一家”之说,注重词与音律的特殊关系,并达到了一种声、情、境高度融合的超逸境界。可见,李清照提出的词要协音律的要求并没有阻碍宋词的发展,反而创作出了许多名篇,丰富了我们的文学宝库。

词诞生以来发展至北宋,词确有有意突破音律限制的倾向,在这方面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苏轼。因而李清照在《词论》中批评苏轼的词是:“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苏轼以诗为词开创了一代词风是值得肯定的。李清照没能看到这一点是她的局限。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在北宋末叶,词坛上确是存在着对苏东坡疏于音律、以诗为词的议论。反对苏东坡的以诗为词并非易安个人的观点,而是当时词坛上多数人的意见。故不能因此而说《词论》对宋词的发展起了阻碍作用。相反,我认为李清照面对声势显赫的词坛群英,没有随声附和,而大胆的从词本身的特点出发,在理论上进行探讨,实事求是的指出苏轼等词作的缺点,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符合词产生和发展的特点,是值得肯定的。

二、词“别是一家”之说,在内容上提出了词要典重高雅

词兴起于民间,后流行于市民阶层,当然不能像传统文学那样典重,故难于提升到文学之列,和诗文居于同等地位。为此,李清照提出词的内容要以典雅为标准,这样可用词来反映宋代文人的生活,易于为士大夫所接受,从而让士大夫来进行词作的创作,以提高词作为一种文体的地位,这是有利于词的发展的。

一方面,李清照主张词在内容上要注重典雅,所以她反对柳永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这里的“词语尘下”,并非仅指语言问题,它首先是内容的问题。柳词的内容多是醇酒女人,甚至有庸俗无聊的倾向,他乐于为歌伎作歌词,甚至情愿“忍把浮名,换了浅堪低唱”。对柳词“词语尘下”这一弊病,不仅清照,其后也有许多人提出批评。周济说:“耆卿乐府多,故恶滥可笑者多。“(《介存斋论词杂著》)亦当指此。

另一方面,李清照还主张词在内容上要注重情感上的典雅,所以她又反对秦观的“专主情致”。可是秦观的词局限在“情”和“愁”两方面,沉溺于自己的感情而不能自拔,如“贫家美女”,泪水盈盈,情调悲苦。他始终无法跳出自己的情感,而出乎其外的关照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痛苦和不幸,这与宋代文人的文化性格和生活态度是相冲突的。

李清照深受宋代文人的文化性格和生活态度的影响。她善于思辨的看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痛苦和不幸,既能入乎其内的体验,又能出乎其外的关照。晚年的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身寡的巨大变故,独自一人漂泊江南,尝尽人间的千辛万苦。这种大哀巨痛的情感描写,往往使男性作者也显得无能为力,而李清照却能做到举重若轻,自然天成。从创作实际看,她的词描写的是离愁别恨,伤春感时的女子情思,感情委婉精细,可是,她却带有一种清高生活的意趣,咏抒出一种淡远雅洁的情怀。她的咏物词就善于从弱小的体格中发现洁美的内质,从质朴的外表中寻求高雅的品性。这些愁情之作凄苦而不绝望,哀伤而有慰托。如《多丽》就属比较典雅的作品,这首咏物词作者自题“咏白菊”。前阕用“贵妃醉脸”、“孙寿愁眉”、“韩令偷香”、“徐娘傅粉”、“屈平陶令”,后阕又用“汉皋解佩”、“纨扇题诗”、“泽畔东篱”等典堆积而成,却不露痕迹,用得准确、恰切,十分自然。

综上所述,词“别是一家”之说符合词在当时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代表当时大多数人的见解。词“别是一家”之说提高了词作为一种文体的独立性,词只有保持独立的文体特性,才能不被诗、文所替代,在文学之林中占据独立的地位。

[1]夏承焘.李清照研究论文集[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0.[2]梁华.词别是一家[J].广西社会科学,2005.

猜你喜欢
音律李清照文体
谈李清照婉约词的艺术特色
点绛唇
另类文体巧谋篇
如梦令
中日两国谚语音律的比较
20世纪80年代以来张炎词学思想研究述评
一把了解中国传统音乐的钥匙
论中国古代戏曲史的重建
考场作文的文体规范
话题作文全功略(三) 符合文体要求